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科美术教育改革的思考
2021-09-02付子龙
付子龙
重庆大学 重庆 400044
一、美术和建筑关系
建筑,在西方被喻为“凝固的音乐”。最早的建筑学家玛库斯维特鲁威斯·波里奥认为,建筑有一个三位一体的基础:适用、坚固和美观。随着现代的发展,科技算机辅助建筑设计,从画效果图到施工图都将人从手工时代解放出来,有的人认为美术教育在建筑专业上无用武之地,但计算机不管怎么先进,怎么能够快速表达,建筑的造型、空间、形式美感、色彩等因素还是得有人来构建,这都是靠建筑师的美学修养、智慧和才能的体现,其中包含的艺术修养是和建筑学的美术教育分不开的。
地中海风格(如图1)从建筑的形态上看,经常出现很多不对称的设计,尤其是西班牙风格的建筑,采用了很多圆弧形结构,包括墙体、护栏、门窗框架,乃至屋顶上使用的筒瓦。外立面颜色温润而醇和、材料粗朴而富有质感、建筑中包含众多的回廊、构架和观景平台。
图1 地中海风格
意大利建筑在建筑技术、规模和类型以及建筑艺术手法上都有很大的发展,无论在建筑空间、建筑构件还是建筑外形装饰上,都体现一种次序、一种规律、一种统一的空间概念。檐口处精雕细凿,气势宏大,既美观又避免雨水淋湿檐口及外墙而变色,使外观看上去始终保持鲜艳亮丽没有污浊。
英式建筑空间灵活适用、流动自然,蓝、灰、绿富有艺术的配色处理赋予建筑动态的韵律与美感。淡绿的草场、深绿的树林、金黄的麦地,点缀着尖顶的教堂和红顶的小楼,构成了英国乡村最基本的图案。英国的建筑大多保持着红砖在外,斜顶在上,屋顶为深灰色。也有墙面涂成白色的,是那种很暗的白或者可以叫做“灰色”。房子一般是由砖、木和钢材等材料构成,很少看见钢筋混凝土的建筑。郁郁葱葱的草坪和花木映衬着色彩鲜艳的红墙、白窗、黑瓦,显得优雅、庄重。建材选用手工打制的红砖、碳烤原木木筋、铁艺栏杆、手工窗饰拼花图案,渗透着自然的气息。英式建筑空间灵活适用、流动自然,蓝、灰、绿富有艺术的配色处理赋予建筑动态的韵律与美感。
新中式建筑总体而言可以归纳为两大派系:北方的合院派和南方的园林派。北方的合院派建筑在外观上采用了北京四合院的灰色坡屋顶、筒子瓦及一定高度的墙院围合方式;材质上多选用地域色彩浓厚的灰砖,形成雄浑、宏大的气势;空间结构上则是尽可能多地设计庭院空间,以追求四合院的全包围形式。现代主义建筑,以简洁的造型和线条塑造鲜明的社区表情。通过高耸的建筑外立面和带有强烈金属质感的建筑材料堆积出居住者的炫富感,以国际流行的色调和非对称性的手法,彰显都市感和现代感。竖线条的色彩分割和纯粹抽象的集合风格,凝练硬朗,营造挺拔的社区形象。
现在西方一些国家的建筑学专业不再开设美术课,那是因为他们都把美术教育作为一个从婴儿阶段就引起高度重视的教育环节,大部分公民从小就接受到了比较全面的美术教育,使学生入学时已具备了较高艺术素养。而在我国从小学到高中,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艺术教育得不到重视,有的学校在高中就没美术课了,学生进入大学的美术基础水平和艺术素养普遍偏低,在这种情况下取消美术教育是不切实际的,由此可见,我国高校建筑学的美术课的作用是不可缺少或忽视的。当然,为适应社会发展,美术课的教学改革也势在必行。
二、美学修养
根据以上所述学生的这些情况,我们认为应加强对学生的美术理论启蒙教育,逐步提高其理论修养,加强艺术欣赏教学,提高审美能力。利用现有教学资源、文化资源、视频教学等形式,广泛开展对学生进行美术欣赏述评等教学,以直观的形象展现,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1.欣赏能力的培养
加强欣赏教学,艺术欣赏是人类高级的、复杂的、特殊的精神活动。艺术鉴赏是提高学生对艺术感兴趣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许多学生觉得自己没有艺术天赋,对美术不感兴趣。而实际上对于美术的兴趣是可以培养的,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个学生不可能天生就成为美术大师、建筑师,但是有兴趣的话,那结果可能就大不一样。开设欣赏课的目的是通过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使他们能够较快地把握人类文化的发展历程以及时代的特征。教学实践中要鼓励学生突破固有的思维模式,以自由联想的态度去认识事物。通过幻灯、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向学生介绍不同时期的美术名作,感受艺术作品的风格及色彩特征,从西方古希腊、罗马、文艺复兴,印象派到现代的抽象派,从东方的艺术,中国的文化、佛教艺术、民间艺术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教学,使其认识到美的形式,并学习比例、节奏、对比、均衡、色彩等内容,全面提高欣赏水平,激发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2.审美能力的培养
艺术素养的提高,是通过对美学理论学习和研究,理解美的形式,让学生们学会在普通生活的内容中去发现美,所以眼界的培养是很重要的。在教学中向学生不断灌输艺术的理念与思潮,强调对艺术的感受力。多给学生观摩一些艺术大师与绘画前辈的典范作品,多带学生去参观各种类型的美术作品展览,让学生从中得到艺术的享受,从中感觉到画家们对艺术的激情、对艺术的感受力。
例如:从古典主义油画作品中感受到那种细腻、厚重、甜蜜之美;从印象派大师的作品中感受到一种对色彩的阐释,感受到种奔放浪漫的气息;从苏派素描绘画作品中感受到一种真实而且力量的美感;从英国水彩画中感受到一种优美、通透、宁静的意境;从中国大写意中感受到一种传统与气势的渲染;从现代绘画中感受到一种荒诞怪异甚至发泄的快感。提高审美能力,还要从各种设计类展览中感受到一种对设计理念的不断深化,或简约、或现代、或古朴的不同感觉……
各种不同门类的艺术作品,它以不同的面貌呈现在人们面前,是那样的丰富多彩、变化多端,而他们形式美的元素又是那样统一,就是在这种不断参观观摩与不断的学习之中,学生的眼界慢慢地开阔了。他们不再用以前幼稚的非美学的眼光来观察事物,评价艺术品。因为就是这种直观的学习方法已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他们知道如何去总结、去分析这些艺术品的特点与风格,知道什么东西是美的,什么东西是协调的,从而在他们的脑海中慢慢形成了对艺术作品的逐步完善的思维过程,学会了用艺术的眼光来看待事物。
三、表现能力
过去,我国美术院校及建筑学专业的美术课教学法基本沿用五十年代苏联传统的教学方法,美术中的素描教学中以写实光影素描为主,循循渐渐的训练,使学生能够掌握比较扎实的基本功。我国在过去三十多年中因此而培养出不少的美术人才。但是我们认为苏联式教学体系对建筑学美术课教学也有其不适应性,例如,对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对形式美和抽象美的认识和表现力等方面都觉得不够,而这些训练不仅是绘画、雕塑艺术,也是建筑设计不可缺少的美学素养。
在教学生们使用明暗表现形体时,重点放在研究物体的光影变化规律、材料质感、量感、立体空间感的表现方法,尝试着缩短长期作业的时间,不要求过分深入表现对象的局部真实,只要求能够概括地表现出物体的整体特征。在设计素描中,强调形体、结构、透视、颜色深浅的准确性及表现形式的多种性,要求学生用线条来表现物体的形体结构特征,线条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在画明暗素描之前,先要求学生画一张不带颜色的设计素描,以使学生对形体、结构、透视等方面做概括的先导性认识。此外,可以尝试应用设计素描来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和构图能力,在完成一张较长时间的以明暗表达的素描作业后,要求学生再用设计素描的方法进行默写或画记忆画。在画静物写生时,让学生自己布置静物,教师再进行指导。
在画色彩静物写生时,对静物几何体的形式的构成,色彩的冷暖,作灰色、冷色、暧色、冷暖色等强调,并进行主观的表现。在画风景色彩写生时,对自然界物象的色彩进行概括、提练、归纳不同色彩的赋予的情感表达因素,对四季景色、不同区域、民风民俗的色彩构成进行写生提练,对自然界的色彩描绘,更多的强调主观认识和表达。同学们通过写生,主观的训练,了解色彩构成的和谐因素,掌握常见的色彩构成的特点;素雅、热列、活泼、明郎、深沉等色彩组合,通过的练习,为设计作业作色彩上的运用和探索。
结语
综上所述,以上方面的教学内容基本上含涵了建筑学对于美术教学的要求,其中有对美学规律,理论知识的学习了解,培养学生的欣赏水平,提高眼界,在实践中发现美,创造美的艺术素养的培养,又有通过现有的艺术形式手法去掌握表现的手绘能力。在建筑学专业的美术教学改革中,我们还要不断的总结完善教学形式和方法,为提高建筑学科的美术教育水平而不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