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建设大师技能工作室的思考
2021-08-31王轶男
王轶男
为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高校教育,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设的通知》(教体艺函〔2018〕5号)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19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遴选工作的通知》(教体艺厅函〔2019〕42号)文件要求,坚持创新为本,技能优先,突出“重人才、显技能、展实效”的工作主题,深入开展以“导师带徒、技能培训、产教融合”为主要内容。构建技艺传承、社会服务、公共实训服务为一体的技能大师工作室,不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坚持以技能大师为带头人,通过大师工作室传帮带的实践中,教技能、学技术,发展书刻艺术的核心技术骨干,加快传承书刻艺术的技法和培养青年艺术人才。同时以服务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提升科技创新质量和贡献为核心,以促进科教融合为主线,以推动协调创新为突破口,持续推进高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广安职业技术学院“清修书刻艺术大师工作室”的成立,促进了艺术专业师生更好的成长,通过大师工作室给学校师生提供学习、交流、合作的平台,为师生更好的展示自我、服务社会搭建一个桥梁。可以充分发挥高水平大师的专业引领作用,建立师生之间合作互动、共同成长的新机制,使之成为学校艺术专业教师的聚集地和培养青年骨干教师的孵化地,成为师生创新实践、提高技能、产学研结合的第二课堂,成为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引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窗口。其次,“清修书刻艺术大师工作室”工作室的成立,积极推动学校社会服务体制机制创新,拓展社会服务基地与平台,为学校服务地方、积极开展文化交流、文艺创作和社会发展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并有效推动区域经济和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大师工作室前期的场地建设及设备采购由学校出资,导师的绩效参照学校相关规定折合课时量执行。工作室成立后的业务创收由学校制定分配方案,建议实行自负盈亏、按劳分配。 大师工作室成立后,将逐渐由教学型工作室转变为实践型工作室,形成一支具有较强凝聚力的设计团队,容产学研于一体,同时具备策划、设计、制作以及行业培训服务的专业设计工作室。前期通过场地的规划设计,完成工作室的装修和设备采购,打造有特色、有品位的工作室文化氛围;聘请工作室大师,开展艺术创作,规范及完善工作室管理制度。其次,培养师生团队,深化技艺传承。实行选拔机制,挑选有态度、有能力、有毅力的青年教师和优秀学生进入大师工作室,组建创作团队,进行有针对的专业训练及创作,以大师带徒弟的形式,提高学校师生书刻艺术修养和创作水平,培养并组建一支能独立完成书刻艺术作品的师生团队。同时,与校外企业合作,推行订单式书刻艺术人才培养模式,为校企合作的企业定向选拔并培养其需要的专业艺术人才。
清修书刻艺术大师工作室以学校艺术学院专业发展为契机,依托茂林文化艺术中心、萌芽书法社等阵地,在省市行业协会的大力支持下,成为广安书刻艺术技艺传承、人才培养和传播交流的一个重要阵地。成立至今,工作室师生团队作品先后入选广安市第一届现代刻字艺术作品展,广安市第三届艺术作品双年展,四川省第二届现代刻字艺术作品展并获奖。
作为高校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工作室制度建设更应该得到广泛重视,工作室应制订每期工作计划,确定课题研修方案,人才培养方案,并进行工作总结。积极研发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培训教材,制订针对相应人员的培训方案,有计划指导学员参加各级各类技能竞赛、创新大赛并取得较好的成绩。
职业院校作为培养国家技能型人才的主要基地,有义务承担起各类专业人才的培养任务。建设技能大师工作室,是落实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的重要举措,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一种重要途径和创新模式。建设技能大师工作室,有利于充分调动技能大师的积极性和潜能,使大师们将其掌握的技能进行传承和发扬光大, 有利于不断培养高技能人才。
当前,工作室模式已经成为职业院校的发展方向,也是所有高职示范院校的成果展示亮点。成立技能大师工作室,以专业技能大师为核心,带领有相关专业特长的师生组建团队,向大师学习书刻技艺,共同合作,讓师生身入到大师工作室,了解书刻艺术行业,与市场需求零距离接轨,培养理论与实践兼备的应用型人才。清修书刻艺术大师工作室的成立,是高校职业教育过程中一次探索性的尝试,作为先行者,技能大师工作室的成立,必将推动各个高校专业发展的积极性,为学校职业教育多元化发展提供宝贵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