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武威市马麝资源分布现状及保护措施的初步探讨

2021-09-01张广文马堆芳

花卉 2021年16期
关键词:灌木林灌丛武威市

张广文,马堆芳

(1.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华隆保护站,甘肃 天祝 733204;2.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甘肃 张掖 734000)

1 武威市概况

武威市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蒙新高原三大高原的交汇地带,具有西北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自然特征。由于地形分为三部分,西南部为祁连山地,中部为绿洲平原,东北部为荒漠。年降水量310~522mm 之间,以乌鞘岭为分水岭,形成了黄河流域和石羊河流域两个水系。祁连山湿润的气候造就了全市林地面积约为83.8 万hm2,全市共辖3 个县区,9 个乡、84 个镇、9 个街道办事处、1129 个行政村,182.78 万人,城镇人口77.33 万人、农村人口105.45 万人。经济收入结构中,农牧业是主要经济来源,其中牧业对武威市自然生态环境影响较为显著。

2 武威市马麝资源的调查

马麝(Moschus chrysogaster)属偶蹄目(Ar-tiodactyla)鹿科(Cervidae),因雄麝在脐部和生殖器之间有香囊,能分泌和贮存麝香,故得名香獐,地方名为獐子,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武威市因地形呈阶梯分布,中部为绿洲平原,东北部为荒漠,很难形成马麝栖息地。因马麝生性胆小、素有舍命不舍山的特性,喜欢隐藏于针叶林、高山灌从中,所以马麝仅位于祁连山森林灌丛草原带,这里植物丰富,灌丛茂盛,利于隐藏躲避天敌,特别符合马麝的生存。

2.1 抽样与调查

2.1.1 抽样

马麝主要分布在武威市祁连山山区,调查总面积为7185km2,根据《全国第二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的技术方案》,将祁连山山区按10km×10km(100km2)面积划分为若干正方形样区,等距离系统抽样,为保证布设调查样区的完整性,本单元的样区布设按地理形状采取系统抽样和人工矫正的方法布设样区,抽样调查面积不少于总调查面积的10%。

2.1.2 调查方式

红外相机法:所抽样区通过红外线相机采集马麝的影像数据,根据采集的影像数据,估算布设样区马麝的分布密度,推算保护区马麝种群数量,分析马麝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及影响因素。在调查区域进行系统化栅格(2km×2km)进行调查,每个栅格内选择1 个最佳位点,布设1 台红外相机,相机点位之间的距离大于1km。相机架设在马麝活动频繁的地点,如在针叶林、高山灌丛兽道、粪便处。布设完毕后详细记录点位地理环境及植被信息。

样线调查法:在每一个2km×2km 调查网格内进行至少1.5km 的步行样线,寻找并记录马麝活动痕迹,如足迹、粪便、尸体等。

2.2 分布现状

经自动相机监测和常规调查数据显示,马麝在武威市祁连山山区均有发现,但分布极为不均匀,大部分有林地和灌木林地无分布,分布地呈团状或小块状,主要集中在人迹罕至的深山区,其原因主要是长期超载放牧及高密度钢丝网围栏和盗猎。

2.3 栖息地类型及利用

马麝属林栖性动物,对栖息地条件的选择是所有鹿科动物中最为严格的,是森林景观的指示种。

在《2018 年中央财政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补助项目》调查中,在祁连、乌鞘岭、华隆、古城、哈溪、夏玛布设6 个样区,共调查样线128 条(其中灌木林地、草地92 条,乔木林地36 条)。发现马麝踪迹点位7 个,其中灌木林地3 个,乔木林4 个,其中灌丛3 个,占出现点位的43%,乔木林4 个,占出现点位的57%。由此可以得出马麝在乔木林活动频次最高,其次灌木林地最低。

哈溪和古城监测样区调查发现,两个样区的植被主要为针叶林,立地条件基本类似,深山区针叶林马麝的利用明显要高于分布于放牧等人为活动密切相关。

灌丛类栖息地其按树种柳类灌丛利用率高、杜鹃类灌丛、金露梅灌丛利用率最低。马麝主要分布在柳类灌丛和杜鹃灌丛。

马麝对云杉林周边的草地利用率高,可以说是云杉林栖息地食物的补充栖息地。到凌晨和黄昏时马麝常翻越山脊到阳坡的草地进食,之后原返回云杉林,时空分布上明显要小于云杉林,见表1。

表1 2018 年中央财政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补助项目样线调查情况部分数据

哈溪样区主要采用红外相机法,样区总面积100km2,样区最低海拔2542m,最高海拔4137m,乔木林地45.52km2(主要有云杉、圆柏、红桦等树种),灌木林地35.89km2(主要有杜鹃、金露梅、锦鸡儿等树种),牧草地17.40km2,其他用地1.19km2,水系主要有石羊河水系,见表2。

表2 马麝在哈溪自然保护站不同阶段P 值和RAI 值统计

3 马麝资源变化情况

马麝在祁连山分布广阔,种群数量大,资源十分丰富,1970年以后,由于猎杀、放牧、砍伐森林、毁林开荒等使马麝资源迅速下降。1980—1990 年期间,马麝资源枯竭。1990 年至今,马麝资源开始逐步恢复。1989 年建立祁连山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后,通过不断强化巡护、宣传、执法等工作,马麝资源开始逐步恢复,但由于放牧等经济活动较强,加之盗猎现象时有发生,马麝资源恢复较为缓慢。自2018 年以来,在调查过程中马麝资源恢复十分迅速。

但马麝的分布与历史分布相比趋向深山区,前山区由于人为干扰只分布在局部区域;数量变化主要表现为非禁牧区马麝资源恢复缓慢;禁牧区和生态移民区恢复较快,但盗猎情况又有所抬头,保护形势依然严峻。

4 受威胁因素

马麝资源受威胁的主要因素:

(1)放牧。非禁牧区马麝的栖息地直接被家畜占有。同时,严重的超载放牧导致森林类栖息地林下灌草被被家畜破坏严重,隐蔽条件和食物条件差。灌木林破坏更严重,灌木盖度和高度降低十分明显,局部区域有草原化和荒漠化趋势。

(2)栖息地联通性差。山地森林草原景观和灌木林地围栏分布十分广泛,且密度高,将栖息地分割为若干个块状,事实上形成了面阻隔,马麝通过率差,调查中也发现了围栏对马麝的直接伤害。

(3)偷猎。由于马麝生活习性特殊,有固定的通道、粪场、油桩,麝香又属名贵中药材,经济价值高,加之祁连山东段地势平缓,四通八达,放牧人员众多,在古城、华隆等保护站马麝分布较多的保护站盗猎情况有所抬头,盗猎现象频频发生。

5 措施建议

5.1 加大宣传力度

通过举办科普展、标本馆、微视频等方式,以野生动物科普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林区牧民的宣传力度,普及法律知识,增强保护意识。

5.2 加大执法力度

加大执法人员巡护力度,对发现的盗猎行为采取法律、经济手段进行严厉惩处,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严厉打击非法贩卖麝香等马麝相关制品。

5.3 实施草畜生态平衡或禁牧政策

加强对保护区内牧民的管理,对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实施禁牧政策,外围地带实施草畜生态平衡政策,禁止牧民超载放牧,通过人为干预和自然恢复,使珍稀动物栖息地得到休养生息。

5.4 打通栖息地连通

由于祁连山东段人为活动频繁,架设围栏密度高,通过减少保护区内人为干扰因素,拆除围栏等人为设施,加大栖息地联通,建立良好的生存环境。

猜你喜欢

灌木林灌丛武威市
灌丛化对高寒草甸土壤水力性质的影响
吉兰泰盐湖绿洲柽柳灌丛生长与沙堆形态特征的关系
莲花山保护区灌木林的生态意义和保护对策浅析
小刺猬的秘密
昆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草甸植物带概况
内蒙古自治区灌木林资源现状与保护发展对策
作品赏析(7)
浅述加强灌木林培育与利用工作的对策措施
Lovers Lane
论结构顶板上的绿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