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高校强化政治监督的路径与思考

2021-08-31张帅鹏

理论观察 2021年3期
关键词:纪检监察高校

张帅鹏

关键词:高校;纪检监察;政治监督;路径方法

中图分类号:D6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1)03 — 0077 — 03

一、高校强化政治监督的意义

(一)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

旗帜鲜明讲政治、从政治高度建设党,是中共共产党有别于其他政党的最大特质,是我们党的根本要求,也是我们党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法宝。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通过全面从严治党这条道路,清晰地确定了要把解决党内各种问题归根到党的政治建设上来,尤其强调要加强政治建设,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党的十九大上正式提出了党的政治建设命题,报告强调,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是我们党的重中之重。

(二)强化政治监督是增强推进政治建设自觉性和坚定性的有效方式

纪检机关作为党内监督专责机关,本质属性是政治机关,旗帜鲜明讲政治是第一位的要求,必须强化政治监督,增强推进政治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2018年12月,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提出五点要求,在讲到工作职能要跟上时,特别强调了要把强化政治监督放在第一位。十九大以来,赵乐际同志对政治监督进行过多次阐述和强调要求。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工作报告指出,要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发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作用,履行政治责任,加强政治监督。因此,不论是从党章、监督工作条例的规定,还是从中央纪委历次全会上连续作出的部署,再到中央纪委常委会集体学习专门研究和赵乐际同志的反复强调,只能说明一点,那就是政治监督的要求越来越明确、内容越来越具体、作用发挥越来越突出。

(三)强化政治监督是高校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必然要求

高校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任务,加强政治监督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高校党委要站在“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政治高度,大力加强政治建设,不断强化政治监督。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教育问题进行多次阐述,他强调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社会主义高校,所以必须把讲政治作为履职尽责的根本要求,把政治监督挺在前面。各高校党委和纪委要紧密围绕政治监督这个重要课题开展工作,发挥政治导向作用,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务,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二、高校强化政治监督遇到的问题和挑战

近年来,全国各地高校在政治监督方面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如:北京针对调研发现的高校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政治监督的意见建议;河北等地高校实施变列席领导班子和处级干部民主生活会为督导的举措,进一步强化对领导班子的监督;黑龙江部分高校开展政治生态量化考评试点工作,形成了好的经验。但是通过调研发现,各高校开展政治监督距离做精做准、具体化常态化仍有不少差距。

(一)政治监督内涵认识不足,定位把握不准

部分高校党委对政治建设和开展政治监督不够重视,有的笼统地认为政治监督就是从政治上进行的监督,还有的简单地认为纪委是政治机关,所以纪委监督都是政治监督。纪检工作重心往往投入在日常监督、信访处理、线索处置、审查调查、案件审理等具体业务工作中,对政治监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站位不高,精力投入不够,导致政治监督不到位。意识形态工作是高校一项极其重要的政治工作,发挥学生信息员、教学督导员作用,落实学术无禁区课堂有纪律要求检查不够,未把辅导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等意识形态工作人员纳入监督视野,认为有职能部门在抓,未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监督。

(二)政治监督方法路径缺乏,手段比较单一

各高校普遍对政治监督规律认识不多,尚在探索,感到开展政治监督是“老虎吃天无从下口”;有的将政治监督“标签化”,没有具体内容和针对性措施办法;有的把政治监督局限于对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情况的监督检查;有的干脆将政治监督与业务工作相脱离,与日常监督分开。这些都反映出政治监督的广度、深度、力度不够,方法路径较为缺乏。

(三)政治监督能力素质不够,本领有所恐慌

新形势下,纪检监察工作新的政策文件、理念不断出台,纪委“三转”不断深化、高校也在不断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纪检监察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理论知识储备不足,暴露本领恐慌。基层同志对政治监督普遍感到“发怵”,存在不敢、不善、不会监督问题;有的重办案轻监督、重业务轻政治,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不强,对认定和处理政治问题的尺度、策略把握不准。纪检人员不善于从日常业务监督中发现政治问题,挖掘问题背后的政治根源,不善于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常态化。比如:对反映不属实的信访件,存在“一函了之”的情形,没能认真分析研究,从贯彻落实“三个区分开来”高度,推动建立为干部担当负责的容错纠错机制,建立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长效机制。

三、高校强化政治监督的重点内容

从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要求和各地各高校实践看,政治监督的任务内容和重点方向是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从强调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查处“七个有之”问题,到严明党内政治生活,净化政治生态;从严格落实“两个责任”,到全面加强党的政治领导;从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到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是一个不断聚焦和拓展的过程。我们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形势,紧跟政治监督新潮流。以CZ学院为例,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内容开展工作。

一是督促学校各级党组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决贯彻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两个维护”落实到管党治校各项工作。二是紧紧盯住立德树人、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以强有力的监督,为坚持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提供坚强保证。三是着力加强对选人用人情况监督,认真做好党风廉政情况意见回复工作,严格把好选人用人政治关、品行关、作风关、廉洁关。四是围绕开好民主生活会实现“靶向”监督,推动各级党组织严格执行“三会一课”等制度,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以良好的政治生态涵养良好教书育人环境。

具体来讲,要努力做到如下几点:一是加强对四中全会《决定》贯彻落实的监督,加强对贯彻全会精神、提高治理能力的监督,监督检查要坚持“监督的再监督”定位,不能走“三转”前的老路。二是把政治监督摆在纪检监察工作首要位置来抓,树立优先做好政治监督的鲜明导向,防止各项监督工作平均用力、监督重点不突出、任务不聚焦。三是探索政治问题发现识别的方式方法,探索政治偏差监督纠正的方式方法,探索政治问题源头治理的方式方法,促进政治问题源头治理,坚决有效纠正各类政治问题和偏差。四是探索建立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监督问责机制,完善政治监督协同配合机制,探索建立常态化政治监督谈话、政治生态调研制度。五是加强教育培训,提高政治素质,强化政治历练,增强斗争本领,把政治监督作为纪检监察干部培训的必修课,举办政治监督专题研讨班,为强化政治监督提供能力支撑和组织保障。

四、高校强化政治监督的路径和方法

面对全面从严治党的新任务新要求,要突出工作重点,推进政治监督精准施治;完善工作布局,突出政治监督引领作用;创新方式方法,推动政治监督做深做实;健全制度机制,促进政治监督常态长效;提高政治能力,强化政治监督组织保证。

(一)建立查找问题偏差机制

一是结合日常监督查找政治偏差。综合运用参加会议、专项检查、专项治理、开展问责、问题线索排查、督促巡视审计反馈意见整改、参加民主生活会等方式,紧盯“关键少数”,强化日常跟踪了解。二是结合专项工作查找政治偏差。持续深化“严强转”专项行动成果运用,继续抓好“三个以案”警示教育,密切关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形式、新动向。以“三大一全”活动为载体,针对“多、推、虚、浮”的问题,集中力量对症下药。开展纪检机关在信访举报中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专项治理,持续督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三是结合问题线索排查查找政治偏差。着力发现问题线索,深入研判问题线索,规范处置问题线索,以问题线索排查为抓手,及时发现在落实党的政治建设中存在的政治偏差。四是结合党内政治生活查找政治偏差。列席校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落实领导班子民主生活會谈话函询说明情况专题报告,着力发现政治偏差。

(二)建立协调联动机制

一是强化“四个全覆盖”。聚焦构建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完善纪律监督、监察监督、督察监督、巡察监督“四个全覆盖”的监督格局。二是形成监督合力。加强与组织部、人事处、审计处、科技处、财务处、后勤管理与基建处、资产与设备处等职能部门的协作协调,督促其行使监督、管理职权,推动实现信息共享。加强对二级党组织纪检委员的指导和督促,使其发挥好“前哨”和“探头”作用。三是发挥“几员”作用。发挥纪委委员作用,加强对联系单位监督。发挥“党风党纪监督员”、“特约监察员”和二级党组织纪检委员作用,加强对基层组织监督。发挥教学督导员、教学信息员作用,开展线上问卷调查,加强对课堂政治纪律监督。

(三)建立成果运用机制

一是作为政治生态评估的重要依据。加强常态化监督,查找制度存在漏洞、监督盲区,把政治偏差及问题情况纳入领导干部廉政档案,研究制定党组织政治生态评估报告,探索建立政治生态档案,对被监督单位进行“精准画像”,实现动态管理。二是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把各单位、各基层党组织贯彻落实政治建设和政治监督情况纳入年度考核体系中,实施绩效考评。三是作为干部选用的重要条件。做好干部选拔任用、代表资格、评优评先等“党风廉洁意见回复”工作,严把“政治关、品行关、能力关、作风关、廉洁关”,对“带病提拔”“带病上岗”的干部实行倒查,发现问题及时做出整改。对有违反政治规矩和师德师风的行为实行“一票否决”。

加强政治建设,强化政治监督,是高校党的建设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是新形势下高校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高校需要以强烈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强化制度保障,抓紧“关键少数”,注重监督责任落实,把政治监督融入高校全面从严治党的全过程。

〔参 考 文 献〕

〔1〕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9-02-28(01).

〔2〕王有为.新时代高校纪检监察工作聚焦政治监督的对策与思考〔J〕.法制博览,2020,(04):217-219.

〔3〕刘光林.切实加强高校政治监督 打造坚强可靠育人阵地〔J〕.法制与社会,2020,(02):168-169.

〔4〕马春波,张栋梁.新形势下高校开展巡察强化政治监督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纪检监察,2019,(06):42-43.

〔5〕梁立宽,尤树林.构建高校良好政治生态的路径与措施〔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9):161-163.

〔6〕李忠军.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监督几个基本问题的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2017,(04):10-16.

〔7〕王满玉.高校基层学院发挥党组织保证监督和政治核心作用的思考〔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34):302.

〔8〕田园.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背景下完善高校纪委监督工作的对策研究〔J〕.法制与社会,2020,(11):167-168.

〔9〕孙晓蓉.推进高校监督执纪的若干思考〔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9-02-13(08).

〔责任编辑:张 港〕

猜你喜欢

纪检监察高校
国企纪检监察发挥监督作用的难点及对策
零陵区:学校纪检监察员“充电”
省纪委驻省委宣传部纪检监察组 举办纪检监察干部培训班
新形势下对纪检监察工作的思考
电力企业纪检监察工作的创新策略分析
纪检监察工作如何突破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