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恋理论视角下家庭语言暴力对青少年越轨行为的影响研究
2021-08-31孙孟孟
孙孟孟
摘要:依恋理论是探究家庭语言暴力与青少年越轨问题十分有潜力和实用的理论视角,本文以依恋理论为中心视角,通过对家庭语言暴力和青少年越轨特征的分析,探讨了家庭语言暴力下的不安全依恋关系影响青少年性格良性发展。可以从建立安全型亲子依恋关系、建立定期青少年心理监测辅导统筹衔接机制等四方面消减家庭语言暴力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依恋理论;家庭语言暴力;青少年越轨行为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都在不断提高,但家庭语言暴力却是一个由来已久的社会現象,青少年的许多越轨行为与家庭语言暴力下青少年性格之塑造、心理发展以及依恋情感的恶性变化都有着莫大干系,尤其是依恋情感对青少年性格与心理的健康发展影响巨大。依恋关系及其情感联结的变化是家庭语言暴力影响青少年越轨行为的一大重要因素,二者共同作用于青少年越轨行为的产生。
一、依恋理论视角下家庭语言暴力对青少年越轨行为影响
(一)不安全依恋关系阻碍青少年性格良性发展
相较于正常家庭的积极促进作用,家庭语言暴力非常不利于青少年性格良性发展。一方面青少年长期生活在这种家庭环境下会潜移默化地学习家长行为,且受环境影响性格也将被家长同化; 另一方面,家庭显现出的粗暴性会影响青少年与特定对象之间的情感联结,亲子依恋关系趋向呈现出一种不安全状态或改变原有的安全型依恋,这也将对青少年性格形成产生不良影响。
(二)家庭对青少年越轨控制作用趋向弱化
通常而言,越轨行为会导致行为人与父母、朋友等自然人和学校、工作单位等重要社会机构的关系削弱甚至破裂,这种情况将导致个人产生一种恐惧心理。与社会连接较强的人,出于这种害怕和恐惧,便会控制自己不去越轨。反之则会无所顾忌地实施越轨行为[1]。人的“依恋情感”被当做一种可以有效控制青少年越轨的情感,当个体对他人或群体产生强烈依恋后,就会在做出某决定或进行某活动时考虑他人或群体意见与情感[2]。
(三)不安全依恋的代际传递性加大了下一代青少年越轨的可能性
依恋代际传递性是指家长的依恋模式和婴儿依恋模式紧密相关,父代依恋模式对子代依恋模式有一定预测性[3]。一般认为青少年在早期与父母等家长形成安全依恋,会影响其成年为人父母后与孩子的相处模式,容易和自己孩子之间也形成安全依恋,反之亦然。父母等家长的教养行为是代际传递的关键一步。家庭语言暴力容易使亲子之间形成不安全依恋关系,这种关系指导孩子今后的行为,在可能导致孩子反会行为发生的同时,也影响孩子与其下一代之间的相处模式。
二、依恋理论视角下家庭语言暴力对青少年越轨行为影响的消减策略
(一)建立安全型亲子依恋关系,从源头预防青少年越轨行为
家庭作为青少年生活的第一场所,是青少年心理发展的最初环节。我们需要在亲子之间积极倡导建立一种正向的、安全的依恋关系,从源头减少家庭对青少年的心理伤害,预防并控制青少年违法越轨行为的发生。安全型亲子依恋关系的建立 最主要在于家长能否为青少年塑造一个温暖、亲密、稳定的环境,并积极回应他们的需要,从而使其对家长等照料者产生情感留恋。一方面要求家长和孩子在民主基础上沟通、交流,以便家长及时掌握并解决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出现的问题,继而尊重其合理需求和个性,创设适合成长的必要条件与生活环境; 另一方面也需要家长对孩子行为有很好的监督限制,使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在孩子心中既有亲和力又有威严感,从而防止青少年恃宠而骄,能对将来如何行事有正确衡量和考虑。
(二)建立统筹衔接机制,对青少年进行心理监测和辅导
虽然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关注青少年心理问题,但特别在农村偏远地区,家长受教育水平普遍不高,根本不懂得如何对青少年心理进行监测以及因势利导,对此需建立一套统一均衡的机制,统筹城乡机构,同时良好衔接家庭和学校,确保社会和相关国家行政机关共同发挥作用。其一,家长要时常关注青少年心理动向,如有不懂,要积极反馈给学校或其他社会机构寻求帮助。其二, 在社区、村委会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并经常开展相应的心理宣传活动或针对家长安排宣讲课。同时要安排专业心理医师定期逐家逐户上门辅导,集合数据建立以社区、村为单位的心理档案,然后划分重点、中级、一般三层标准进行追踪访问。其三,在社区、村委会、学校和社会机构之间建立一个统一的网络,确保三者良好衔接,根据现实状况来明确青少年接受心理咨询的最佳场所。其四,对于偏远农村地区的家长 和青少年,尤其要加大各类投入和注重心理辅导方式。
(三)科学化解不安全依恋代际传递的影响
利用科学方法化解不安全依恋代际传递的影响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首先,由于家庭教育模式和家长自身的情感表露、照料质量是影响依恋关系传递和形成的一个重要方面,故我们需要针对家庭语言暴力情况予以积极改善。其次,尽管依恋关系代际传递的早期研究大部分被用来探析成人依恋的发展,但反其道行之,通过利用成人的依恋表征来化解不安全依恋代际传递性的消极影响也有相应效果。因此不妨通过对成人的依恋进行测量 (如成人依恋访谈 (AAI) 、问卷关系 (RQ) 、亲密关系经历量表 (ECR) 、成人依恋问卷(AAQ)等) [4] ,以此来评定家长的依恋类型。然后再根据其所得结果,尝试对家庭语言暴力行为进行社会性干预,如建立专门的家庭教育管理机构进行管理或是对相关社会慈善机构和民政部门等其他行政机关职权予以扩大化规定,合法合理地对家庭依恋关系建立予以适当介入; 最后,对青少年依恋代际传递性进行干预。
三、结论
在探析青少年越轨之消减策略时,需特别注重家庭教育模式、亲子依恋与青少年心理塑造之间的关系。积极倡导建立安全型亲子依恋关系,从源头保护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并辅之以心理帮助和法律的保护。
参考文献
[1]姜尖.家庭因素与未成年人初次越轨探析——— 对广东省未管所的 100 名未成年罪犯的调查与思 考[J].中国青年研究,2006,( 10) : 11-13.
[2]吴宗宪.赫希社会控制理论评述[J].预防青少 年越轨研究,2013,( 6) : 76-78.
[3]秦丽楠.依恋代际传递的内容和机制[D].上 海: 华东师范大学,2010.
[4]刘明月,郭兰.成人依恋及其研究进展[J].湖 北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 4) : 1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