APP下载

筑牢防洪保安屏障全力推动海河流域水利高质量发展

2021-09-02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王文生

中国水利 2021年15期
关键词:滞洪区海河防洪

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 王文生

党的十八大以来,京津冀协同发展、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相继在海河流域落地,对流域水安全保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李国英部长在“三对标、一规划”专项行动总结大会上强调,要坚持以“十六字”治水思路为指导,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并提出了“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等六条实施路径。当前正值“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海委将认真落实“三对标、一规划”专项行动总结大会精神和李国英部长部署要求,全面筑牢流域防洪保安屏障,持续推动流域水利高质量发展。

一、海河流域防洪工程体系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来, 特别是1963 年海河流域特大洪水发生后,毛泽东主席亲笔题词“一定要根治海河”,掀起了海河流域大规模治水高潮。

按照“上蓄、中疏、下排,适当地滞”的思路,经过几十年持续建设,流域初步建立了以水库、河道堤防、蓄滞洪区为主体的防洪工程体系。 全流域具有防洪功能的大、中、小型水库共计1 597 座,总库容315.54 亿m3;先后新辟了潮白新河、独流减河、子牙新河、永定新河等,扩挖了漳卫新河,并对海河干流、滦河下游河道进行了整治;全流域5 级以上堤防共有21 630 km,堤防达标长度共计11 072 km;共有28 处国家蓄滞洪区,总面积约10 304.93 km2,总容积约187.84 亿 m3。 总体评估,海河南系基本可防御 1963 年型洪水,北系基本可防御1939 年型洪水。

二、面临的形势与存在的问题

海河流域地处京畿要地,流域内经济发达、人口众多,包含北京、雄安新区等重要区域,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领域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京津冀协同发展、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对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作出的部署,对流域水安全保障提出了新要求。 与发展需求相比,流域现有的防洪工程体系还不够完善,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1.现有水利工程体系尚不完善

目前, 海河流域防洪工程体系由于原设计标准偏低,技术手段相对落后, 在运行多年后出现老化失修等问题,遇洪水极易出现险情。 中小型工程日常管理与维护工作还不到位,存在一定程度的隐患,蓄滞洪区安全建设滞后,运用难度大。 雄安新区、北京城市副中心等重要防洪保护目标防洪标准尚未达到设计标准,与对区域防洪工程体系的新要求不相适应,需要重新进行调整。

2.大部分河道没有系统达标治理,河道行洪不畅

由于长期未发生大洪水,海河流域大部分河道径流衰减、淤积严重,甚至个别河段常年干涸,河道内违规建设等现象突出,部分河段存在非法采砂问题,严重影响了河势稳定。 且河道治理资金投入不足、地区差异较大,各地治理进度不一、连续性较差。 漳卫新河、子牙新河、滦河等河口尚未治理,入海尾闾不畅。

3.流域智慧化洪水管控水平亟须提升

由于海河流域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且多年未发生较大洪水,流域下垫面变化较大,水文模型验证困难,预报方案和模型参数难以修订,预报精准度不高,加之流域信息化建设不够完善,预报调度一体化水平较低,与“智慧水利”要求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现有现代化管理能力难以支撑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工作的开展。

4.蓄滞洪区建设严重滞后,调度运用难度增加

多数蓄滞洪区建设投入不足、进度较为滞后,堤防、进退洪控制设施、安全设施等工程不完善问题严重,区内多数避水台、 避水楼等就地避险及转移撤退设施年久失修、破损严重。 蓄滞洪区多年未启用,区内经济发展迅猛,人口数量较多,人员水患意识淡薄,转移安置困难,蓄滞洪区运用预案的实用性及可操作性还有待检验。

5.洪水调度问题多,防汛抢险经验不足

预报系统与调度系统未一体化整合, 现有系统还不适应大数据、云计算、并行计算等新技术要求。 山洪灾害预警系统老化失修,急需更新换代。 洪水调度决策过程中存在省际协调问题, 防洪工程统一调度难度大。 流域多年未来大水,防汛队伍实战经验欠缺,公众洪涝风险意识不强,气象水文、运行管理、工程调度、避险转移、应急抢险、救灾安置等多方面协作、 各环节衔接都缺乏实战经验, 一旦发生洪水,应对压力极大。

三、下一步防洪工程布局及工程体系规划建设考虑

下一步,海委将坚决贯彻落实“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理念,树牢底线思维,坚持“建重于防、防重于抢、抢重于救”,强化流域防洪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防洪工程体系,推进防洪薄弱环节的解决,提升洪水管控能力,有效防范水旱灾害风险。

1.进一步完善防洪工程体系建设

完善水库防洪体系建设。 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降等报废,全面消除存量隐患。 加强雨水情测报、安全监测设施建设及其日常维修养护, 健全水库运行管护长效机制,实现水库安全良性运行。

全面推进重要目标防洪体系建设。 落实雄安新区防洪规划,协调防洪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治理,骨干河道治理、枢纽改扩建、堤防达标建设和蓄滞洪区建设相结合,形成新区“北截、中疏、南蓄、适排”的排水防涝格局,起步区防洪标准达到200 年一遇,外围组团防洪标准达到100 年一遇,特色小镇防洪标准原则上达到50 年一遇。 开挖温潮减河,建成宋庄蓄滞洪区二期工程并投入运行,完成北运河(通州段)综合治理主体工程,“通州堰”防洪工程体系基本建成,北京城市副中心防洪标准提高至100 年一遇。

推进重点城市防洪工程建设。 北京、天津、石家庄结合永定河、永定新河、独流减河、滹沱河等河道治理进一步完善防洪体系,达到200 年一遇防洪标准。 河北廊坊、保定等城市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功能疏解要求和城市规划布局,提高城市防洪标准。

推进河口海堤防洪工程建设。 积极推进滦河口综合治理规划审批,适时开展子牙新河河口综合治理规划,完善海河、永定新河、独流减河、漳卫新河等河口治导、控导工程建设,强化治导线约束,规范河口开发建设活动,完善河口清淤机制,保障河口畅通。 落实《全国海堤建设方案》,加快推进天津、河北唐秦段和沧州段、山东沿海堤防的达标建设,提升抵御台风、风暴潮灾害的能力。

2.推进河道系统达标治理

围绕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实施骨干堤防提标升级,对于堤防现状达标程度较低,部分河道过流能力不足的滦河、潮白河、子牙新河等主要支流河道和跨省河流,重点开展堤防达标建设和河道整治。 以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工程治理任务为重点,加强中小河流重要河段治理。按照防治结合、 以防为主的思路, 继续推进山洪灾害防治措施建设、监测体系建设和山洪沟治理工程。统筹推进水闸安全鉴定,同步完善工程安全监测设施,对新出现的病险水闸,落实地方主体责任,及时进行除险加固,消除安全隐患。 在河道关键部位开展建设水库等控制性枢纽的前期论证。

3.加快推进蓄滞洪区建设

复核28 处蓄滞洪区防洪能力,根据流域水情、工情、社情,明确蓄滞洪区布局调整方案。 区分轻重缓急,科学论证建设方案,有序推进白洋淀等11 处重要蓄滞洪区和大黄堡洼等8 处一般蓄滞洪区的进退洪控制设施、安全区围堤、安全台、撤退道路等工程和安全设施建设,完善蓄滞洪区通信预警设施,确保蓄滞洪区遇流域大洪水分得进、蓄得住、退得出。 加大行蓄滞洪区空间整治力度,有序推进居民迁建。

4.稳固提升洪水风险管控能力

提升预报预警能力。 开展流域产汇流规律研究,研发洪水预报新技术新方法,加强对实时雨水情信息的分析研判,在推广“3 个 3 天”(3 天预报,3 天预测,3 天展望)预报模式的基础上,实施滚动预报,强化“以测补报”,提高预测预报精度,延长预见期。 完善水灾害预警发布机制,确保预警信息全覆盖。

提高水工程联合调度预演精度。 强化水工程科学调度,修正洪水分析模型,加强预报信息与调度运行信息的集成耦合,开展水工程联合调度模拟研究,提高洪水调度预演计算效率和精度,在数字流场中进行高效精准逼真的模拟预演,为洪水防御工作提供科学决策支持。

修编水灾害防御方案预案。 根据防洪工程、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防洪预演中暴露出的问题,细化完善各河系防御洪水方案和洪水调度方案, 编制水工程联合调度方案。补充完善超标洪水防御预案, 科学合理安排超标洪水出路,提高方案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提升对“黑天鹅”“灰犀牛”事件的综合应对能力。

强化洪水风险管控水平。 复核水工程防洪能力,排查风险隐患,开展洪水风险区划,强化洪水风险在土地管理中的约束作用。 开展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和科普教育,加强防洪预案演练,提高社会对洪涝灾害风险的防范意识。

5.加强数字流域智慧“四预”建设

构建数字流域。 以河系为单元,充分运用3S 技术,获取流域下垫面条件信息,对重点区域嵌套数字地形,形成重要水库、堤防、蓄滞洪区等水利工程的数字影像,构建基于智慧化模拟的数字流场。

健全监测体系。 实施水文站提档升级和现代化改造项目,提升水文测站自动化、现代化水平;加强水文巡测基地建设,在太行山、燕山山前平原区重点河道增设临时监测断面,建立空天地一体化的立体水文监测体系。 建设水安全保障智慧监控工程,对规模以上水库大坝、堤防等工程的渗漏、变形等重点风险要素进行在线监测。

建设互联互通高速信息网。 在现有防汛骨干网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公网资源,适当建设水利专网, 扩展网络覆盖范围,提升链路带宽,利用光纤、5G、卫星等技术提升信息采集传输能力,完善应急通信手段,重点加强基层单位和站点接入,建设完善覆盖各级单位的高速水信息传输网络,实现流域内各级水利单位网络全覆盖和高速互联。

2021 年7 月28 日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水文应急监测队在河南安阳进行测流 薛 程 摄

建设流域大数据中心。 着力整合水文、水工程、经济社会等资源,建设标准统一的基础数据库,形成洪水防御大数据资源池;整合已有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云计算基础设施,提供统一的基础软件运行支撑及标准化的数据服务、地图服务、模型算法服务等。

建设智能应用系统。 统筹考虑预报、预警、预演、预案业务需要,梳理业务之间的协同关系,应用数字模拟等新技术,构建智慧业务应用系统,实现流域监管精细化、业务处理协同化、调度决策智能化、水利服务社会化。

建设流域智慧调度中心。 以数字流域、监测体系、高速信息网络传输和智能应用系统为基础, 基于已有的水利业务调度控制物理环境,搭建海河流域调度控制中心、各级调度控制分中心、水工程工控室,形成从流域机构至基层管理单位的多级联动的流域智慧调度控制网, 为流域各级管理单位的业务协同、 调度管理提供工作环境和工作平台。

猜你喜欢

滞洪区海河防洪
快速组装防洪挡水墙装置
夏季防洪防汛
《海河水利》2021年总目次
大陆泽蓄滞洪区滏阳河老油召桥至老北定桥段工程地质问题概述
一种临近海河的超深地下室新型防水体系
胖头泡蓄滞洪区的工程管理制度与职责探析
公益宣传(防洪进行时)
2019年河南省防洪除涝保护统计汇总表(本年达到)
破冰开河
潖江蓄滞洪区建设与管理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