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参数化理念与“山水城市”概念下的合理化探索
——以云洞图书馆为例

2021-09-02刘琼春王思锴邱海东

流行色 2021年6期
关键词:山水图书馆建筑

刘琼春 王思锴 邱海东

海南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海南 海口 570228

一、引言

建筑的形式与构造方式在参数化时代变得越发难以预料,海口云洞图书馆的落成让人又有了耳目一新的感觉。图书馆作为一类重要的公共设施,其地标性和人文属性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也引发了人们对建筑与自然、与访客关系间的进一步思考,而云洞图书馆为这一问题提供了一个可供探讨的可行性方案。

二、云洞图书馆的空间营造特点

(1)色彩光影特点。云洞图书馆从建筑体量、色彩运用、光影变化以及阳光下的立体主义构图角度看,属于典型的后现代主义白色派滨海驿站建筑,大海的斗转星移与日月交辉在椰影婆娑的掩映下于图书馆纯净素白的建筑外立面上演着光影的浪漫变幻,蒙太奇的虚实凹凸造型和层层叠加的大小“虫洞”演绎出空间的多变姿态,自然光透过建筑孔洞悉数落在纯白空间静谧而神圣,清水混凝土的灰白肌理在夜色中被暖黄点光源温暖点亮,白色建筑由此与自然环境强烈对比又相得益彰。

(2)空间布局特点。云洞图书馆左右两侧分别置有马蹄状又似新月状的白石池和水景池,以建筑主体为核心进行全包围,平面构成大致形成对称平衡的视觉效果,由两个景观池一石一水一阴一阳、一个作为实用功能的儿童游玩互动区,一个作为装饰美感的水景观赏区,区域功能划分明显。包围式的场地在平面图上的图案很像一个细胞,使人联想到建筑是一个会活动的生命体。作为主题建筑的图书馆在外观上是完整的一体化建筑,建筑内部实现了功能的自由分布与组合,呈现出游离态的布局特点,阅读区、集会分享区、每个功能区被曲面墙体像细胞壁一样分成液泡、叶绿体等结构,自由有机的组合塑造出多变的室内功能空间,游览者可以在每一个空间中获得不同的感受和服务,这在现代主义的“方盒子”大楼中是较难实现的。

云洞图书馆一层平面图(谷德设计网)

(3)自组织特点。在参数化理念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公共性建筑表现出明显的自组织特点,其内涵也与哲学家吉尔·德勒兹(Gilles Deleuze)的游牧空间理论相重合,在游牧空间理论下,处于建筑之中的人被称为“游牧民”。游牧一词本身代表着自由和多选择性,就像城市中熙熙攘攘的人群,每个人都带有明确的目的前往各自的目的地,但以观察者的视角来看,他们呈现出的是一种自由的游牧状态,亦即自组织状态。云洞图书馆内部空间界限感消弥很明显,人们在未知方位中迷失、探索,又在任意驰骋后重塑空间感,游牧民从多个方向均可进入图书馆内部、中庭、廊道,而又以不同路径继续绕廊道观景、于中庭晓憩、凭二层悬挑栏观海、藏云洞中读书,环形的动线设计使游牧民的路线变得难以捉摸,游弋或停驻都像一次神秘的精神之旅,这种自由感是传统图书馆建筑所不具备的,也是主创团队追求的建筑本身所具有的灵动、精神和自由之感。

(4)非线性特点。非线性建筑是相对于线性建筑而言的另一种设计思维,它并不直接产生复杂的建筑形态,但依据非线性理解下所生成的各种附加条件导致了相对于直线式的建筑更加具有流动性和更具自由的形体。云洞图书馆所在区域的地质情况、气候因素、道路环境、人流动线等条件都被数据化作为决定建筑最终面貌的参考标准,其内外空间也呈现出了极富自然感的流动性:曲面流动的清水混凝土建筑墙、层层迂回的建筑孔洞空间、简洁流转的观海玻璃幕墙,一种传统意义上“坚硬、清冷、有棱角”的建筑材料在云洞的扭转重组下,完成了重塑,呼应着大海,呈现出“柔软、动态、多变、圆融”的趣味,增添了线性建筑难以实现的造型美感。考虑到滨海环境和交通因素,云洞图书馆的中部被抬升形成廊道和过厅,遮蔽烈阳暴雨的同时让自然风能够无障碍涌入,空间和建筑结构之间形成的实用功能达成了与造型美感的平衡,同时完成了进入建筑的初步情感对话,非线性建筑的实用性。

三、“山水城市”设计理念的再实践

(1)山水城市思想。“山水城市”一词最早出现在钱学森写给吴良镛的书信中,表达了钱老对中国特色城市的一份畅想和希冀。这种强调通过城市密度、山水意境和建筑功能的协调达到人与自然的情感建立的思想,为中国特色城市化发展提供了一个极具东方哲学的可行思路,目前对于山水城市理念的探索已有大量资料分析,但落地方案的实践探索仍有待深耕。云洞图书馆的出现,填补了海口对山水城市在建筑领域实践的空白,它如阴阳八卦两极的“石池”和“水池”一东一西围绕建筑分布,“石池”的儿童游乐性和“水池”的审美观赏性一动一静,达到人与建筑、自然的动态和谐。在哲学意义上,一石一池更是寓意着一山一水,云洞图书馆正好孕育这山水之间。

(2)城市尺度考量。云洞图书馆是滨海建筑,将视角逐次拉远,近景的椰风海韵、中景的世纪大桥、远景的城市灯火,一览无余尽收眼底。以城市的尺度来观察一座小型建筑,云洞图书馆以小见大,它在建造过程中和完工开馆后吸引了全国乃至世界设计界的目光,一部分深层次原因就在于它复杂而优美的造型下包含着传统中国的哲学与美学思想。

在传统东方园林设计思想中,因地制宜是核心概念,中国著名园林书籍《园冶》中说“巧于因借,精在体宜”,这与山水城市理念与其哲学思想一脉相承,更与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政策要求不谋而合。

(3)参数化技术运用。云洞图书馆混凝土整体浇筑的参数化建造手法以及局部3D打印精细化浇筑造就了精细度极高的建筑施工,施工方借助先进的数控手段将设计师头脑中的虚拟曲面转化成实际的复杂混凝土曲面墙,与传统建造方式大有不同,将建筑构件和设备管道完全包容在建筑体内实现视觉干扰最低化的圆融与流畅极大程度上得益于“参数化建造技术”。运用将事物、问题参数化、数字化的手段,借助先进的数控手段将电脑中的虚拟曲面变为现实,建筑的形式开始摆脱刻板印象呈现出自由动态的美感。参数化技术极大增加了概念建筑的落地可能性,也将是营造未来都市的重要指导理念之一,它和山水城市概念在云洞图书馆建筑上的结合实践将伴随着技术的持续迭代不断推进中国特色建筑的快速发展。

四、结语

云洞图书馆项目的落成对海口的城市建设是具有启示意义的,同时对其它现代化城市的公共性建筑也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它不仅是海口市的新一张城市名片,更是中国自然化建筑的再实践。以参数化手段实现的非线性建筑如何表达出对中国山水理念的理解,云洞图书馆给出了很好的诠释,这也为海南和其它沿海省份的滨海景观建设提供了宝贵的思路。

猜你喜欢

山水图书馆建筑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爱在一湖山水间
山水之间
建筑的“芯”
一处山水一首诗
图书馆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