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钱选绘画中的色彩语言
——以《来禽栀子图》为例
2021-09-02宁徽瑜高良
宁徽瑜 高良
北京服装学院美术学院 北京 100000
一、中国画色彩简述
中国传统绘画在色彩发展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色彩和水墨在中国传统绘画中一直占据着主流地位。传统中国画色彩在用色上是遵循三大体系。一是以色貌色,顾名思义就是将物体本有的颜色表现出来,通常用来记录生活。在《山水画序》一文中也提到“以形写形,以色貌色。”的观点[1]。二就是按照类别给颜色,即随类赋彩,南齐谢赫提出就是把物体分成几类,一类套用一种颜色。三为水墨,在汉代的汉画中出现,唐代开始发扬继承,特别是在安史之乱后,水墨成为主流。
纵观当下,色与墨相互辉映,在中国画绘画中仍占有主要地位。在色彩发展历史长河中,如若论诸位大家中谁的色彩的清雅,钱选的色彩值得一提,可以说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了。
二、钱选绘画中色彩语言的探索
1.色彩风格的形成原因
钱选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位特殊的画家,他的绘画既有文人院体风格又有文人画的书卷气,用色更是独具匠心。钱选生于宋末元初,生不逢时,因此选择隐居整日吟诗作画。但是他不像竹林七贤那样极端,也不像陶渊明那样“门虽设而常关”[2],它是一种对元代若即若离的态度。
钱选风格的形成与元代战乱频繁,佛教道教的争衡有着很大的关系,受当时传统文化影响很深。宋朝时,受程朱理学影响,到了元代更注重本心。当时的钱选还倡导践行“士气说”,修炼士气最好的办法就是学道,道家讲究“无为”,表现在画作上就是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在用色上也更是清新淡雅。
宋代宫廷画院是花鸟画史上不可不提的时期,是花鸟画发展的基础。这一时期,上到帝王比如说宋徽宗,下到画院画家赵昌等人,都为花鸟画的创新作出了贡献。钱选师承赵昌虽有着其绘画理念,但是由于钱选的自身的经历和艺术追求审美,他在用色方面由最初的富丽到后面的清雅,与文人诗书结合将文人书卷气的情愫最大限度的发挥,因此钱选的画作有了他自身独有的意境。
2.钱选绘画的色彩语言特点
历史上钱选的画作有很多,在花鸟、山水、人物均有涉猎,早期的作品有《八花图》《来禽栀子图》等,到了晚期则有了《白莲图》和《花鸟图卷》。从这些经典的代表作中可以看出,钱选拥有鲜明的个人创作特点,并且并没有一味的去追求所处朝代的艺术风格,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想法内心继承和创新。下面以《来禽栀子图》为例,简述其所呈现的色彩语言特点。
《来禽栀子图》卷纵宽29.2厘米,横长78.3厘米。纸本设色,全卷分为首、中、末三段(图一)。首段有赵孟頫为此卷题云:“来禽栀子生意具足,舜举丹青之妙,于斯见之。其他锁锁者,皆其徒所为也。”题跋中的“来禽”因为口感甘甜,由于它经常吸引很多禽鸟飞集,便有了“来禽”这个名字。这句话生动形象的描绘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而“丹青之妙”说明赵孟頫对钱选的丹青敷色之妙而钦佩有加。最后一句话既是赵孟頫对钱选画作的告白,也是侧面反映出后期赝品会淹没真作的忧虑。的确,后期有许多造假者都模仿钱选的画作去“发财”,使钱选在《红白莲图》中部分题云:“右题红白莲图,余爱酒爱画,不过遣一时之兴。而假作余画者甚多,使人可厌,今改为‘霅溪翁’[3],凡无此跋皆假作也。钱选舜举自题于卷后。”但是站在客观立场上就仿作而言真的毫无价值可言,表面上看,只需要模仿钱选画作的疏淡利落的线并敷以颜色即可,但是钱选画作的高明之处并非如此,远不在于此。
图一 《来禽栀子图》
《来禽栀子图》纵观中段画面来禽栀子花朝左朝右舒展用线放松。钱选在选择处理栀子花上,跟其他花卉处理的方法完全不同。枝干处仍然以淡墨勾勒,花青染于枝根处,用干笔皴擦出纹理,最后肯定会用湿笔罩染一遍。从图中可以看出,右边这株的叶脉画法就很有特色了,外沿处作缠绕状,与自然纹理一致。总的来看折枝两株,其画技巧上的特点就是善于刻画,而且除线条外在敷色用色方面也是独具一格的。
卷中花白而不粉,用红也是由边缘向内晕染,再调白粉罩染面积很大的花瓣,写出淡黄色花蕊。叶片边缘是有规律的翻折姿态,通过色调来表现的是叶子的正反两面。待叶片花青罩染干后,用分染的方式染出叶脉,稍微远处一点的叶片通过淡化颜色来表现空间,使得每一个分枝又都有前后关系,用花青营造冷色色调的氛围来表现清雅画面的效果是钱选最擅长的。在《来禽栀子图》中钱选对栀子花仍然依照以前的色彩观念“随类赋彩”,尊重客观事实和自然法则,让物体本身颜色为主要色,其实钱选在这一观念的背景下,自己也是应用了一些自己主观表现和想法在里面,实现了主客观相统一。
其二,就是洗色。在宋代画作方面有着“三矾九染”的传统,因此看起来非常很厚重华丽,画面层次分明。而钱选之作较之宋画有些许灵动和清透,关键之处在于“洗”。洗色这一技巧是钱选的独有的技法之一,在删繁就简的同时做到与画面的统一协调,达到和谐美。在“洗”后也会在轻轻渗入水分染一遍,在这种方式中寻找一种微妙的变化。这种技法很难掌控,可以说是需要常年积累绘画经验技法的,并不是一般人可以效仿的。
在画面的整体色调把控方面可以说是非常到位,在这种极淡的设色中,钱选也在时刻寻求着变化。通过一些细部色彩的微妙处理,从平常无奇的来禽与栀子花中也能通过墨线与设色,烘托了一种悲凉的气氛,先不说本身在内容上的用意,仅仅从画面形式上看,来禽和栀子花本身就是一种并非以往画家争相绘画的题材,栀子花花色一派纯白,香气清幽,更有吴绛雪之典故,表现了钱选本人的清雅高洁的品性。
三、结论
钱选本着“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的精神在《来禽栀子图》卷中折枝来禽栀子在这种新萌发的花苞或者嫩叶在色彩选择上应用了有别于宋体绘画鲜明色彩的敷色技法,首先在色彩的明度方面降低,而采用灰调,显得雅致不俗;又在染的基础上再进行洗,在洗色的过程中找到一种平衡从而想达到整体画面和谐目的。最后为了色彩的统一,在勾勒叶片中也没有刻意让大量的线面做对比,而是言简意赅的勾勒细线,并且还是淡墨,从而使得线与面形成一个整体。这种主客观相融合的设色手法在后来的图卷中也很容易发现大同小异,相差无几。由此可见,这是钱选花鸟画色彩语言的重要特点,也表达画家心境的重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