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建生态文明 推进绿色发展

2021-09-01周婷

科学与生活 2021年9期
关键词:生态文明绿色发展

周婷

摘要: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我国长期以来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造成了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对环境的剧烈破坏。生态环境日趋恶化,重大污染事件频有发生,严重威胁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法治保障也势在必行。本文阐述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要求和举措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生态文明;绿色;发展;

引言

绿色发展,突出绿色化,以战略性、紧迫性、实践性为特征,以和谐、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可持续。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绿色发展理念和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得到不断丰富和创新,生态文明建设提升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十九大报告也提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突出强调“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设想。绿色发展,从曾经的选择题成为现代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答题,有力推动了我国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的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阐析绿色发展理念的时代内涵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路径,对推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构建,最终决胜疫情防控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创建生态文明,推进绿色发展的意义

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是以人与自然、与社会和谐共生共进,实现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宗旨的社会形态。要实现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运用法治手段加以保障和护航。①生态文明法治建设是生态发展的客观需要,我国作为世界上做大的发展中国家,自改革开放以来,始终保持着中、高速的经济发展速度,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伴生着大量资源的浪费和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影响和制约着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同发展。生态文明体现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共生,面对经济持续增长和环境恶化、资源紧张的矛盾压力,要彻底克服和摈弃传统的以消耗资源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方式,保护生态的平衡和环境的美好,就必须大力加强生态文明的法治建设。法治特有的规范性、强制性和稳定性将会有力促进和引导国家产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生态和谐、绿色发展。②生态文明法治建设是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本质要求,保护生态自然,统筹处理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的辩证统一关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在本质上都是以尊重自然和保护生态为基点,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为基本原则,以实现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标。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协调全社会的行动,维护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而构建社会合规有序的格局,促进生态的和谐与平衡,必须运用法治加以规范、引导和调控,以保障全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

2如何创建生态文明,推进绿色发展

2.1尊重自然

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必然要求绿色发展人与自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自古以来,“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观念,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维观念和行动方式。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中华民族一直寻求的永续发展之路。“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用破坏性方式搞发展”。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人类由自然而生,自然因人類而盛。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三者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尊重自然是前提,顺应自然是关键,保护自然是使命。尊重自然是人类对自然规律深刻认识的结果,是自然经济效益的直接体现;顺应自然是人类把握自然规律的结果,是自然生态效益的客观表达;保护自然是人类运用自然规律的结果,是自然社会效益的根本诉求。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然要求,是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根本要求。当前,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了决定性成就,圆满完成了“十三五”任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十四五”时期,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群众基础和制度基础。站在第二个百年的入口,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起步之年,“十四五”时期要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要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原则,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社会全面转型,促进绿色发展。

2.2完善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推动形成高水平绿色发展新格局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完善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生态补偿机制是促进绿色和均衡发展,推动形成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齐头并进的绿色发展新格局的重要政策工具。推动绿色发展,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流域“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要求,探索建立更广领域、更大范围的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优化云南等长江流域各省(市、区)的生态功能布局和生产力空间布局,根据国土空间不同主体功能定位,健全与之相匹配的财政、产业、投资、资源、环境、人口等差别化政策,重点实现以保护生态环境、生产良好生态产品地区获得应有的受益或补偿,实现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相统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形成高水平绿色发展新格局。

2.3开展绿色发展宣传教育,培育公民绿色生态人格

“社会是公民教育的大课堂,是生态道德教育的核心场所”,为此,要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做实生态伦理、生态道德、生态美德等宣传教育。一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职能,借助大数据网络平台,传播绿色生态知识,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在全社会营造发展绿色化氛围,宣传普及生态知识,传播弘扬绿色生态文化,建构绿色发展价值观念。二要培育公民生态人格,形成生态绿色新思维,树立绿色价值取向,养成良好的生态行为与生态习惯,践行绿色低碳生活,用绿色发展理念支撑其生态人格,使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并外化为自觉行动。决胜疫情防控,坚持全民参与、群防群治,着力解决人与自然矛盾的突出问题。三要坚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培育公民良好的生态意识,实施防治大气污染,实现天蓝;加快水污染防治,实现水碧;强化管控和修复土地污染,达到土净。与此同时,积极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预防和治理,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处置;普及乡民生态文化知识,树立生态环保理念,强化排污者的责任;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三农”绿色行动。

结语

思想的高度决定了认识的深度,认识的深度决定了践行的宽度,践行的宽度决定了贯彻的高度。人类社会一切活动都必须尊重、顺应和保护自然,对自然生态系统进行严格保护,有效协调、综合治理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我们必须始终坚守生态文明建设的绿色发展道路,形成一个良好的绿色发展模式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人们生活条件更加优越、生活水平更加富裕,优美的生态环境全面形成,新的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将尽快变为现实。

参考文献

[1] 李臻.浅谈新时代生态法治体系建设[J].法制博览,2020(28):40-41.

[2] 钟云萍.论我国生态文明的法治保障法制保障[J].法制博览,2019(30):19-21.

[3]杨发庭.绿色发展的哲学意蕴与时代价值[J].理论与改革,2016(5)151-154.

[4]蒋笃君.绿色发展理念下美丽中国建设的思考[J].河南社会科学,2016(6)119-122.

[5]本书编写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238-242.

中环清科(嘉兴)环境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浙江省嘉兴市 314001

猜你喜欢

生态文明绿色发展
区域发展篇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研究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追踪绿色的秘密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