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植物造景技术在园林工程中的运用

2021-09-01王玮

花卉 2021年16期
关键词:造景园林设计园林景观

王玮

(深圳文科园林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深圳 518000)

0 引言

当前,植物造景技术已经成为城市园林景观绿化建设中一种被广泛应用的技术,同时也是一种最为重要的应用技术。植物造景技术的应用,既可以提高园林景观绿化水平,还能进一步扩大城市绿地面积。但要实现园林景观的最佳展现,还需要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充分掌握各种植物的独特习性等,才能根据植物的不同特性进行更好的搭配,最终呈现出园林景观的最佳效果。

1 植物造景技术原则

植物造景是园林设计中的关键性环节,它能增强园林设计效果,还改善生态环境,以此实现优化人们生活环境的目标。要想充分利用好植物造景技术,在进行植物造景时,需要遵循三大原则,分别为生态原则、平衡原则、因地制宜原则。

1.1 生态原则

生态原则是园林环境建设的基础,在园林环境建设过程中,需要根据生态原则,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植物造景。因此,在园林设计中进行植物造景,应当保持造景区域植物的健康生长,并相应的采取保护措施,避免其在造景的过程中遭到不必要的损坏,同时还应遵循植物造景的科学性,注意不能影响和改变植物原本的生活习性,避免影响植物的生长。

1.2 平衡原则

平衡原则是园林景观成果的展示基础,在园林环境建设过程中,应根据平衡原则,将美学知识科学、合理地融入园林设计中,使植物造景更具科学性,并使园林景观达到最佳的效果。在进行植物造景时,需要考虑植物形态与景观色彩之间的平衡,只有两者达到相对平衡,才能通过植物造景表达出较好的效果。此外,还应合理选择植物并进行科学配置,以达到植物与园林的协调性。

1.3 因地制宜原则

植物造景在园林景观绿化设计中还应该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在苗木的选择中尽可能选择本土植物,这样不但有助于降低施工成本,而且对于保持区域生态平衡与体现区域特色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在园林设计中因地制宜地运用乡土植物,可以增加人们的认同感和亲切感,使人们在园林中得到休憩和放松。

2 园林景观绿化中植物造景技术的应用

要将植物造景技术应用到园林景观绿化中,应从三方面展开,分别是合理选择景观植物、合理设计景观植物配置、水体和植物造景。

2.1 合理选择景观植物

在园林景观绿化建设工作中,最关键和重要的就是景观植物,景观植物的好坏直接决定整个园林景观的效果,因此需要合理选择景观植物。选择景观植物,首先要从园林景观的功能以及性质等方面来进行筛选;其次要从园林景观建设区域的环境、气候、土壤以及建筑、道路等方面来选择;最后在满足上述要求的基础上,还需要考虑到气候的变化和各种类植物的生长特性来选择,能够很好地展现美感的景观植物。

2.2 合理设计景观植物配置

在实际造景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合理规划空间布局,针对不同的区域需要种植与配置不同的景观植物,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借景的方法来进行园林景观绿化美感与观赏性的表现。在开展景观植物配置时,可以将植物分为孤植、对植、丛植三种:

(1)孤植。顾名思义,孤植的意思是利用孤立种植的景观植物或颜色单一的景观植物来进行造景。通常情况下,孤植所采用的景观植物为银杏树、樟树以及枫香树等,一般会选择较为空旷的地区环境进行在种植。与其他布置方式相比较来说,孤植的方式较为引人注目,往往是其所在空间中的焦点所在。当然种植不同种类的景观植物,所产生的观赏效果也是不同的。譬如,如果种植榕树,而榕树那高大舒展的枝干和树叶,则可以营造一种简单、质朴的观赏效果,可使人产生一种向往的感觉。

(2)对植。所谓的对植指的就是将色彩、外形样貌以及数量相等的景观植物分别在两侧种植,从而形成一种相呼应的种植形式。与孤植有所不同,对植可以采用两株或者两株以上的景观植物。一般情况下,对植适用于道路两侧或者桥头、湖泊两侧。如果种植在道路两侧,则会使人产生一种林荫小道的感受,且在炎热的夏天,种植在道路两边的高大树木还可以起到遮荫的效果;如果种植桥头或者湖泊的两侧,则能够起到修饰和烘托的作用。除此之外,在城市园林景观绿化建设中还可以将对植的种植方式应用作辅助,在园林景观中形成配景,从而使景观植物产生一种纵深感。

(3)丛植。丛植指的是采用多株同种类的景观植物,按不同的种植距离的方式进行种植与配置。通常情况下,丛植株数一般为单数,例如3 株或5 株。在某种程度上来讲这种种植方式可以给人产生一种极为强烈的整体感。

2.3 水体和植物造景

纵观中国古代的艺术史,水与植物的结合往往能使艺术达到更高的境界,园林景观也适用这一规则,在园林景观绿化建设过程中,可以合理运用水体以及水生植物等来进行造景,以此提升园林景观的意境。

要充分利用水体与植物造景来提升园林景观的展示效果,在实际造景中,首先需要把握好水中水生植物所占据的比例,保证留出一定水面面积;其次还需要保证水生植物布置的合理性,即紧密有疏,有连续有中断,极具变化性,在种植与布置时,需要先行在水下布置可以固定植物生长的容器或者是植床措施。除此之外,还需要结合水体的环境与特质来选择水生植物。

3 实例分析——某湿地公园绿化景观植物造景

3.1 项目概况

湿地公园周围群山环抱,林木葱郁,风景秀美,交通便利。整个地势北高南低、东高西低,园区原为纵横交错的鱼塘,部分区域已被村民自主开发为小型农家乐,供游人餐饮垂钓。该规划区是城市居民近郊游览、远足休闲的好去处。同时也是水源涵养、水质净化的理想生态湿地。

3.2 湿地公园绿化景观植物造景设计(见图1)

图1 湿地公园生态湿地区植物造景配置

(1)公园入口主要以规则式为主,植物经过整形修剪,进行色彩搭配,注重图案效果。具体方式为:列植较大规格的天竺桂,形成绿荫大道,突出入口的标识性,并搭配银杏、杜英等色叶树进行点缀,道路旁片植假连翘、杜鹃等色带植物,用黄金榕球、海桐球进行点缀。

(2)入口景区的树阵广场选用树体高大、树形优美的榉树,停车场旁选用合欢为遮荫树,防止停放车辆在阳光下暴晒,并搭配桂花、女贞、蓝花楹、乌桕等色叶树和观花树种。

(3)在各餐饮服务场所旁,以观赏性和庭院式绿化为主,以乔、灌、草为主相互搭配,以常绿、色叶、花香等植物,如银杏、鹅掌楸、桂花、鸡爪槭、腊梅、垂丝海棠、冬樱花、杜鹃、鹅掌柴等。

(4)在生态湿地区主要以挺水植物为主,突出湿地的净化及观赏功能,主要种植芦苇、鸢尾、千屈菜、水葱、再力花、慈菇、荷花、睡莲、香蒲、菖蒲、梭鱼草、纸莎草、芦竹、风车草、黄菖蒲等水生植物,它们具有较强的净水能力和突出的生态功能。

(5)生态休闲区植物造景主要体现休闲气息,以自然式布置为主,突出各个休闲场所的主题景观,主要树种为滇朴、水杉、香樟、桂花、蓝花楹、玉兰、鸡爪槭、鹅掌柴、杜鹃、假连翘、水竹等,休闲区水体不提倡种植大面积湿地植物,只是局部点缀挺水植物、浮水植物,以观赏为主的水体,栽植较大面积的品种睡莲和荷花来进行装点,突出主题。

(6)溢洪道经过整治,其上部不影响行洪安全的地方种植云南黄馨、花叶蔓长春花等藤蔓类植物进行边坡绿化美化,使其形成带状的绿色景观廊道。

(7)规划对主次道路的树种选择注重季节性,可谓四季有景,三季有花。春季可观赏海棠、玉兰;夏天可看到复羽叶栾金黄色的花序、蓝花楹湛蓝色的花序盛开时的交相辉映;秋季则丹桂飘香,银杏、鸡爪槭、枫香、乌桕等色叶展放风姿;冬天则早有腊梅、冬樱花、茶梅绽放枝头。园区内丰富的水生植物结合季节更迭更有突出的景观表现。

4 结语

植物造景技术,实际就是结合中国5000 年的艺术积累,将古人流传下来的山、水、植物等结合的“风水”知识应用到现代的园林景观中,使我们能够在现实这幅可塑性极强的三维画卷中绘制更美好的明天。因此,将植物造景应用于园林设计中,不仅能够使植物较好地生长,还能够提高园林景观效果与意境,使园林景观与生态环境相结合,从而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为园林景观绿化的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猜你喜欢

造景园林设计园林景观
手法、奇观与现代生活:胡雪岩故居的园林造景
园林设计在城市景观规划中的应用探析
景观园林设计要点应用分析
园林铺装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风景园林绿化设计中植物造景与艺术手法研究
中国古典园林造景手法在私家花园设计中的应用
建筑设计与园林景观设计的融合探讨
景观构思在产业园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叠山经典 雅韵流芳 艮岳与中国园林中的叠山造景
园林景观康体作用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