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和创新社区治理 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2021-08-31史卉玲
史卉玲
摘要:在我國深化改革的时代背景以及新疆稳定和兵团发挥自身作用的前提下,兵团加强城市社区治理的水平和能力,是实现兵团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现实需要,是维护新疆稳定,确保新疆长治久安的客观要求,是完善治理机制,加速兵团城市社会转型的重要路径。本文对兵团R市社区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并为兵团城市社区治理走向现代化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新时代;兵团;社区治理
在我国城镇化的发展的进程中,社区治理在社会治理体制改革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社区治理事关居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基层和谐稳定。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关键在于加强和创新社区治理工作。兵团城市的快速发展推进了城市社区的建设,广大群众的思想观念、生活习惯、生活水平也发生着改变。本文以兵团R市社区治理工作进行了深入的调研。
一、兵团R市社区治理工作的基本情况
兵团R市现下辖有3个街道办事处,11个社区,城市社区居住人口9万多人,划分83个网格。近几年,R市高度重视社区建设,始终把加强社区治理作为全局性、基础性工作来抓。为了提升社区治理能力,推动社区居民依法开展自治活动,使社区建设步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目前正在开展将城市社区中8个实行“三位一体”(即社区党组织、社区工作站、社区居委会三块牌子,一套人员)组织形式的社区进行改革,取消社区管理机构人员编制,落实社区居民委员会依法组织居民开展自治活动、依法协助基层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开展工作、依法依规组织开展有关监督活动的三大职责,回归社区居民自治本位。
二、当前社区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研情况看,兵团R市社区治理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离转型期社会治理的要求还有差距,在体制机制层面还面临一些矛盾和问题。
(一)社区治理的理念还是相对落后。
兵团R市社区居民自治组织意识薄弱,政府干预现象依然存在,自治组织居民委员会成为基层政权或派出机构的附属物,承担了大量的行政工作。社区建设和治理相对内地城市起步较晚,具有地域和体制的特殊性,对社区的理解和认识存在一定偏差,一些先进的社区管理方法和理念还没有真正与兵团实际相融合,取长补短。
(二)社区运行中职责不清,行政化倾向严重。
对社区权责认识不清,行政色彩浓厚。一是随着工作重心下移,很多政府部门的工作争相进入社区,在社区挂牌子、抢位置、派任务、建组织。“条、块”结合时,推诿扯皮现象普遍。社区不具有行政属性,却被倒逼着变相扮演“政的执行者”的角色。二是纵向不到底,社区反馈的一些居民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导致矛盾积压,降低了社区在群众心中的威信。三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由于各部门对社区职能定位认识不清,出现了部门对社区分派任务多,下放权利少、回报投入少等现象。四是社区俨然成为了政府的“腿”,严重压缩了网格员下沉网格的时间,数据信息处理手段陈旧,导致重复收集数据以及数据遗失情况普遍,致使基础信息掌握不全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区居民群众自治组织自治功能的有效发挥,削弱了社区居委会自治组织的管理职能。
(三)社区信息化建设有待提高,智慧化社区落后。
社区现有居民住户信息以纸质版居民人口信息登记表和电子版Excel表格的形式进行管理,网格信息化管理方式陈旧,社区居民基数大,社区工作人员少,难免出现居民基础信息遗漏、不准确等,降低了对流动人口、出租户等外来人员核查的效率和准确性。居民的社保、医疗、就业等信息等一些实用性的项目还无法通过信息化解决。
(四)社区治理的资源匮乏,物业缺乏市场化运作。
在R市社区中,社区的规范,规章制度、社区内居民之间、个人与组织之间的信任程度远远比不上以前“熟人社会”的团场连队,社区社会资本出现缺失的状态。物业公司管理不规范,社区物业缺乏市场化。兵团R市物业的市场化不高,一些老旧小区的物业公司还是前期物业,物业公司缺乏市场竞争机制,一些物业服务的效率和质量难以保证。
(五)社区工作者专业化程度不高,队伍基础比较薄弱,队伍稳定性差。
社区工作人员队伍专业的能力素养不均衡。目前,社区工作人员主要有专职、兼职、聘用、返聘、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组成,其中专业的社会工作师占社区工作总人数的14%,专业人才匮乏;社区工作队伍服务意识不强、学历层次相对较低、专业素养欠缺。社区工作人员工作负担沉重,福利待遇偏低,奖励晋升机制未建立,工作人员流失严重。社区工作已成为城市建设的中心工作,来自社区居民的需求压力,上级部门的行政压力、社会组织的管理压力、维护稳定的政治压力,越发显得突出。社区工作人员薪酬待遇政策落实不到位,激励机制缺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区工作者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
(六)社区居民自主意识和参与度不高,社区凝聚力不强。
R市社区居民参加社区组织的文体活动、美化环境活动等这些非政治性的参与行为较多,但是在涉及社区的居民议事委员会代表推选、党代会基层代表推荐的活动很多人很少关注。在社区组织各类活动中,年龄较大的老年人参与的较多,一些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的群体较多。小区内成立的业主委员会对维护其应有的权利意识不足,导致其发挥作用比较弱。一些需要业主委员会自治商议的事项流于形式,即便是业主代表们提出了意见和建议,没有一个执行落实和监督的机构,参与效能无法保证。
三、进一步推进社区治理的建议
(一)转变观念,加强社区规范建设,完善相关政策保障。
转变思想观念,加强R市社区治理,制度相关一系列规范性文件,用制度保障相关政策的落实,形成党政领导、民政牵头、相关部门配合、社会力量有序参与的社区治理工作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社区管理服务、规划建设保障和考核督查等专项机制,为社区治理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
(二)明确治理主体,理顺治理体系,为实现善治架构制度体系。
1、健全基层党建制度,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基层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领导核心与联系纽带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加强和完善社区治理的强有力组织保证。因此,社区党组织要顺应政府社会管理重心下移的新形势新要求,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政治核心作用。
2、探索完善社区治理主体力量,实现多元共治。根据相关加强和完善社区治理的工作要求,制定细化具体措施,强化政策保障。按照权责利相统一原则,加强基层管理体制改革,明确职能部门、街道在社区治理方面的任务分工和权责清单,依法厘清街道和居民委员会之间的权责边界,落实完善社区减负增效制度,减少社区行政化事务,明确居民委员会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属性和所应承担的社区工作事项,推进社区减负增效,回归社区功能,提高社区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水平。
3、建立网格化管理模式,加强城市基层治理。建立“社区两委——网格长——网格员——联户长”“四级联动”管理体制,制定“四定”工作机制,既“定人、定岗、定责、定流程”,明确职责分工,提高服务居民的效率。强化网格内服务内容,落实网格内维稳责任和化解矛盾纠纷,改进基层社会治理方式。以“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在格上、事在格中”的网格化管理模式,街道社区党组织根据网格区域划分,定期组织辖区内各行各业的社会力量开展党建、治理、服务等工作,并纳入网格党支部管理和考核,化解信访矛盾纠纷,维护辖区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
(三)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社区善治现代化管理水平。
新时代,科技日益成为基层治理的重要手段。传统社区治理已不能满足智慧社区治理的需求,利用“互联网+”等科学技术手段将社区组织机构、人口基础信息、房屋基础信息、重点场所基础信息、城市管理基础信息、网格地图信息等网格基础信息建立社区信息化服务管理系统,实现信息系统对接和数据资源共享,实时查阅,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逐步实现一次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强化“一门式”服务模式的社区应用。实施“互联网+社区”行动计划,加快互联网与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的深度融合,运用社区论坛、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引导社区居民密切日常交往、参与公共事务、开展协商活动、组织邻里互助,探索网络化社区治理和服务新模式。
(四)加大投入力度,健全城市社区党建工作多元化保障机制。
1、加强和改善社区党建自身建设。实行社区书记专职化管理,选优配强社区党组织书记;规范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管理,优先招录具备社会工作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加强专职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社区党委全部配备专职副书记,重点从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中,遴选政治素质高、熟悉和热爱党务工作的党员,选派担任社区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指导员、居民区和社会组织党组织书记。
2、建立多元化的社区治理结构,推进党建引领自治共治。把城市基层党建作为系统工程,建立“四级联动”基层党组织体系,推动形成有机衔接、有序推进、有效运转的四级领导体系。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居民自治机制,实现党组织领导、政府管理、群众自治和社会协同衔接互动。推行“契约式”共驻共建,街道社区和驻区单位互相提供资源清单和需求清单,积极开展双向服务,将单位参与共建情况作为年度考核、评先树优、文明单位创建的必要条件。
3、完善投入支持保障机制。认真落实社区工作经费、服务群众专项经费和社区党建经费,并建立正常增长机制。统筹使用各部门投入社区的符合条件的相关资金,提高资金使用率。按照收支独立、分级管理、民主监督原则,由街道办事处、相关政府部门统一管理社区经费,实行专款专用、分账核算,严禁挪用、挤占、截留,并定期公开使用情况,接受居民监督。结合社区实际和居民需求,切实管好用好服务群众专项经费,推动形成“好事让基层组织办、好人让基层干部当”的工作机制。
(五)提升社区工作者专业素质,为社区善治提供组织保证。
1、加大社区工作者专业培训力度。加强社区工作人员教育培训,每年组织社区党支部、居委会、居务监督委员会负责人集中培训。将社区工作人员纳入“社会工作者”职业序列,实行职业化和专业化管理。制定出台社区工作人员考核管理办法,每年年底对社区“两委”进行年度测评考核。
2、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年轻大学生到社区工作。建立社区专职工作者职业发展体系,落实与岗位等级、职业资格、学历教育、绩效考核相挂钩的薪酬制度,完善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机制。建议街道后备干部和新录用人员,应先到社区工作锻炼1年以上。
3、增强对社区工作者的认同和社会地位。当前社区工作者普遍自我认同感和受尊重感不强,工作动力不足,亟需解决社区工作者的福利待遇问题;也可通过文体活动、上级党委领导座谈会等形式了解社区工作者的真正诉求,用人文关怀感化他们,只有从源头解决了他们的物质、精神问题,才能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和有效性,为社区善治提供组织保证。
(六)培育公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意识,促进居民自治的发展。
1、提高居民的社区参与意识,打造属于社区的特色文化。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大力传播先进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兵团精神、三五九旅精神,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积极向上、富有特色的社区文化,增强社区居民群众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荣誉感。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契机,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积极发展社区教育,统筹各类教育资源,建立健全社区教育网络,建设学习型社区,广泛开展党的政策理论教育、科普培訓、家庭教育等,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居民群众的文明素质。
2、畅通公众的参与渠道,进一步完善公众决策参与诉求表达、利益协调、矛盾化解志愿服务等方面体制机制。加强社区居务监督委员会建设。建立健全居务监督委员会,推进居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充分发挥自治章程、居民公约在社区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弘扬公序良俗,促进法治、德治、自治有机融合。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考察新疆:兵团要成为安边固疆的稳定器[J].求是,2014,6.
[2]新时代城市社区治理困境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13):306-307.
[3]我国城市社区治理问题的研究现状[J].法制与社会,2020(7):149-150.
[4]黄军喜.城镇化进程中兵团团场社区治理研究——以123团为个案[D].石河子大学,2017.
[5]于雅洁.社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研究——以利津县为例[D].山东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