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代满族流人英和《卜魁集》中的情感特征

2021-08-31孟庆阳周正

理论观察 2021年3期

孟庆阳 周正

关键词:英和;《卜魁集》;情感特征

中图分类号:K24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1)03 — 0127 — 03

英和,字树琴,号煦斋,索绰络氏,满洲正白旗,因宝华峪孝穆皇后寝陵地宫浸水案,被流放卜魁。英和一生著述比较丰富,留下了《恩福堂笔记》《卜魁城赋》《卜魁纪略》《卜魁集》等多部著作。本文从其流放卜魁期间所作的诗集《卜魁集》入手,探寻诗集中所蕴含的情感特征。

一、豁达的人生态度

英和的受业陈晋在读了《卜魁集》后,在其诗中写道“涉笔存忠孝,游心寄老庄”。“老庄”思想向来与清静无为、顺应天道联系在一起,英和曾醉心于《南华经》,故其心胸自然旷达开阔,《清明》便是《卜魁集》此类诗歌的代表性作品:“旧事殷殷思旧岁,清江碌碌度清明。月来日往怜时节,北辙南辕异客程。草尚未青冰不释,风多为患雨难成。墓田林木牵人意,却喜孙枝已向荣。”清明时节,作者追忆往事,感慨日月变换,时光荏苒,如今已经成为异乡人。齐齐哈尔作为苦寒之地,清明已到,然春意来迟、春雨未至、冰雪未释、狂风不息乃至成患,这样的自然气候让普通人感到不适,但作者并未被这样的自然环境和人事变迁所左右。尾联话锋一转,一“喜”一“荣”传达出作者对于未来的美好憧憬,对于生活的热爱和期待,即使境遇如此,但仍感到生活充满无限生机。

其《病中吟》亦展现出作者的旷达精神:“玉局海南携有子,维摩方丈病无妻。时当五月连阴密,衣著重绵晓色凄。空自诵文辜放鹤,未能起舞枉闻鸡。来朝勿药身轻健,好去移花擘紫泥。”由题目可知,这首诗是作者在病中所作,目前的处境不禁让作者联想到被流放到海南的苏轼。此时正是五月,阴雨连绵,日光都被彤云遮蔽。颈联两句作者在懊悔,懊悔什么自是不言而喻。尾联中作者期待明早不用服药就能身体康健,以便于能够去侍弄花草。由此可见,即使作者正在病中,自然环境亦不那么让人打起精神,但作者依然对明天充满了信心和期待,对未来有着无限的热情。

再如《立春日,儿子以新蔬荐盘,适有贻佛手者,此地此时,二物难得,不可无诗以纪》云:“客里逢春不举觞,荐盘何幸得甘芳。绝胜菜把供人日,笑向珠林挹佛香。剪韭漫怀贤处士,拈花试问大慈航。慧通鼻观芬生齿,忘却严寒在异乡。”立春之日,儿子献来一盘时新蔬菜,另有客人送来佛手。此时的作者以流人身份寄居卜魁,此二物难得,诗人有感而发,作下此诗。诗中洋溢着知足和幸福,即使作者身在异乡,也仍然会因蔬菜的“甘芳”而满足,会因生活中的小惊喜而感动,这样的小幸运让自己忘却了严寒,忘却了自己仍然身处异乡。又如《玫瑰花》:“平时不喜玫瑰花,色妖香烈无足多。一自遣戍来龙沙,偶见花枝无不夸。一枝簪入军持斜,蜂蝶故故窥窗纱。夕阳竞与烝紫霞,不须浮白颜已酡。物少见珍理则那,嗜好何苦多偏頗。鼠姑必求姚魏家,建兰素心分外嘉。无花有寒徒咏歌,对此不赏将如何。”作者生性不喜欢玫瑰花的颜色妖艳、气味浓烈,但卜魁自然环境恶劣,花朵在这里不宜生长,所以作者自从被流放到这里,看到什么花便都心生欢喜。蜂蝶也被玫瑰所吸引,其花的颜色艳丽到可与“夕阳”、“紫霞”相媲美。最后两句作者想到这里气候寒冷,应珍惜时光,及时赏乐,莫要等到花朵凋谢之时“徒咏歌”。此刻的作者想到的是不要徒增感伤,抓紧时间,趁着花开正盛,尽情赏玩一番,足见其心胸之豁达。

在《卜魁集》中,还有一些诗也表现了作者的豁达心胸,如《晓行茂兴站》写自己在归京途中之所见,即使看到头顶上的“翻墨阴云”,也并未受此时糟糕天气的影响,而是想到远在东方的彩霞依旧炫彩夺目、灿烂辉煌。

二、对自然万物、时光流逝的无奈

人生天地之间,然有太多事无法自主,只能顺应自然,如面对生死无常、亲友逝去,朱颜衰老、日渐斑白青丝的匆匆流逝时光,英和作为流放文士,特殊的处境更让其敏感多思。其《中元前夕对月》便诠释了时光流逝,人的生命终将重归“松楸”,诗云:“月计来宵满,人从远塞看。江流杳无尽,眼界与之宽。逝者怜驹隙,悠然起雁翰。松楸如在目,谁说路漫漫。”明夜就是月满之日,中元将至,作者远处观月,心生感慨,写下这一首五言诗。江水滔滔,川流不息,似乎永远也没有终尽的时候,只可惜人生短暂,匆匆几十年而已,看着这滚滚的波涛,作者的眼界也随之开阔。逝者如斯夫,时光匆匆一去不复返,但大雁依旧遵循着大自然的规律南来北往,时间在流淌,天地万物却依旧以自己的步调轮回往复不止。作者一想到这里,坟墓与死亡便仿佛近在眼前,还何谈什么人生路漫漫呢?

这首诗体现了作者对于自然与人生的思考,由物及人,用自然万物的无尽和永恒,来反衬人生的匆匆与短暂,表达了作者对于时光流逝的无奈和人生终有尽头的无限悲怆之情。作者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足以让读者与之共情,令人不禁悲从中来,心生酸楚。

在《卜魁集》中不乏同类感叹时光流逝的诗,如《萨克达夫人谢世岁届一周》:“年已过花甲,还能无疾终。飘然真是福,衰甚独成翁。往事从头数,流光转瞬中。知音人渐远,谁复理丝桐?”本诗是作者用来缅怀故人的,诗歌先是追忆旧交,已经过了花甲之年还能够无疾而终,可谓是人之幸事,接下来联想到自己现在已经十分衰老乃至成为老翁,面对自己的朽迈,从头开始回忆起过往和经历,仿佛只发生在昨天,然而时光匆匆、转瞬即逝,一去不复返了。自己的那些知音和朋友全都一个个离自己而去、渐行渐远,谁还能够为我弹奏一曲,和我聊聊知心话呢?本诗同《中元前夕对月》一样表达了作者对于时光不复的无奈之感,看着朋友离自己而去却无能为力,知音恐怕再难觅矣,这种人生终有尽头的无限悲怆之情油然而生。

又如《小黑山》:“昔日初过小黑山,严风密雪道途间。黄绵被体非前境,白发无情失旧颜。”诗歌写作者故地重游,前两句追忆自己曾经到小黑山的情景,当时的“严风”、“密雪”还历历在目,而今却物是人非,岁月匆匆催人老,自己已然满头银发,朱颜不复。同样充满了对于时光流逝的感伤和无奈之情。

再如《七夕雨》:“九夏多秋气,秋阴况布宽。夜深眠未稳,风静韵犹寒。闻说虹桥见,如何鹊翼干。归期催迫切,仙泪亦阑干。”卜奎的农历七月几近秋天,但是天气依然阴晴不定。夜已经深了,作者更长梦短,睡不安稳,听得见外面轻轻的风声,即便风很静,却仍然感受得到寒气袭人。听说牛郎织女要在鹊桥相见,无奈今天下雨,乌鹊的羽毛都被打湿了,如何才能把羽毛沥干,架起一座鹊桥呢?牛郎织女还未见面,可是七夕就要过了,时间迫切地催促着他们回去,一年一度的相会就此结束,“仙泪亦阑干”,纵横交织的眼泪也挽留不住会面时候的短暂时光。

在《卜魁集》中,针对时节或事物、亲友有感而发的诗还有,如《哭故少司农额八约斋》就是一首追忆故人的感伤诗歌,總角之时的朋友突然逝去,作者无能为力,只有“老泪和冰冻”聊表追思罢了。又如《哭厉堂节相》,也是一首追溯故友的诗,诗中充满痛别旧友的压抑和生命逝去的无奈感伤。

三、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英和作为被流放之人、身处异地他乡,自然气候和风俗习惯均较故乡甚为不同,作为一个敏感的文人,思乡之情难免萦绕于心。在中秋节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心境更会有所不同,这首《十六夜月》便是最好的见证:“一样中秋月,今当慎满盈。只缘平野阔,翻较故乡明。瘦弱怜人影,光辉动客情。好参消长理,几夜减还生。”这首诗淋漓尽致的表现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今夜是八月十六,月亮和往常的中秋月一样圆,作者身在卜奎,因为地势平坦开阔,所以觉得月光比故乡的还要明亮。自己客居在外,身形消瘦,让人看了不禁心生怜悯,今晚的月光格外明亮,作者难免会心生思乡之感。月亮阴晴圆缺变化之理,作者早已了然于胸,就算月满则亏,过一段时间月亮又会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但是反观自己,流放之后何时才能回到家乡呢?

此种思乡之情和凄凉之感在《卜魁集》中不乏其例,如《编茅补屋》一诗:“亦知非故土,编葺为他人。暂避阴晴候,聊安老病身。计工三日毕,举首一番新。旧物休轻弃,晨炊免负薪。”诗歌描述了修葺茅屋这样一件极为平常的事情,但是却可以从前两联中读出作者的悲凉之感。此地并不是作者的故乡,茅屋修葺好了也是为他人所做,这里不过是作者暂时的遮风避雨、安身养病的场所,并非长久居住之地。后两联介绍修葺茅屋所用的时间以及更替下来的废弃材料如何使用的问题。作者因修葺茅屋而想到流放之地本“非故土”,其中的思乡之情和无尽悲凉之感不言而喻。

又如《荒店》:“瀹茗来荒店,乡人话此方。无春偏有夏,否月已严霜。菜竟同芝品,鱼还作犬粮。固知风俗异,世界总清凉。”作者来到“荒店”煮茶,与当地人聊起此地的气候和风俗,这里天气寒冷,即便是春天也仍然如此,冬天早早又到来;饮食习惯也与家乡不同,鱼也被用来喂狗。作者本就知道这里与自己的家乡大相径庭,在这里总是感觉到清冷,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四、日常生活的闲适

英和身居卜魁,却不似一般流人每日无精打采、长吁短叹,相反,诗集中处处彰显了其与亲友的闲适生活,并怡然自乐,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也足矣使其欣喜雀跃。《两儿以老羌瓜作糕,佐以黄花,为萸节之献。喜而啖之,名曰金屑糕》显示了其一家的悠闲生活和天伦之乐:“制糕巧用老羌瓜,松实垒垒几叠加。犹恐色香还未艳,瓦盆相侑傲霜花。木樨曾合蜜为姜,香橘团来饼起霜。非喜落盘金有屑,要看正色秉中央。”诗歌注曰:老羌即俄罗斯。本诗充分展现了作者的闲情雅致,以及作者一家的乐观旷达精神。标题介绍了作者的两个儿子用老羌瓜做了糕点,作为送给父亲的重阳节礼物,并且还用了黄花着色,可见一家人的闲适旷达,作者“喜而啖之”,一个“喜”字,道出了一家人在重阳节的其乐融融。作者对于儿子做的糕很满意,一个“巧”字可见其对儿子创意的赞扬。由于担心糕点不够诱人,所以用了一些点缀增加食欲。诗的后几句还介绍了糕的原料制作方法,可谓精细用心、色味俱佳,让人垂涎三尺。

在《卜魁集》中,我们还可以从一些写吃食的诗歌中看出作者的闲情逸致,如《食韭》:“丰本时新物,春初易夏初。剪仍乘雨后,嚼每笑牙疏。偶得餐佳味,真堪当异蔬。晚来行饭好,鼓腹乐何如。”作者先是介绍了食用韭菜的时节,并且说明了要赶在雨后剪韭菜,一个“仍”字,道出了其应该不止一次做这样的事,突出了作者生活的闲适和生活经历的丰富。因为食用韭菜会出现食物嵌塞的现象,所以作者每次吃完韭菜都会笑自己牙齿稀松,不过偶尔食用一次韭菜,便会觉得味道极佳,作者不禁称其为“异蔬”。尾联两句诗更是展现了食用韭菜的满足,一个“好”,一个“乐”,足矣说明作者的怡然自得。

又如《午日》:“天中一样岁时差,是年闰四月,天中前二日夏至。蒲酒无须野店赊。空有江心谁铸镜,只应雨后手移花。儿因娱老同嬉戏,友喜知医远弃家。谓邹甘泉茂才。闲里四人寻乐地,浑忘为客在龙沙。”

这首诗的情感色彩单从“嬉戏”、“喜”、“乐”便可知悉,作者带上美酒,身边有好友和儿子为伴,尽享莫逆与天伦之乐,四人欣赏着美景,乐不可支,浑然忘记了自己的流人身份、“为客”处境,彰显了作者的闲适生活以及怡然自得之感。

在《卜魁集》中,这样的诗还有不少,如《摘瓜》《食苦菜》《食菘》等,另有表现父子情深、一家人其乐融融的诗还有《儿子以瓦盆艺草,植蘑菇、江石于中,生趣盎然》。

在《卜魁集》中蕴含了作者的四种情感,有身处逆境,但仍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乐观旷达;有因岁月匆匆,故人离去,物是人非,朱颜不复的无奈和感伤;有身在异乡,远离故土,从而思念家乡的百感交集;也有因闲适生活和天伦之乐而带来的怡然自得。可见,作者的感情是十分丰富的,在被流放在外的日子里,作者并没有潦倒苦闷,并没有因外在的环境变化而一蹶不振,相反,作者热爱生活,珍视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光,享受着天伦之乐,充分展现了豁达乐观的一面,对未来的生活拥有无限的期待,充满热情。即便是在作者苦闷之时,也从未有过对朝廷的埋怨、对恶劣自然气候的不满,而是对于家乡的思念,对于人类渺小的无奈,对于无法左右时间流逝的悲伤,表现了自己对于天地万物的思考和人与人悲欢离合的感伤。

〔参 考 文 献〕

〔1〕李兴盛,安春杰.何陋居集(外二十一种·卜魁集)〔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7.

〔2〕于植元.英和与奎照〔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

〔3〕李兴盛.中国流人史〔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张 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