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妊娠结局的改善作用分析
2021-08-31张萍
张萍
(江西省奉新县人民医院血透室,江西 宜春 330700)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产妇由于糖耐量异常所引起的不同程度血糖升高,在临床具有极高发病率,并且受到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改变的影响,导致该疾病发生人数不断增加[1]。本文目的在于探究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妊娠结局的改善作用,具体内容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 此次研究的试验对象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采用电脑随机方式分组,分为两组,每组50例,研究均在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完成。纳入标准:①均为单胎。②符合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标准。③认知功能正常,能够良好沟通。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高危妊娠因素,如高龄产妇、既往存在不良妊娠结局史、高危妊娠史等。②合并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前置胎盘、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
观察组年龄24~38岁,平均(31.25±2.65)岁;对照组年龄25~38岁,平均(31.85±2.64)岁。二者在上述基线资料的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①饮食干预:结合产妇具体情况制订针对性的饮食方案,并告知其饮食治疗作为血糖控制的基础疗法,具体措施包括:a.医学营养疗法:对于患者日常生活中糖、脂肪、蛋白质的摄入,需结合胎儿生长、母体体质量、血糖控制情况进行调节,并根据产妇病情合理摄入热量。b.少食多餐:为了能够使胎儿的营养供给得到保证,应叮嘱产妇每日进食5~6餐,并遵循少食多餐制的原则。②运动干预:a.运动方式:主要以上肢运动为主,如上肢体操、散步等。b.运动强度:采用靶心率法和最大耗氧量减半法评估运动强度,对患者每次运动强度进行明确,从而保证产妇具有足够的能量消耗。c.运动时间:由于运动方式不同则需选择不同的运动时间,选择躺卧功率自行车的运动时间在45 min,分3次进行,每次15 min,中途休息5 min进行胎心监测,每周3次;采用上肢功率对运动量进行计算,则每次运动20 min,并对运动过程中母亲心率、子宫活动情况、胎心进行监测,每周3次。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①心理干预:由于妊娠期女性容易产生情绪低落等负面情绪,护理人员需加强患者心理指导,使其能够正确认知疾病,同时向患者和家属介绍有关妊娠糖尿病的相关知识,使其能够保持平稳心境,积极面对。而对于对分娩结局存在怀疑态度者,需向产妇介绍成功案例,使其能够树立分娩自信心;而对于对治疗存在抵抗心理者,需告知其饮食控制和正确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其治疗依从性得以提高,达到控制血糖水平目的。②健康教育:a.与产妇兴趣爱好、受教育水平结合,采用微信、健康教育短片、口头讲授、多媒体授课等形式开展健康知识宣教,从而使患者能够对疾病的发生机制有充分了解,并且了解疾病对母婴健康的影响,使其对疾病的错误认知得以纠正。b.向患者讲解引起血糖控制不佳或引发高血糖的不良生活行为和饮食,使其不良生活习惯得以纠正。c.告知患者遵医治疗对疾病康复的重要性,使其能够提高治疗配合度。d.给每位产妇发放健康安全手册,以供产妇阅读,从而增强对于健康知识和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血糖控制情况、妊娠结局、心理状态评分、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表示,选择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选择χ2检验,当数据存在统计差异,用P<0.05表示。
2 结果
2.1 两组血糖控制情况的对比 护理前,两组血糖控制情况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血糖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糖控制情况的对比()
表1 两组血糖控制情况的对比()
注:与护理前相比较,aP<0.05。
2.2 两组妊娠结局的对比 观察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结局相较于对照组更具有优势(P<0.05)。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妊娠结局[n(%)]
2.3 对比心理状态评分 两组护理前心理状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心理状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对比两组心理状态评分(分,)
表3 对比两组心理状态评分(分,)
注:与护理前相比较,aP<0.05。
2.4 两组护理满意度的对比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
3 讨论
在临床常见高危妊娠类型中,妊娠糖尿病具有极高发病率,而积极控制血糖水平作为降低围生儿病死率、预防不良妊娠结局的重要措施[2-3]。由于该疾病的外界影响因素较多,易导致产妇出现不同程度焦虑和抑郁心理,进而导致血糖控制不佳,对妊娠结局造成影响。故此,在妊娠期给予产妇合理的干预措施十分重要,不仅能够促进产妇血糖水平的控制,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同时能够改善母婴预后[4]。
本次研究通过从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入手,心理护理目的在于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树立治疗自信心,使其提高对医护工作的依从性,从而达到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和高血糖目的[5-6]。此外,心理护理的实施能够使其负面情绪得以消除,积极配合各项护理和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血糖水平,消除负面情绪;而健康教育的实施主要是通过采用多种形式向患者讲解有关疾病的相关知识,使其能够对自身疾病有正确认知,消除顾虑,以利于血糖水平的控制[7],改善母婴结局。而通过实施饮食干预,能够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主要是由于孕期产妇胰岛素敏感度降低,并且受到胎盘作用的影响,并且随着孕周的增加,护理人员通过及时调整日常热量和其他营养成分,能够使血糖控制的需求得到满足,特别对于肥胖妊娠糖尿病产妇而言,需将每日能量的摄入减少在30%以上,并给予其低升糖指数的食物,能够使血糖升高风险降低,并且能够保障母婴的营养需求。最后加强运动干预,通过指导产妇进行适宜强度、规律的运动,能够使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得以提高,并且能提高机体抵抗抗力,使血糖水平控制在正常范围内[8-9]。在本次结果中,护理后,观察组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结局相较于对照组更具有优势(P<0.05)。观察组护理后心理状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的实施有助于改善患者负面情绪,且能够拉近护患距离,提高患者满意度,达到控制血糖目的,改善妊娠结局[10]。
综上所述,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结局具有明显改善作用,值得进一步推广与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