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评价指标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综合评估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1-08-31庄三妹
庄三妹
(福建省晋江市医院,福建 晋江 362200)
面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率的不断上升,提高该病诊疗水平至关重要。肺功能检查是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重要方法,虽然能够反映患者肺功能情况,但无法反映疾病临床表现,进行疾病风险程度评估[1]。因此,需要通过综合评价进行疾病诊疗效果评估与患者健康状态判定,以更好指导临床治疗与护理工作的开展[2]。本研究则对SGRQ、CCQ、mMRC、CAT、6MWT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综合评估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观察,以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0例研究对象均为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医院收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其中男性63例,女性37例;年龄41~78岁,平均年龄(69.89±5.78)岁,体质量指数 19~28 kg/m2,平均(24.36±2.39)kg/m2;69例有吸烟史,31例无吸烟史,受教育年限9~15年,平均(12.23±3.45)年;GOLD分级:46例Ⅰ级、32例Ⅱ级、14例Ⅲ级、8例Ⅳ级。
1.2 方法 ①收集患者临床基础资料,做好相关记录,并利用PowerCube-Body肺功能仪(德国康讯生产)完成肺功能指标测试。参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进行GOLD分级,即Ⅰ级:FEV1% pred不低于80%,FEV1/FVC未达到70%;Ⅱ级:FEV1% pred在50%~79%,FEV1/FVC未达到70%;Ⅲ级:FEV1% pred在30%~49%,FEV1/FVC未达到70%;Ⅳ级:FEV1% pred小于30%,FEV1/FVC未达到70%[3]。②SGRQ评价:围绕“呼吸症状、活动受限、疾病影响”3个维度进行评估,共100分,分数越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就越大[4]。③CCQ评价:围绕临床症状、精神状态、生理功能、社会关系等维度设置10个项目,每个项目0~6分,每个项目仅有一个答案,CCQ总分=各项目分数之和/10。分数越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情越严重[5]。④mMRC评价:根据患者步行、上楼梯时呼吸状况进行评估。剧烈活动时呼吸困难计0分;快走或上缓坡时呼吸困难计1分;平地行走呼吸困难计2分,平地行走一段时间后(≥100 m)需停下进行呼吸调整,计3分;稍微运动(如换衣服)就会产生气促现象,计4分。分数越高病情越严重[6]。⑤CAT评价:共设置8个问题,涉及内容包括咳嗽、咳痰、胸闷、气喘、活动受限、睡眠质量、精力、外出能力等,总分40分,分数越高病情越严重。⑥6MWT评价:测试患者在6 min内以最快速度行走所产生的距离。参照《6分钟步行试验指南(2002)》划分病情严重程度:轻度≥350 m,250 m≤中度<350 m,150 m≤重度<250 m,极重度<150 m。
1.3 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处理工具以SPSS20.0软件为主;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用t检验行组间比较;非正态分布资料用M(P25,P75)表示,行U检验;计数资料用例(n)或率(%)表示,比较行χ2检验;相关性分析为Pearson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
2 结果
2.1 不同性别各指标情况 按照性别分组后,女性SGRQ、CCQ、mMRC、CAT、6MWT、FEV1%pred与男性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不同性别各指标情况比较()
表1 不同性别各指标情况比较()
注:与男性比较,aP<0.05。
2.2 不同年龄各指标情况 按年龄分组后,≤60岁的患者SGRQ、CCQ、mMRC、CAT、6MWT、FEV1%pred与>60岁患者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不同年龄各指标情况比较()
表2 不同年龄各指标情况比较()
注:与≤60岁比较,aP<0.05。
2.3 不同GOLD分级各指标情况 GOLD分级后,Ⅰ级、Ⅱ级、Ⅲ级、Ⅳ级患者之间的SGRQ、CCQ、mMRC、CAT、6MWT、FEV1%pred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不同GOLD分级各指标情况比较()
2.4 各评分系统与FEV1% pred、GOLD分级的相关性 SGRQ、CCQ、mMRC、CAT、6MWT与FEV1% pred、GOLD均存在相关性。见表4。
表4 各评分系统与FEV1% pred、GOLD分析的相关性
2.5 各评分系统之间的相关性 SGRQ评分与CCQ、mMRC、CAT呈正相关(r=0.70、0.78、0.52,P均<0.01),与6MWT呈负相关(r=-0.59,P<0.01);CCQ与mMRC、CAT呈正相关(r=0.67、0.71,P均<0.01)与6MWT呈负相关(r=-0.57,P<0.01);mMRC与CAT呈正相关(r=0.62,P<0.01),与6MWT呈负相关(r=-0.67,P<0.01);CAT与6MWT呈负相关(r=-0.52,P<0.01)。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临床常见肺部疾病,以气流持续性受限为主要特征,在临床上表现为慢性咳嗽、咳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部分患者伴有消瘦、疲劳、乏力、焦虑等症状[7]。随着病情发展,将对患者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带来严重损害,引发自发性气胸、呼吸衰竭、呼吸睡眠障碍等并发症,严重者危及患者生命。由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受环境因素、生活习惯因素、遗传因素等影响较大,其发病率相对较高,目前40岁以上发病率已经达到12%,并呈不断上升趋势[8-10]。因此,有必要提高该病诊疗水平,进行疾病有效预防与科学治疗。在此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善于利用行之有效疾病评价方法进行疾病诊断与评估,以准确掌握患者病情情况,从而为疾病治疗提供有益参考。目前,关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价,有SGRQ、CCQ、mMRC、CAT、6MWT等多种方法,不同方法所具有优点与缺点也不同。这就需要相关人员能够对各评价系统具有全面了解,掌握其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综合评价中所具有的应用效果。
本研究结果分析可知:①不同性别、不同年龄FEV1% pred、SGRQ、CCQ、mMRC、CAT、6MWT等指标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性别、年龄并非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独立影响因素,故根据性别、年龄进行分组后,FEV1% pred、SGRQ、CCQ、mMRC、CAT、6MWT等指标水平不会具有明显差异,这就与本研究结果相符。②GOLD分级后,Ⅰ级、Ⅱ级、Ⅲ级、Ⅳ级患者之间的SGRQ、CCQ、mMRC、CAT、6MWT、FEV1%pred等指标比较存在明显差异。说明各评价指标能够有效反映患者疾病严重程度,便于医护人员根据各系统评分掌握疾病进展及其临床治疗效果。③SGRQ、CCQ、mMRC、CAT与肺功能指标FEV1% pred呈负相关与GOLD分级呈正相关;6MWT与肺功能指标FEV1% pred呈正相关,与GOLD分级呈负相关FEV1%pred与SGRQ评分、CCQ评分、mMRC评分、CAT评分呈负相关与6MWT评分呈正相关。说明SGRQ、CCQ、mMRC、CAT、6MWT能够作为肺功能指标检测辅助方法,用于评价患者病情情况,包括生理健康状况、心理健康状况、日常生活能力、疾病严重程度等。④各评价系统之间存在相关性,说明在以某评价系统为主要工具时,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其他评价系统进行补充,便于全面掌握患者疾病状况。如在肺功能指标检查基础上,用mMRC了解患者呼吸状况,用CAT掌握疾病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等[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