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六大方向锚定浙江数字经济发展战略思路

2021-08-31尹晓红胡胜蓉

信息化建设 2021年7期
关键词:数字化数字建设

尹晓红 胡胜蓉

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坚持发展和规范并重,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治理数字化、数据价值化协同发展,着力完善数字经济发展生态和数字基础设施

“十四五”时期,浙江将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坚持发展和规范并重,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治理数字化、数据价值化“四化”协同发展,着力完善数字经济发展生态和数字基础设施,加快形成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的“三区三中心”发展格局,努力建成全球数字变革高地,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做出更大贡献。

加快数字产业化,构筑现代产业体系砥柱中流

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持续壮大数字产业竞争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数字经济科创高地。

提升数字科技创新策源能力。推进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省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等培育,加快之江、湖畔等实验室建设,支持数字科技“双一流”学科和学科群建设,谋划建设人工智能、量子传感、工业互联网等重大科学装置及验证平台,加快建设数字科技创新中心。聚焦智能计算、新一代通信与智能网络、新一代智能芯片、量子科技等重大科学问题和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智能计算、区块链等关键核心技术,深入实施基础研究专项和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工程,形成一批标志性创新成果。

提升数字产业规模能级。做强基础产业,锻强数字安防、高端软件、网络通信、新型电子材料及元器件等产业,做大集成电路、智能计算、新型显示等产业,加快培育自主可控产业生态以及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打造5个千亿级标志性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做优新兴产业,发展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物联网、区块链等新兴产业,推进开源开放平台建设,推进5G+工业互联网、5G+VR/AR、人工智能物联网(AIoT)、区块链+物联网等融合创新产业化;布局发展量子通信、类脑计算,柔性电子、下一代移动通信等未来产业。

提升发展融合型新产业。推动数字技术与传统优势产品(装备)深度集成,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机器人(无人机、船)、智能医疗装备、智能消费电子等智能化新产品新装备,拓展智能化“产品+服务”,建设智能融合产品集群。大力培育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数字视听、动漫游戏、电竞产业、网络文学、数字演艺等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IP和品牌。

推进产业数字化,打造高质量发展领航标杆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强数字技术对一二三产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改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大力推进新智造,赋能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推进产业大脑建设,为企业数字化转型、产业生态建设、经济治理提供集成开放赋能平台;围绕优势产业开展细分行业产业大脑建设应用试点,形成“一行业一大脑”发展格局。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国家示范区建设,打造“1+N”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和产业生态,支持基础性平台输出共性技术服务,建设一批企业级、行业级、区域级平台。大力培育未来工厂引领的新智造企业群体,研究建立新智造标准体系,打造“未来工厂”、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健全新智造服务体系,壮大工业信息工程服务资源池,丰富云化产品和解决方案供给,推进“上云用数赋智”集成应用。建设数字化转型能力中心,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提升发展新服务,支撑双循环新格局构建。打造全球数字贸易中心,推进数字自贸区、跨境电商综试区、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等高能级平台建设,发展跨境电商、数字服务贸易、数字技术贸易、数据及衍生品贸易,丰富繁荣数字贸易生态。加快建設新兴金融中心,高水平建设钱塘江金融港湾和杭州国际金融科技中心,加快“移动支付之省”建设,争取数字人民币应用试点,推进杭州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打造数智金融先行省。大力发展数字生活新服务,培育壮大一批重点行业、重点平台和企业,建成数字生活服务强省和具有国际水准的新型消费中心。完善老年人等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群体服务保障,推动公共服务流程再造、直达乡村,形成共同富裕的公共服务供给机制。

着力发展新农业,推进乡村经济全面振兴。加快数字农业科技创新及推广应用,推进生产经营数字化转型,打造数字植物工厂、数字牧场、数字渔场、数字农业园区、数字农业强镇。完善农产品网络销售、运营服务和支撑保障体系,支持26县开展电商助农。推动农文旅数字融合发展,培育数字新农人、“农创客”,发展体验农业、众筹农业、定制农业、共享农业等新业态新模式。

推进治理数字化,勇立数字化改革引潮头浪尖

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推动制度重塑,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释放促进数字经济生产力。

提升高效善治的数字化治理能力。以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思维、数字化认知,全方位、系统性推进省域治理的体制机制、组织架构、方式流程、手段工具重塑,提升政府服务效能,全面建成“掌上办事之省”“掌上办公之省”“掌上治理之省”。以“产业大脑+未来工厂”为核心,推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形成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面连接的数字经济运行系统,推动资源要素高效配置和经济社会高效协同。聚焦“小切口、大场景”,突出便民惠企高频刚需服务等多跨应用场景,引导数字经济市场主体参与应用系统建设和场景运营,全面激发社会创造力和市场活力。

构建包容审慎的数字治理体系。创新数字经济监管机制,贯彻落实《浙江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等法律法规,开展数据资源利用与保护、平台经济发展与监管等立法研究,建立市场化、法治化、数字化的协同创新监管机制。制定实施平台企业竞争合规指引,健全平台经济治理体系,支持平台企业守正创新,形成既有活力又有秩序的数字经济生态圈。探索政企信息交互共治机制,形成政府监管、企业自治、行业自律、市场监督“四位一体”的新治理机制。

打造合作共赢的开放发展格局。推进数字长三角建设,打造长三角国家级区域型数据中心集群、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等。深入实施全球精准合作,鼓励参与“数字丝绸之路”建设,积极参与全球数字经济发展规则和标准体系建设。强化全省区域协调发展,围绕环杭州湾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打造世界级数字湾区;支持杭州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宁波创建国家数字经济示范应用城市;鼓励各地加快数字经济特色布局,形成“一湾引领、双城联动、全域协同”发展格局。

推进数据价值化,点燃数智赋能燎原星火

让共享开放的数据成为重塑机构生命力的血液。加快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建设,强化数据分级分类管理,形成数据全生命周期闭环治理。深化数据共享应用,建立省市县“一地创新、全省受益”数据共享应用模式,完善数据闭环流转机制,实现跨层级、跨部门、跨系统数据共享和一源多用。推进公共数据开放利用,加快公共数据开放制度、标准规范建设,探索建立分行业、分场景的可控数据开放机制,开展政府数据授权运营试点,建立数据开放实验室,鼓励第三方深化对公共数据的挖掘利用。

让流动的数据成为激活市场创新潜力的鲇鱼。探索推进数据要素配置流通,建立社会数据市场化运营机制,引导市场主体开展数据交易。规范培育市场化数据应用服务主体、公益性数据服务组织和研究机构,完善数据创新应用服务生态。推动经济社会数据创新应用,全面释放数据价值潜力。

将数据创新应用关进规则的“笼子”,让数据创新活力在“阳光下”迸发。加强重点行业网络安全防护,构建常态化、制度化安全风险评估、快速应急响应及处置机制;强化数据安全保护,探索建立企业数据分级分类管理和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安全保护机制;强化对企业利用公民隐私从事商业活动的监督和约束,加强对违法违规收集使用公民个人信息行为的治理与打击。

构建数字生态,激发主体创新活力源泉

强化生态引领,优化梯次融通发展路径,高水平构建人才生态、企业生态、组织生态、平台生态。

打造全球数字人才“蓄水池”。依托“鲲鹏行动”引才工程、“启明计划”“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引进培育计划”,加快集聚数字经济全球顶尖创新人才。实施企业家数字素养提升工程,造就一批具备数字经济时代战略视野的“数字浙商”。实施青年英才集聚系列行动,培育一批青年数字“双创”英才;推动产教融合联盟和人才实训基地建设,加强从业人员数字技能培训,培育一批复合型“数字工匠”。优化引进高端人才停居留政策、外国人工作许可制度和出入境便利举措,办好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等活动,营造数字人才发展最优环境。

打造雁阵型数字企业梯队。大力培育平台型企业,支持龙头企业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实施平台化战略,增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招引国内外领军企业全球总部、研发总部、区域总部,打造数字经济总部高地。推进企业梯次融通培育,深入实施科技企业“双倍增”“放水养鱼”“雏鹰”“单项冠军”“凤凰”“雄鹰”等行动,大力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隐形冠军和“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高市值上市企业、世界级领军企业和链主企业,壮大数字经济企业群体。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实施“滴灌”式精准减负,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培育数字经济新型组织模式。推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围绕生产生活各领域,积极引培平台企业打造具备赋能和效益倍增作用的平台生态。有序发展共享经济,发展生产设备共享、产能共享、办公资源共享、创新资源共享等新模式,推动生产、服务要素高质量供给和高效配置。鼓励发展互联网微经济,搭建灵活用工、共享用工等在线服务平台,支持发展线上自主就业、分时就业、多点执业等新型就业模式。

提升高能级平台支撑能力。集中力量建设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深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布局建设特色化、专业化数字科技创业创新基地。聚焦集成电路、5G、北斗、新型显示、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布局建设一批“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2.0版特色小镇、未来产业先导区等重大产业平台。推进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杭州国际级软件名城、宁波特色型中国软件名城、芯火双创基地和省级集成电路产业创新平台等国家级重大平台建设;高水平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布局一批省级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

建设数字基础设施,筑牢数字经济发展底座

持续推进基础设施升级,构建形成高速、泛在、安全、智能、融合的数字基础设施体系,打造全国数字基础设施标杆省。

聚焦高速泛在连接,全面升级网络基础设施。推进5G基站建设“一件事”集成改革,推进5G独立组网(SA)核心网建设,有序推进行政村以上地区5G网络布局建设,实现重点区域连片优质覆盖。加快部署基于IPv6的下一代互联网,推进网络、应用、终端全面改造升级。高标准建设国家(杭州)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优化互联网骨干网络结构,实现“一点接入,多点连通”。布局泛在物联网络,推进高、中、低速物联网协同部署。

聚焦“云+边+端”一体化,部署领先的算力及新技术基础设施。聚焦“云边协同”,以杭州为核心、宁温金义协同布局一批大型以上数据中心,重点建设绿色低碳及云化数据中心,在重点应用场景按需部署集网络、存储、计算为一体的边缘数据中心节点;加快乌镇之光(桐乡)超算中心建设,争取成为国家级超算中心。建设自主可控的云计算服务平台,推进党政机关云计算平台和应用服务原生化、可信化,深化行业特色云平台建设。推进国家级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建设,强化软硬一体AI算力支持,拓展行业应用。迭代完善区块链技术架构,支持底层平台建设部署,构建区块链开放生态。

聚焦全域感知+数字孪生,建设融合型智能化基础设施。推进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建设,打造智慧城市三維数字底座。开展道路设施数字化改造和测试场建设,加快长三角智慧高速公路测试中心建设,争创智能网联汽车先行示范区。推动能源设施智能化升级,加快部署泛在电力物联网、电网数字化平台、能源大数据中心等,构建多元融合高弹性能源互联网。推动智能化环保、水利、气象、海洋等基础设施建设。

(作者单位: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之江产经智库)

猜你喜欢

数字化数字建设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数字化制胜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