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治理中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研究

2021-08-31余洋杨世勇

党员生活 2021年8期
关键词:模范作用党组织党员

余洋 杨世勇

社区是居民生活的基础单位及国家治理的重点领域,社区治理的好坏关系到国家治理根基牢固与否。在中国社区治理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中国共产党。因此,党员参与社区治理是以党建促社建的重要抓手,也是在某种意义上对公共利益的监督、维护及促进过程。

一 党员参与社区治理的的地方实践

党员参与社区治理是现阶段各地都在积极探索的基层党建治理模式,最具代表性的如下:

(一)“党组织+在职党员+社区”治理模式

四川省在具体实践中探索出了“双向报道”模式——每个在职党员既要去单位党组织所在社区报到,也要向居住地社区报到,意味着既参加本单位党组织的“规定动作”,又参加所在社区党组织的“自选创新”,实现“个体”和“公众”的双联系。“党组织+在职党员+社区”服务模式的开展,使广大党员干部深入社区,在参与社区治理中,思想得到洗礼,价值得以体现,有利于促进与老百姓的鱼水情。

(二)“无职党员+在职党员+基层党员”治理模式

“无职党员+在职党员+基层党员”的党员志愿服务模式发展较成熟的地方是江苏省镇江市,当地目前探索实行的模式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机关在职党员认岗领责、基层党员干部依岗拓责,聚焦群众需求、紧跟时代发展,充分调动党员服务人民群众、扎根社会基层的积极性,做到群众哪里需要,党员服务就跟进到哪里。通过凝聚各类党员来树立“八小时以外”共产党员的先进形象,在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建设中共同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居民+支部+黨员”治理模式

为解决党员与群众的供需矛盾,辽宁省沈阳市双路社区实行了“居民+支部+党员”治理模式,有针对性地对居民需求进行个性化、菜单式解决,即“居民需求-党支部派单-党员解决”。这一模式的推行来自于广泛的社区调研、排查摸底,也来自于所在支部党员结合实际情况,自主申报与自身贴近的服务岗位。

(四)“社工+党员志愿者”联动治理模式

为解决一段时间以来部分党员战斗力下降、凝聚力软弱等问题,最大化发挥党员志愿者参与社会治理和服务群众的效能,广东省佛山市桂城街道逐步探索了“社工+党员志愿者”联动治理模式。这一模式在当地铺开,解决了党员如何有效发挥作用、服务基层的难题,也为敦促基层党组织及党员更自觉努力地掌握专业社会工作知识进一步发力。

(五)“平台+队伍+项目”治理模式

“平台+队伍+项目”的党员志愿服务,是目前开辟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的运用最广泛的基层服务治理模式之一。如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峡山口街道倡导“小街大爱”,设立“龚全珍工作室”,搭建党员志愿服务的新平台,从群众的实际需求出发,引导社会志愿者依据自身岗位职责、技能特长等科学设置服务范围,有效壮大了当地党员志愿服务的力量。

二 当前党员参与社区治理的问题分析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最小单元,党员参与社区治理在党员政治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但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层面——主体意识不强、范围认识不清

党员对于自身作为社区建设主体的意识不强。调查显示,部分党员因害怕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而不愿在社区表明自己的党员身份。尽管一些在职党员参与了社区治理,但并不是出于自己主人翁的意识,而是将其当成一项既定任务来完成。再者,部分单位领导以“一把手”自居,难以俯下身子和群众一起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来。此外,社区党组织对所要动员的党员范围认识不清,社区开展活动时没有对非在职的社会党员进行必要的组织动员,而更多依靠单位在职党员的推动。

(二)组织能力层面——力量薄弱、能力不足

就调研情况来看,属地党组织的组织协调是党员参与社区治理的前提。但在当下的社区治理实践中,社区很难发挥出相应的引导作用的原因之一就在于自身能力的欠缺,如老龄化的队伍构成及较低的学历层次。同时,社区协调治理党员报到的能力不足、有待改进。表现在未充分发挥挖掘报到党员的自身优势、不能创新治理社区工作模式上,导致活动浮于表面、流于形式。

(三)保障机制层面——制度滞后、规范缺失

管理制度相对滞后。党员到社区报到是“双报到”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推行已有数年。但仍有相当部分党员未到社区报到,多数已报到的党员也仅停留在“报到”层面,未能真正参与到居住地社区建设之中。这就导致了三个“不紧密”,即社区党组织与党员联系不紧密、党员联系社区居民不紧密和社区内党员之间联系不紧密。此外,在具体操作层面上,操作规范的缺失则导致党员在参与社区治理时缺乏认可。相关制度对于党员的表彰奖励主要以社区在册党员和区域内各单位报送的党员为主,缺乏对党员因参与社区治理而享受表彰的制度规定。

社区治理中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的路径探究

干部政治上过不过得硬,就要看关键时刻靠不靠得住。当前,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更要发挥好党员在社区治理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一)坚持一个理念开展工作

抓好党建是最大的政绩。为什么要重视党建?“打铁必须自身硬”。“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如果全面从严治党抓不好,其他三个全面无从谈起。因此,要坚持党建引领,扎实抓好“党建 +”活动,不断完善党员参与社区治理机制的常态化、制度化,以得民心、见实效为目的,发挥党员在基层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强化两个层面“一岗双责”

要进一步明晰党委班子、基层党组织书记责任清单,进一步完善干部管理机制和党支部目标考核细则,建立健全相关述职机制,把党员参与社区治理作为重要述职内容,合理设置党员志愿服务考核要素,以评分评比的方式接受现场评议,并将考核结果同党员和支部“双评”挂钩、同提拔任用干部挂钩。

(三)提升三支队伍能力素养

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抓好党建分管领导、党务干部、党员干部三支队伍建设,在坚定制度自信中进一步提升日常工作指导和监督检查水平,在初心使命的指引下进一步强化自律意识和参与社区治理的能力水平。

(四)把握四个要素推进工作

在具体工作中,要提高党员参与社区治理的认识,明确党员参与社区治理的方式,凸显党员参与社区治理的带动效应;在工作内容上,从简单的日常事务服务,向社会治理深化;在工作对象上,从普通居民扩大到各种社会力量;在工作机制上,从被动响应向主动引导转变;在工作要求上,从短期目标向长期目标推进,从而实现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带动居民参与社区自治的长效目的,形成党员参与社区治理的长效机制,推动党员在社区治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作者余洋系随州市委党校市情研究室主任、讲师,作者杨世勇系随州市委党校副校长、副教授)

猜你喜欢

模范作用党组织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我是党员,就要冲在最前面!”
清华党组织公开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践行“两学一做”,发挥基层党员在脱贫攻坚战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对症下药 强健基层党组织
建好“三型”党组织 实现医院新跨越
怎样看待起模范作用的问题?/起模范作用要根据个人具体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