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孟河医派 弘扬国医精髓
2021-08-31祝小清
祝小清
每一个个体的命运,都是时代的大写照。今天,在许多人看来,认为我是成功的。但回首来时路,我知道,那是因为我走在新中国的坦途,拥有红五星的照耀。
寻梦:踏着改革开放的潮声
上世纪80年代,学校毕业后,我进入常州中医院,开始跟随常州“孟河医派”的名医费家和丁家的传人系统学习。我打小对中医就特别有兴趣,听一位长辈讲“吴中名医甲天下,孟河名医冠吴中”,甚觉传奇。孟河医派至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以费、马、巢、丁四大家为代表,在清朝末年、民国初年的医坛上已经享有盛名,连慈禧太后都找马培之看过病。
中医院的学习临床安常处顺,为我积累了许多经验。然而,我的眼前总是会蓦然跃出儿时的一幕:那位长辈对月挥毫,落纸云烟,写下一个大大的、苍劲有力的“龙”字。我的耳畔也常常回响起他低声的自语:“中医要是能走出国门,走向世界,那该多好啊!”这时候,我才发现,原来我的心中还藏着一个梦:让中医走向世界。
1978年12月18至22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新时期开始了。
变化是举世共睹的。社会活力、人民想象力的“阀门”都被打开了,而经济奇迹的缔造就来自于人民的创造力。以我的家乡来说,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老百姓的日子犹如春暖花开,总是喜滋滋的———改革开放切切实实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了。这时候,我那个沉睡了十多年的梦想也慢慢苏醒过来,它对我说,走出去看一看吧,带着中医!
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和积淀,2007年,我离开了亲爱的家乡常州,来到了加拿大圣约翰———这个城市华人不多,但大家总是守望相助。也正是在2007年,“中西医并重”及“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写入党的十七大报告,标志着发展中医药已经成为全党共识和党的全面工作的重要内容。同年,钟南山先生获得了英国爱丁堡大学荣誉博士,他是改革开放后第一批赴英的留学生。
《人民日报》曾刊登过这样一段话:“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祖国;你怎样,中国就怎样;你光明,中国就不会黑暗。”中国之所以取得今天这些伟大成就,是因为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我为自己是中华儿女而骄傲。
行远:让中医和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孤身飘零海外,想要建立一番事业,是很不容易的。在加拿大当地,开办医疗有关的机构需要领取专业执照,即便做的是中医,光有中国的专业执照也是不能通过的。百般周折之下,我通过当地华人和行业协会的帮助,最终完成了考试、注册等一系列流程,前后经历了大概一年半的时间,终于能安居乐业了。
我和当地的家庭医生合作开办了孟河国医堂,一开始是为社区服务,主要接待华人患者。随后,我又与本地人开展合作。传统中医的疗法一开始难以被接受,但中医的疗效赢得了当地人的信任,诊所的病人自然不再局限于华人圈了。
举目无亲的时候,国人就是我们的亲人,同道即是我们的知交。许多患者后来竟成为我们中医的“推广员”,这是我意想不到的。譬如有位从上海移民加拿大的朱先生,总是逢人就推荐我的国医堂,讲起孟河医派的历史和故事,也是头头是道。于是,慢慢地,随着诊所越做越大,我也就搬到了安大略省,成立了孟河东方医药研究院,并与麦吉尔大学的教授们一起展开生殖和妇儿健康方面的合作。
中医在海外的弘扬和发展不应只局限于医学技术和理论方面的探索,同时应该传播好其背后的中国传统文化理念,树立起中国精神。中国人讲仁、义、礼、智、信。因而,得空的时候,我会常到各儿童医院和老人院开展义诊,为有需要的患者针灸,同时做一些中医理论、健康保健知识的科普,受到大家的热烈欢迎。
努力作为,勇于担当。做好中医和现代医学的“使者”,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我陆续担任多伦多中医学院教师、加拿大中医学会主席等职务,加入加拿大白求恩医学发展协会(BMDAC),希望能通过平台作用,架起中外医学交流的桥梁。2017年11月,安大略省长访华团回到中国,签署了共同建立国际医院的协议。经过与加拿大当地医疗机构组织及学会等协商,每年也组织一些国外医疗专家队和家乡医院进行学术交流互访。
毛泽东主席曾说:“中国对世界有很大贡献的,我看中医就是一项。”我想,这句话,我们中医从业者必须践行好。
报乡:万里新征程,我的中国梦
新的时代,新的征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为我们中医药事业发展又一次指明了方向。十九大报告对中医药的新定位、新要求,为我们的征程注入了新的动力,让中医药站在了新的历史高度。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从1991年4月全国人大七届四次会议,中西医并重正式成为国家卫生工作的五大方针之一,到“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被写进党的十九大报告,26年间,“坚持中西医并重”方针被一次次强调,中医药的发展定位也在不断明确。紧抓新的发展机遇,迎接新的发展挑战,担负新的历史使命,中医事业任重道远。
2020年春节,我回常探亲,恰逢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我们党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第一时间采取最硬核的防控措施,多支医疗队、数万名医护人员火速驰援湖北,用信念与病毒抗击;建筑工人夜以继日,创造了“十天十夜,火神山起”的伟大奇迹……“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這是唯有在中华大地上才能看到的跨越雄关、钢铁长城的精神!
支援国内抗疫,刻不容缓。我通过加拿大白求恩医学发展协会抗疫募捐微信群,号召大家一起发力,前后近400人参与进来,令我无比动容。2月19日,加拿大白求恩医学发展协会会长给我发来消息,国内医疗物资缺乏,尤其是医用防护短缺,他四处打听得知常州贝斯莱夫安全设备有限公司有电动送风空气净化呼吸器,便托我与厂家联系,看是否适合负压病房。对接后发现,呼吸器自带的滤清KN95的过滤口是25微米,医学防护作用太小,配置的披肩也不够安全。
情况紧急。接下来的3天,医学专家、贝斯莱夫工作人员与我一起探讨研究,最终想办法实现了“三重防护”,并加编了使用及消毒说明书。2月23日,10套正压防护服分别发往北京市支援湖北医疗队及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援助湖北抗疫国家医疗队,我们的一颗心也终于放了下来。此外,我们也帮助对接了在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八病区开展援助工作的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疗队,寄去了3套正压防护服和100套一次性耗材;还为常州一线医护人员提供了3000个N95医用口罩以及1000个一次性医用口罩。
在这场抗疫阻击战中,党领导中国人民展现出来的智慧和精神震撼世界。全球抗疫战斗仍在继续,只有中西医结合、中西医并重、中西医联手,我们才能更快更好地打赢这场战“疫”。今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再次突显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中医药工作的高度重视,也为中医药传承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穿过历史的云烟,开天辟地的红船精神、坚忍不拔的长征精神巍巍屹立;攀过岁月的峰头,独立自强的延安精神、自力更生的两弹一星精神赫赫如炬。先辈们火红的足迹是我们前进的指引,我们必须更加凝神聚力、锐意进取,将个人奋斗融入时代大潮,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中医智慧、贡献侨界力量。
(常州市委统战部、市侨办供稿)
(责编 董西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