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伟人故里育红心 红土地上植富根

2021-09-02

湖南农业 2021年7期
关键词:韶山伟人营地

本刊记者 蒋 青

导语:巍巍韶峰,青松翠柏;伟人故里,浩然正气。12万韶山人民秉承着“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韶山精神,以“时不我待,迅疾而行”的姿态,在红土地上植富根、育红心,谱写了红色韶山的华彩篇章。

韶山,孕育了一代伟人毛泽东,被誉为“红太阳升起的地方”。这里留下了毛泽东青少年时期生活、学习、劳动和早期从事革命活动的印记,流传着“韶山五杰(毛福轩、钟志申、庞叔侃、李耿侯、毛新梅)”、“独臂将军”彭绍辉、陆军上将何海清等140多位革命烈士、1700多名仁人志士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前赴后继的动人故事,分布着毛泽东同志故居、毛泽东同志纪念馆、毛氏宗祠、松山一号楼等重要的旧址和纪念场馆。这些弥足珍贵的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着深厚的爱国信仰和崇高的革命精神,是韶山人民奋力新时代的精神动力。

近年来,韶山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内核,较好地实现了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如今韶山成为了中国最热门的红色旅游目的地之一,年均到此瞻仰参观的游客近2000万人次。得天独厚的红色旅游资源、庞大的游客体量,让韶山旅游业迅速崛起,贫穷闭塞的小山村变成了富裕新城市。2020年,韶山旅游综合收入33.75亿元,城镇、农村居民收入分别达45712元、30257元。

距离毛泽东故居20分钟车程的银田镇银田村,依靠学农学红,充分享受到了旅游的“红利”。银田村利用独特的地理优势和红色文化资源,引进韶山知行研学旅行服务有限公司,流转土地3.3公顷,建设韶山知行银田研学实践营地(以下简称“营地”)。该营地以“村(镇)+公司+农户”的模式,整合40余户农家的房屋资源,统一配置设施、统一制度管理、统一服务标准,通过参加升旗仪式,穿红军文化衫,制作国徽,参观毛泽东同志纪念馆、毛泽东同志故居,参加种菜、采莲、耕地等农事活动,打造返璞归真的红色研学氛围和农耕研学实践体验场景,让中小学生在研学实践过程中学习伟人精神、传承红色血脉。同时,孩子们也能在这个过程中了解农耕文化、感受伟人故乡淳朴热情的民风,听乡民们说说伟人小时候的故事。

毛泽东同志故居

笔者一行在银田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郭芳的带领下,参观了营地。一走进营地,笔者就看到了巨幅的青年毛泽东画像,上面题有毛泽东的诗句“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一种男儿志在四方的澎湃之情迎面扑来,想必也会触动每一位来此研学的孩子的心。随后我们来到了贴有“韶山市银田农家乐一号”门牌的农户家,一进门,就见家里的墙上布满了“知行合一”“传承美德、立志勤学”“为人民服务”“大学大用毛泽东哲学思想”等红色元素和研学标语,同时还张贴了营地的农户入住管理制度、消防安全管理制度、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等各项制度要求以及孩子们研学时的珍贵留影,房间里干净整洁的行军床一字排开。这些让人瞬间进入了一段红色岁月。“现在我们村有40多户人家利用自家的闲置房屋加入了研学营地,每家能住15~30人,可面向全省甚至全国接待1200人的研学旅行团队。截至2021年4月,营地已接待游客26000余人次,共给农户结算110多万元。”郭芳略带自豪地介绍道。

银田村能从一个集体年收入仅2000元(2014年)的贫困村蜕变成集体年收入114万元(2020年)的小康明星村,除了营地良好的创收能力外,更重要的是有扶贫产业基地的支撑。2018年,银田村村支两委与全体村民流转土地36.7公顷,创立韶山市银田村扶贫产业基地,共同致力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但是集体创业之初,资金短缺、无办公用房是摆在村支两委面前的两大难题。关键时刻,原村党总支书记徐耀军自行垫资200万元启动扶贫基地建设,将自有厂房无偿提供给扶贫基地使用,并在村民代表大会上拍着胸脯说“这200万,亏了算我的,赚了算大家的”,以此激发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带领群众致富的信心和决心。基地建成后,与湖南农业大学签订了合作协议,主要种植香菇、灵芝、大米等富硒农产品,解决了几十位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就业问题。郭芳指着如伞大的灵芝对大家说:“这种观赏灵芝单价可以卖一到两万元不等,每年能为基地创收几十万元。”基地的富硒产品产销两旺,2020年收益102万元。此外,银田村还引进了湖南粮食集团,流转土地46.7公顷,每年为村集体增收4.5万元。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领头羊”。银田村能在短短几年内,实现集体经济上百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近3万元,村里95%以上的人家开上了小汽车,主要在于有一个优秀的村党支部的坚强引领,并探索建立了“1410”乡村治理模式,即始终突出党组织的核心领导,形成党员大会、村民议事会、村务联席会、村民代表大会4种会议形式,建立重大事项决策制度、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度、村规民约引导约束制度等10种制度,使党员和群众积极参与村级事务决策,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支部强大的背后有一群敢想敢干的党员干部的无私付出。原村党总支书记徐耀军致富不忘本,出地、出资、出力回乡带领乡亲共奔小康路;银田村党委第一书记、韶山市优秀共产党员颜昌为担任村干部30年,一心为公解民忧,真招真情建家乡;银田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郭芳为察村情,产后不久冒着烈日走访了村里的1044户人家……党建管人凝聚人,制度管事促成事。银田村正是抓住了基层党建的牛鼻子,才形成了一套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机制,带领村民攻坚克难,将山乡田间都变成了“银子”,将伟人故里变成了育红心的“苗圃”。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韶山还有无数的村落,如银田村这般,赓续英雄先辈铸就的革命精神和红色基因,播种一心向党和一心为民的炽热红心,在新时代续写红土地的振兴诗篇。

银田村扶贫产业基地种植的灵芝

猜你喜欢

韶山伟人营地
韶山山歌的传承语境探究
Camp welcomes kids back
名垂千古的“韶山五杰”是哪五人
回归营地活动
任何人都可以发光发热
智珠
民眾赴韶山紀念毛澤東誕辰125周年
民族领袖一代伟人(下)
韶山思
板龙很呆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