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种杀虫剂对草地贪夜蛾的室内活性
2021-09-01张强艳张艳蕾刘卫红姜红霞刘长仲
张强艳,张艳蕾,马 岳,吕 宁,刘卫红,姜红霞,刘长仲*
(1.甘肃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兰州 730070;2.甘肃省植保植检站,兰州 730020)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隶属鳞翅目,夜蛾科,原产于美洲热带及亚热带地区,是广泛分布在美洲各国的重大迁飞性害虫[1-2]。2016年1月,草地贪夜蛾首次在非洲西部的尼日利亚发现,随后该虫在非洲大陆迅速传播和扩散,短短2年内在撒哈沙漠以南的44个国家暴发成灾,目前仍呈蔓延之势[3-5]。2018年5月侵入亚洲国家[6],2019年1月,我国首次在云南省江城县发现草地贪夜蛾[7],随后其相继侵入广西、广东、贵州、湖南、海南,并快速扩散至福建、湖北、浙江、四川、江西、重庆、河南等地[8]。甘肃省于2019年7月在陇南市武都区玉米田内首次发现草地贪夜蛾[9],截至2019年底已在甘肃东部28个县区发生,为害玉米种植面积约为266.67 hm2[10]。
草地贪夜蛾是一种食性很广的害虫,具有寄主范围宽、适生区域广、增殖倍数高、迁飞能力强、扩散速度快和突发危害重等特点[11]。其幼虫能取食约350种寄主植物,包括禾本科、菊科和豆科等,但其主要为害玉米、水稻、高粱、棉花和甘蔗等重要作物[12]。玉米是甘肃省的第一大粮食作物[13]。河西走廊是全国最大的杂交玉米制种基地[14],制种面积每年稳定在10万hm2左右,占全国制种面积的39.3%,制种产量为5.8亿kg,占全国制种量的42.6%[15]。因此,草地贪夜蛾的入侵将对甘肃省的粮食安全及玉米制种业的发展构成严重威胁。
草地贪夜蛾作为一种新入侵的生物,几乎没有天敌,国内短期内缺乏自然生态控制方法[16],目前全国各发生地最普遍的防治手段是应急性化学防治[17]。化学农药具有高效、速效和使用方便等特点[18],是草地贪夜蛾暴发性和突发性为害应急防控的主要手段[19]。因此,明确防控玉米田草地贪夜蛾的适宜农药种类对指导应急防控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许多鳞翅目害虫幼虫3龄前的防御能力较弱,对药剂的敏感度相对较高[20]。笔者选取防治棉铃虫、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小菜蛾和玉米螟等鳞翅目害虫的16种常用杀虫剂开展室内活性评价试验,测定其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的室内毒力,以便为田间草地贪夜蛾防治工作提供科学用药指导。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虫源
草地贪夜蛾由甘肃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昆虫生态学实验室提供。利用苗期玉米叶片在室内饲养至F5代,利用F5代个体大小和发育一致、健康、活泼的2龄期幼虫作为供试虫源,成虫以5%~8%的蜂蜜水提供营养。饲养环境条件:温度为(26±1)℃;相对湿度为75%±5%;光周期为L∶D=16 h∶8 h。
1.2 供试药剂
供试农药的相关信息如表1所示,浓度为各农药登记的害虫防治推荐剂量范围的平均值,参照苗期玉米常规喷雾450 kg/hm2的药液量换算为相应的稀释倍数(表1),将每种药剂配制300 mL备用。
表1 16种农药商品信息和试验用药的稀释倍数
1.3 试验方法
采用浸叶法[21]测定药剂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杀虫活性。把刚采摘的室内种植且未接触任何农药的3叶期玉米嫩叶剪成(9.5 cm×1.5 cm)长方形叶段,置于药液中浸泡10 s,取出自然晾干后,用湿润脱脂棉包裹叶段下缘保湿,置于圆柱形一次性带盖塑料盒(14 cm×11 cm×9.0 cm)内。选取发育整齐的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为供试虫源,饥饿处理4 h后接入处理后的叶片。将试验设置药剂处理和清水对照,每处理20头幼虫,20段叶片,3次重复。药剂处理后的试虫置于上述正常饲养环境中饲养(温度为(26±1)℃,相对湿度为75%±5%、光周期L∶D=16 h∶8 h)。处理后24、48、72、96、120 h检查幼虫存活状态,以毛刷轻触幼虫体表,以无反应判定为死亡,记录幼虫死亡数、存活数,计算死亡率及校正死亡率。
1.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根据记录的数据,按式(1)、(2)计算各处理幼虫的死亡率和校正死亡率。
所有数据经Excel 2016整理后,采用SPSS23.0对不同处理的校正死亡率进行统计分析,均值采用邓肯氏新复极差法(Duncan's new multiple range test)进行多重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药后24 h,40%辛硫磷EC、40%丙溴磷EC、25%喹硫磷EC和30%虫螨腈SC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100%、100%、98.33%和98.28%,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其次为4%高氯·甲维盐ME和5%多杀霉素SC,校正死亡率均在80%以上;20%甲氰菊酯EC、11%甲维·氟铃脲WG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74.58%、68.33%,也具有较好的防效;其他药剂的校正死亡率均在20%以下,但10%四氯虫酰胺SC处理的试虫均在24 h内出现体节缩短,拒食中毒等症状。药后48 h,25%喹硫磷EC、30%虫螨腈SC、5%多杀霉素SC、4%高氯·甲维盐ME、20%甲氰菊酯EC、11%甲维·氟铃脲WG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100%、100%、96.67%、91.53%、96.55%、94.92%;10%四氯虫酰胺SC、10%溴氰虫酰胺OD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3.33%、74.58%,也具有较好的杀虫效果。药后72 h,5%多杀霉素SC、4%高氯·甲维盐ME、20%甲氰菊酯EC、11%甲维·氟铃脲WG、10%四氯虫酰胺SC的校正死亡率都达到了100%,10%溴氰虫酰胺OD的校正死亡率为98.31%,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16%虫肼·茚虫威EC药后4 d的校正死亡率为98.25%,50 g/L氟啶脲EC药后5 d的校正死亡率为96.49%,作用速度虽然较慢,但最终能达到较好的防效。10%醚菊酯SC的杀虫活性最差,药后5 d的校正死亡率仅为13.79%,其余3种药剂的校正死亡率也在45%以下(表2)。
表2 16种药剂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的杀虫活性
3 结果与讨论
在测定的16种杀虫剂中,有12种药剂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均在96%以上,其中丙溴磷、喹硫磷、甲维·氟铃脲、氟啶脲、虫肼·茚虫威为首次报道。吡咯类、新型酰胺类、苯基甲酰基脲类、不同类型的复配剂等多种新型化学农药和多杀霉素生物农药杀虫剂,如虫螨腈、四氯虫酰胺、溴氰虫酰胺、氟啶脲、多杀霉素、高氯·甲维盐、甲维·氟铃脲、虫肼·茚虫威对草地贪夜蛾均有非常强的杀虫活性,可作为草地贪夜蛾防治的首选药剂。这与杨帅等[22]报道的四氯虫酰胺、闫文娟等[23]报道的虫螨腈、李永平等[24]报道的溴氰虫酰胺、赵胜园等[25]报道的多杀霉素等研究结果相符。其中,多杀霉素是一种生物源大环内酯类杀虫剂,兼具生物农药的安全性和化学农药的高效性,因此在国内农药市场上占据了一定份额[26],生产上可考虑用来防治草地贪夜蛾,但基于草地贪夜蛾已对多杀霉素产生抗性的报道,在使用过程中应进行抗性监测和治理工作[27]。虫螨腈属于新型芳基吡咯类杀虫杀螨剂,且保留了天然产物的主体结构,具有良好的环境相容性,兼具触杀和胃毒作用,对作物安全性、哺乳动物径口中等毒性、经皮毒性较低,并具有杀虫谱广、渗透性强、防效好、持效期长、安全性高特点,是一种极具开发价值的杀虫剂[28]。
笔者还发现有机磷类杀虫剂,如辛硫磷、丙溴磷、喹硫磷对草地贪夜蛾同样具有极强的活性和防效,同时具有很好的速效性。药后24 h,40%辛硫磷EC、40%丙溴磷EC的校正死亡率都达到了100%;药后48 h,25%喹硫磷EC的校正死亡率为100%,但国外研究表明,草地贪夜蛾已经对传统的有机磷类、拟除虫菊酯类及氨基甲酸酯类产生了很高的抗性[29]。为了延缓国内草地贪夜蛾抗药性的发生,建议将以上药剂联用和轮换使用。沙蚕毒素类的10%杀虫单EW的校正死亡率仅在45%左右,拟除虫菊酯类的5.7%氟氯氰菊酯EC、10%醚菊酯SC的校正死亡率均在35%以下,表明入侵定殖甘肃的草地贪夜蛾已经对拟除虫菊酯等化学杀虫剂产生了较高的抗性。植物源类0.5%藜芦碱SL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毒杀效果较差,5 d后的校正死亡率低于35%,这可能与低浓度植物源农药能够引起害虫拒食以及发育停滞但不致死的特殊作用机制有关[30-31]。因此,长期使用该类生物源农药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防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为提高防效和减慢抗性的产生,复配剂已被广泛使用。多杀霉素与茚虫威混配,不仅可以提高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效,还可以延缓草地贪夜蛾抗药性的产生和发展[32]。草地贪夜蛾对陆道训等[33]报道的甲维盐·虫螨腈+虱螨脲三元复配剂;胡飞等[34]报道的甲维盐和氯虫苯甲酰胺(3∶7)的混配剂;王磊等[35]报道的甲维盐·虫螨腈二元混剂;范晓培等[36]报道的甲维盐·虫酰肼复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以及氟铃脲·茚虫威、甲维盐·虫螨腈具有用于防控草地贪夜蛾的潜力。李涛等[37]报道的酰胺类药剂与阿维菌素类复配对草地贪夜蛾的杀虫效果明显,这与本研究中的高氯·甲维盐、甲维·氟铃脲、虫肼·茚虫威对草地贪夜蛾具有较强的防效相一致。因此,在生产上可以将2种或者2种以上的不同类型的药剂复配,利用各自的特点,优势互补,通过复配增效来延缓抗性,延长药剂持效期,从而提高防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