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剂量氢氯噻嗪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1-09-02万德立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1年14期
关键词:贝沙坦噻嗪小剂量

万德立

(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广东 东莞 523106)

原发性高血压是指具体病因不明的血压升高疾病,其发病率占所有类型高血压的85%~95%,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相关学者认为,遗传与环境因素在该病的发生、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1]。厄贝沙坦作为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一线降压药物,其通过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进行特异性结合,以阻断组织中血管紧张素Ⅱ的动脉血管收缩,起到增加压力敏感性的作用,从而降低患者血压水平,但部分患者服用过程中会产生不良反应。氢氯噻嗪属于一种利尿剂,其主要通过促进肾脏水钠排泄,降低循环血流量,进一步起到降低血压的作用,是临床常用的降压药物之一[2]。本研究重点探讨了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应用小剂量氢氯噻嗪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的临床效果,详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3年2月至2018年7月在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进行治疗的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给予厄贝沙坦治疗)与观察组(50例,给予厄贝沙坦联合小剂量氢氯噻嗪治疗),各5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36~79岁,平均(43.62±3.21)岁;病程2~21年,平均(8.13±1.34)年。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35~82岁,平均(44.31±3.64)岁;病程3~18年,平均(8.32±1.25)年。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组间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10》[3]中的相关诊断标准者;舒张压≥ 90 mm Hg (1 mm Hg=0.133 k Pa)及(或)收缩压≥ 140 mm Hg者;近期未服用过利尿剂者等。排除标准:继发性高血压者;对氢氯噻嗪或厄贝沙坦过敏者;合并高脂血症、糖尿病、恶性肿瘤或痛风等疾病者;精神状态异常或有严重精神疾病,无法完成研究者等。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订知情同意书,且在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下实施。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厄贝沙坦片(扬子江药业集团北京海燕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0164,规格:0.075 g/片)治疗,0.15g/次,1次/d。连续用药15 d后当患者的收缩压 > 140 mm Hg或舒张压 > 90 mm Hg,将用药剂量更改为0.15 g/次,2次/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小剂量氢氯噻嗪片(上海复旦复华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1541,规格:25 mg/片)治疗,12.5 mg/次,1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30 d。

1.3 观察指标 ①治疗效果。治疗30 d后,患者舒张压下降≥ 10 mm Hg并降至正常水平,或收缩压下降≥ 20 mm Hg为显效;治疗治疗30 d后,患者舒张压下降 < 10 mm Hg,收缩压下降10~19 mm Hg为有效。治疗30 d后患者舒张压或收缩压未见下降为无效[3]。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采用血压仪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舒张压、收缩压水平并对比。③分别于治疗前后采集两组患者晨起空腹静脉血3 mL,进行离心操作(3 000 r/min,5 min)后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C- 反应蛋白(CRP)、细胞间黏附分子 -1(ICAM-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1(MCP-1)水平。④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头晕、头痛、恶心、腹胀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5.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为计数资料,以[ 例(%)]表示,采用χ2检验:血压水平、炎性因子水平为计量资料,以(±s )表示,采用t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相较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70.00%),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6.00%)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2.2 血压水平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收缩压与舒张压)水平与治疗前比均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显著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见表 2。2.3 炎性因子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RP、ICAM-1、MCP-1水平与治疗前比均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表2 两组患者血压水平比较(  ±s , mm Hg)

表2 两组患者血压水平比较(  ±s , mm Hg)

注:与治疗前比,*P < 0.05。1 mm Hg=0.133 kPa。

组别 例数 舒张压 收缩压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50 102.62±6.37 93.71±3.12* 162.74±10.42 136.74±3.96*观察组 50 101.69±6.42 81.52±3.43* 163.77±10.54 125.46±3.62*t值 0.727 18.590 0.491 14.866 P值 >0.05 <0.05 >0.05 <0.05

表3 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s )

表3 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s )

注:与治疗前比,*P < 0.05。CRP:C- 反应蛋白;ICAM-1:细胞间黏附分子 -1;MCP-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1。

组别 例数 CRP(mg/L) ICAM-1(ng/mL) MCP-1(μg/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50 3.74±1.26 3.06±0.76* 546.37±91.35 483.15±71.36* 3.94±1.37 3.52±1.04*观察组 50 3.84±1.47 1.69±0.78* 552.65±87.36 331.74±66.48* 4.06±1.48 3.01±1.02*t值 0.365 8.895 0.351 10.978 0.421 2.476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4 不良反应 相较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6.00%),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8.00%)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例(%)]

3 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为内科常见病与多发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与生活方式的改变,该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而人们对该病的认识不足,控制率与知晓率不高,且原发性高血压以动脉压显著升高为主要临床症状,严重者可损害心、脑、肾等重要脏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是治疗高血压疾病的常用药物,其中厄贝沙坦可以特异性抑制肾素 - 血管紧张素 - 醛固酮系统,阻断血管收缩,降低肾小管重吸收,从而发挥降压作用,但单一使用效果不佳,需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4]。

氢氯噻嗪具有调节肾小管重吸收的作用,能够调节机体对水、电解质的重吸收,从而调节体内水、钠的平衡,加强细胞内钠离子与氯离子排出血管细胞,通过减少血容量而降低患者动脉压,因此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但长期服用会造成电解质紊乱、高尿酸血症等,而厄贝沙坦能减弱氢氯噻嗪诱发的低血钾症和高血酸症。有报道指出,患者服用氢氯噻嗪的剂量越大,则不良反应发生率越高,而患者长期小剂量服用该药物,发生头晕、头痛、恶心、腹胀等的不良反应较少[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而舒张压、收缩压水平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提示小剂量氢氯噻嗪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促进患者血压水平的下降,抑制机体炎症反应,减少头晕、头痛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CRP是影响心血管疾病和周围血管疾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ICAM-1可使白细胞与血管内皮间的黏附作用增强,阻塞微血管,导致微循环障碍,进一步加重病情;在高血压发病过程中,MCP主要起到促进单核 - 巨噬细胞聚集的作用,同时其可促进炎性因子的大量释放,从而使细胞基质沉积,最终引发血管壁弹性减退[6-7]。厄贝沙坦与氢氯噻嗪相互辅助,降压效果显著,可减轻高血压对炎症反应的刺激,从而起到了综合抗炎作用,显著降低了炎症因子水平[8]。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血清CRP、ICAM-1、MCP-1均低于对照组,提示小剂量氢氯噻嗪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可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利于患者病情恢复。

综上,小剂量氢氯噻嗪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可有效降低患者血压水平,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抑制炎症反应,安全性较高,促进患者病情恢复,值得进一步推广。

猜你喜欢

贝沙坦噻嗪小剂量
厄贝沙坦片含量测定中研钵吸附对含量检测结果的影响
小剂量喹硫平对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增效作用的比较研究
美托洛尔联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重症心力衰竭的临床分析
小剂量左甲状腺素对良性甲状腺结节的治疗效果及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分析
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对全麻拔管期呛咳的影响
氯沙坦钾氢氯噻嗪片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及安全性研究
水囊联合小剂量催产素应用于足月引产的临床疗效观察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分析
降压治疗:重视和合理使用噻嗪类利尿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