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在跨文化背景下的文化教学研究
2021-08-31叶晓晴
摘要:近几年,随着服饰的改良,汉服中夹杂一些刺绣等文化元素再次流行起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是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而汉服所带有的特定的文化内涵,单靠学生自己理解是很困难的,教师系统地讲解也不能让汉语学习者全面掌握汉服文化知识。本文旨在跨文化的背景下,提出相关的课程类型以及相应的教学方法,帮助汉语学习者充分掌握汉服所传达的中华文化的内涵。
关键词:汉服;跨文化教学;教学方法;课程类型
一、跨文化交际及跨文化教学
(一)跨文化交际
胡文仲先生在他的《跨文化交际概论》一书中提出:“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就是跨文化交际”;祖晓梅也在她的《跨文化交际》一书中归纳了跨文化交际的几个重要特点:“跨文化交际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流;跨文化交际是通过象征符号来实现的;跨文化交际是一种动态的过程;跨文化交际是一种双向的互动;跨文化交际的目标是创建共享的意义”。说到底,跨文化交际其实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流和理解。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研究的主要内容,而文化差异的存在会导致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交际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阻碍。因此,我们要注意其中常出现的问题并设计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跨文化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跨文化交际,国际中文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汉语学习者的汉语交际能力和跨文化意识。语言教学离不开文化教学,而文化的内容又纷繁复杂,广义上讲,文化包括历史、地理、文学作品、艺术及社会制度等多方面的内容。对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学习者来说,如果不了解所处国家的文化因素,像词汇的文化内涵、语言表达的文化规则等,就一定会因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信息的传递不准确和交际的障碍而产生刻板印象。因此,对外汉语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时刻注意到种族、性别、阶层、宗教等隐含的文化信息,要采取尊重、包容的态度,培养自身的多元文化意识;同时,教师要针对接触到的文化差异,对汉语学习者进行细心地引导,帮助他们真正地认识、了解并适应新的文化环境。
二、汉服跨文化教学的课程类型
汉服是汉民族的传统服饰,同中华文化一样,它大量吸收来自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最终形成了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服饰文化。关于对中国传统服饰的介绍多围绕旗袍和少数民族服饰,而汉服文化大多是作为知识拓展,很少对有详细地介绍和系统性的课程安排。因此,汉服文化要想在海外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就需要更系统、更专业的指导,所以在海外学校可以开设一门汉服文化课程。我们可以将汉服文化课设置成以下三种课型:
(一)文化必修课
必修课一般都是学校直接规定好的,这些课程必须要修完,因为它重点强调知识技能的基础性、系统性与完整性,内容也相对清晰、稳定。因此,海外学校可设置与汉服文化相关的基础课程,以教师讲解为主,向学生讲授汉服文化的基本知识,让汉语学习者对汉服文化有基本的了解,能基本掌握汉服的起源与发展、结构、配饰以及相关词汇等。
(二)文化选修课
选修课一般是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兴趣爱好自由选择的,是在必修课的基础上用来开阔视野的,选修课一般关注较深、较广、较新的知识技能,有较大的弹性,也必须随时代变化及学生的要求进行及时调整。因此,海外学校可以征求汉语学者的学习意愿与学习诉求,设置相应的文化课程内容。比如,教师可以将服饰的某些特点作为教学任务,通过分小组讨论及展示来检验学习者的学习成果;教师也可以播放汉服的穿戴视频或者与汉服相关的影视片段,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汉服并对其产生兴趣,为接下来的文化实践课做准备。
(三)文化实践课
本处所说的“文化实践课”是在课堂之外进行的文化教学实践,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因为这是一种体验式教学,所以学习者能接触到与汉服文化相关的真实环境。在本科阶段,我所在学校的教师与其他高校教师联合举办了类似的文化活动,为留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实践环境,学生对那次的活动也非常感兴趣,积极参与其中,在活动结束后,他们还谈到对那次活动的心得体会。民俗文化最重要的是亲身体验,因此,汉服文化可以同中国传统节日、禮仪等相结合。
三、汉服跨文化的教学方法
汉服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可以更加直观地传递文字符号难以表达的信息,也可以使中华文化的内涵被表达、学习和传授。当汉服被穿戴时,所展现的服饰的形态美、色彩纹饰之美与穿着者的仪态美都可以被观察到。汉服在国际交流场合中也是非常重要的非语言传播符号之一。因此,汉服文化知识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进行系统地讲解:
(1)常规讲授法。汉服及其文化知识中有许多生僻词语及文化词汇,如:“襦裙、衽、裾、簪子、礼仪之邦”等,对于汉语学习者来说,这些相对于其他词汇来说较难,因此在汉语学习者学习的过程中,需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讲解为主,帮助学生慢慢理解。
(2)直观形象法。在文化课程的学习中,很多抽象且生僻的词让汉语学习者理解起来非常困难,如果通过图片、视频,亦或者是实物给学生展示相关内容,比语言解说更有效果。因此,适当地采用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激发汉语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也能缓解他们对中国服饰文化的畏难情绪。
(3)语境体验法。汉服是衣服的一个分类,可以被穿在身上,既好看又能轻易辨认民族身份。无论何时何地,教师都可以为学生提供课堂以外的真实的汉服文化环境,让汉语学习者通过相关的汉服文化讲座、中国的传统节日、礼仪文化以及各学校的汉服社团等联合举办活动,方便他们亲自体验,更加深入地了解和学习汉服文化知识。
四、结语
汉服消失几百年后的再次兴起,正体现了当代社会对精神文明的新追求,更是中华文化顽强生命力的体现。本文阐述了跨文化背景下的汉服文化教学,最好的途径就是在体验中感受,在感受中领悟。通过汉服跨文化教学课程的设置及教学方法的提出,可以让汉语学习者亲身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但必修课一味地讲解可能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效率相对较低;选修课又仅限于课堂实践,没有真实的体验环境,汉语学习者也不能全面地了解汉服,因此,通过语境教学法弥补前两个课型的不足之处,希望能对对外汉语汉服文化教学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蒋玉秋等.汉服[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7.
[2]杨淑慧.中国服饰文化的国际传播[D].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
[3]吴少伟.对外汉语古代服饰文化教学研究[D].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
[4]许彩云.汉服运动发展及其跨文化教学研究[D].山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0.
[5]何志攀,杨梦醒.汉服选修课的理想与现实[J].中国民族教育,2017(02):39-42.
作者简介:叶晓晴(1997—),女,汉族,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单位:黑龙江大学文学院,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