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椎间孔镜手术与显微内镜下后路腰椎间盘切除术临床比较
2021-08-31赵国玺
赵国玺
河南省息县第二人民医院骨科 河南息县 464300
腰椎间盘突出(Prolapse of lumbar intervertabral disc,PLID)作为骨科常见病,患者多以腰腿疼痛为主要表现[1]。目前,手术是该病治疗中主要方法,其中显微内镜下后路腰椎间盘切除术(Micro endoscopic discectomy,MED)作为常见术式,虽可一定程度缓解患者疼痛,改善腰椎功能,但该术式创伤大,极易损伤患者脊神经,还会引发诸多并发症,影响疾病转归[2]。近年来,经皮椎间孔手术在PLID 治疗中逐渐开展,凭借出血少、创伤小等优点受到了患者、医生一致青睐[3]。鉴于此,本研究将比较经皮椎间孔镜手术与显微内镜下MED 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注[伦审2017(081)号],选择2017 年7 月~2018 年6 月本院收治的114 例PLID 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均57例。观察组:女27例,男30例;病程6 个月~11 年,平均(6.21±1.07)年;年龄34~75 岁,平均(57.98±4.13)岁。对照组:女24 例,男33 例;病程8 个月~13 年,平均(6.26±1.12)年;年龄36~78 岁,平均(58.10±4.11)岁。两组一般资料相比(P >0.05),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由X 线、磁共振、CT 等检查确诊为单节段PLID;②接受至少3 个月保守治疗但无效;③精神正常、依从性好;④可耐受MED 手术。
1.2.2 排除标准
①腰椎结核、腰椎不稳或合并腰椎间盘炎症;②存在出血倾向;③严重肝、肾功能障碍;④未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方法
对照组接受显微内镜下MED,实施硬膜外麻醉:患者取俯卧位,向病变棘突间隙刺入9 号注射针头,于C 臂机下透视定位,取长约16mm 正中切口,将导针沿棘突旁插入,于病变节段上位椎板下缘固定针尖,将扩张管、工作通道置入,并将工作通道固定,对通道内椎板外软组织进行清理,将椎板间隙、黄韧带显露,将黄韧带在椎板下附力点推开,将部分椎板下缘咬除,对黄韧带实施切除处理,将硬膜、神经根显露,对椎间盘、增生骨赘进行切除,完成神经根管探查,若神经根管狭窄则实施扩大处理,反复冲洗,止血、缝合。观察组行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患者取俯卧位,实施局部浸润麻醉(0.25%利多卡因),随后于X 线透视下,标识椎间盘侧位线及上缘水平线,定位穿刺点;成功后将导棒头端定位于棘突中线、后上缘,根据病变椎间盘下椎体位置调整进针方向,待针尖自腰椎间孔进入病变节段椎间盘后,退出针芯;以导丝为中点切开皮肤,长约7~8mm,插入扩张导棒对手术通路进行扩张,将导管取出,插入磨钻,绞除下位椎体上关节突处的外侧缘骨质;置入直径5mm、6.5mm及7.5mm 的磨钻,逐渐扩大椎间孔,置入工作套管,切除突出、游离、脱出的髓核组织,随后松解神经根并进行探查,满意即取出椎间孔镜、工作套管,缝合切口。
1.4 评价指标
(1)围术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及住院时间。(2)疗效:术后6 个月,以MacNa 评分法[4]评估两组疗效,优:术后直腿抬高增加75°及以上,腰腿痛感消失,肌力正常;良:术后直腿抬高增加40°~74°,腰腿偶有痛感,肌力4 级;可:术后直腿抬高增加20°~39°腰腿痛减轻,肌力3 级;差:未达到上述标准。依据优良率之和计算优良率。(3)疼痛程度及腰椎功能:术前、术后6 个月时疼痛程度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评分范围0~10 分,评分高则疼痛剧烈;腰椎功能采用Lehmann 腰椎功能评分评估,评分范围0~100分,评分高则腰椎功能恢复好。
1.5 统计学方法
用SPSS23.0 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疗效)以n 和% 表示,用χ2检验,若期望值<5,采用连续校正卡方检验;计量资料(围术期指标、VAS 评分、Lehmann 评分)以“”表示,用t 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围术期指标 见表1
表1 两组围术期指标对比()
表1 两组围术期指标对比()
2.2 临床疗效 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n(%)]
2.3 VAS 评分、Lehmann 评分 见表3
表3 两组VAS 评分、Lehmann 评分对比(,分)
表3 两组VAS 评分、Lehmann 评分对比(,分)
注:与同组术前相比,★P <0.05
3 讨论
PLID 是指外力作用导致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突出,压迫相邻脊神经根,引发下肢麻木、腰痛、瘫痪等症状,对患者身心健康及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5]。经研究发现,PLID 的发生与劳动强度、外伤等因素有关,机械压迫、神经根微循环障碍为导致腰椎间疼痛的重要原因[6]。目前,显微内镜下MED 作为常规手术的方法,较开窗手术而言,能够取得相似疗效,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但其极易破坏后方脊柱张力带及脊柱骨性结构,引发神经根、腰背部疼痛,不利于患者身体恢复,降低生活质量[7]。
经皮椎间孔镜手术近年来已广泛运用PLID 治疗中,且取得较好疗效。该手术方式能够通过将脱垂或突出增生骨质及髓核彻底清除,以此帮助患者神经压力解除,消除疼痛。手术中将致压物取出,再对神经根实施减压处理,且于局麻下实施手术,利于保障患者清醒状态,避免麻醉风险。另外,经皮椎间孔镜手术对椎旁肌肉、韧带损伤小,不牵拉硬膜、神经根,且未破坏腰椎后方骨性结构与肌肉,有利于维持脊柱稳定性,减少神经根损伤及术后并发症。相关研究表示[8],该方式治疗PELD 能够消融脱垂髓核组织,又能够保持已退变髓核组织在椎间盘内热凝成型,对破裂纤维环起到修复作用,进而保留患者椎间盘功能。同时该手术经腰椎间孔将套管置入椎管内,可缩小手术切口,且于镜下操作可对出血点进行清晰观察,并能更好保护周围组织,继而控制术中出血量,缓解疼痛[9]。本研究显示,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优良率高,术后VAS 评分更低,Lehmann评分更高,由此可见,较显微内镜下MED 相比,经皮椎间孔镜手术用于PLID 治疗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利于减轻神经根损伤,快速缓解患者疼痛,促进患者肌力恢复,改善、稳定腰椎功能。齐晓丹[10]等研究中证实,与显微内镜下MED 相比,经皮椎间孔镜手术用于PLID 治疗中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减轻对患者日常生活的不利影响,与本次研究结果较为相似。
综上所述,PLID 患者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效果较好,可减小手术创伤,减轻疼痛,改善腰椎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