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旅游驱动下乡村旅居探索
——以文化遗产为特色的乡村住宿类项目

2021-08-31王瑞雪黎筱筱WANGRuixueLIXiaoxiao

世界建筑 2021年8期
关键词:民宿文化遗产特色

王瑞雪,黎筱筱/WANG Ruixue,LI Xiaoxiao

0 引言

我国乡村文旅产业在新农村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经过30 多年发展,成为了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从最初的“农家乐”“渔家乐”及民俗村等,快速过渡到乡村度假综合体,在今天主客共享的乡村旅居时代,个性、深度、全方位的产品备受市场青睐[1-3]。近年来,在乡村地区开始出现以文化遗产资源,如文物建筑、文化景观、自然遗产等的保护利用为核心,以提供当地文化与生产生活方式体验为特色的住宿类项目,它们以满足当下人们乡村旅居对深度体验的需求为核心,对所在地社区文化传承和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引导作用,符合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文化强国建设战略的核心要求,因此,已迅速成为乡村旅居时代的新宠。

1 国内外发展概况

国外很早就认可了旅游作为文化遗产的最佳保护利用方式,早在1972 年 《世界遗产公约》中,就承认世界遗产存在多种现有和潜在的利用方式,将旅游基础设施纳入《世界遗产名录》申报内容[4-5]。为了贯彻和落实欧洲委员会成员国部长委员会关于农村地区的建议(2002),欧洲委员会制定了欧洲乡村遗产评价指南,乡村遗产项目已成为欧洲委员会重点专项。

整体上看,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以乡村文化遗产为特色的住宿类项目开发相对较早,且形态多样。西班牙在1928 年成立了皇家旅行驿站服务机构Parador 城堡酒店集团,精选各省份的古城堡建筑进行改造[6];同时,西班牙的民间乡村旅馆从1992 年的36 家快速增长到2004 年的上万家[7-8],西班牙法律对民间乡村旅馆资质有所规定,要求必须是50 年以上历史的老房子,在此基础上发展出这一规模。英国政府从1985 年开始就陆续将超过350 座具有历史价值意义的庄园、花园等纳入到国家信托的保护计划中,并将其中许多庄园改成了庄园酒店[9-11]。日本作为“民宿”概念起源的国家,其民宿于15 世纪随登山、滑雪、游泳、温泉等乡村旅游度假的出现而衍生发展起来,这些民宿保留了日本传统的文化生活方式,且很多都已经成为重要的文物建筑[12]。而韩国一直非常支持以“韩屋”等传统建筑开发民宿的行为,“韩屋”民宿以提供韩国传统式样和风格的住所,以及茶道体验、制作陶器、韩国传统民俗游戏等文化活动为特色[13]。

我国以乡村文化遗产为特色的住宿类项目无论在概念还是实践上虽刚刚起步,但已成为社会热点。

据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共享住宿发展报告》显示,2019 年,我国共享住宿行业的交易规模约为225 亿元,其中乡村民宿已经成为热点之一[14-15];据途家网分析,该平台上线乡村民宿房源已增至31 万套,其中文化自然遗产地、热门乡村、风景名胜地3 类地域的乡村民宿更受消费者欢迎[16]。

结合调研进一步发现,我国以乡村文化遗产为特色的住宿类项目在开发运营上主要呈现以下特征:

第一,主要选址于遗产资源丰厚且旅游产业发达的地区。我国比较有影响力的此类项目集中分布在浙江、安徽、云南等旅游产业较发达的省份(表1)。

第二,开发运营上以文化遗产为核心吸引。文化遗产由于其固有的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而成为现代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吸引物。具体项目分别以世界遗产(或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传统村落、乡村历史建筑等不同类别的文化遗产为核心要素(表1)。

第三,以传统生产生活为特色体验内容。在充分保护古建筑的同时,此类项目对中国文化及当地文化进行深入挖掘,以传统生产生活为体验内容,开创了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旅游相结合的发展模式,这促使了更多人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如四川丹巴罕额庄园里有嘉绒匠人艺术工作室,工作室的匠人由国家级、省级、州级非遗传承人组成,庄园还有多个非物质传承体验项目:传统石切技艺、传统土陶制作、传统木版画、印制经幡、嘉绒手工艺刺绣等,客人还可以免费观摩藏式酿酒技艺。

第四,注重营建与社区的亲密关系。通过文化交流、人才培育和就业带动的方式,与原住民建立了亲密关系。如大理喜林苑设置了图书馆、健身房等公共空间,所有公共设施对居民免费开放,每周末举办英语角、开放运动课等吸引村民融入;山东荣成海草房唐乡酒店与当地渔民形成合作,共同开发渔民体验活动;北京瓦厂乡村精品酒店对雇佣的当地酒店服务人员进行英语培训、国际礼仪培训等。

第五,积极打造一站式乡村度假体验模式。能否为游客提供完整的乡村度假体验成为其成功的关键,国内大多数此类项目均提供了定制化、组合化的乡村度假系列产品套餐。

综上可见,以乡村文化遗产为特色的住宿类项目的发展与文化旅游的历史发展密切相关,并随现代文化旅游产业的布局而布局。其中,我国此类项目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且特色鲜明。

1 英国约克郡乡村庄园

2 日本传统民宿

3 韩国“韩屋”民宿

表1 我国以乡村文化遗产为特色的住宿类项目(部分)的分布及核心遗产要素情况(统计、制表:王瑞雪)

2 类型分析

结合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针对以文化遗产为特色的乡村住宿类项目开展的两批示范项目的申报材料来看,按照旅舍所利用建筑的遗产属性,基本可分为:文物建筑改造利用类项目、传统(乡土)建筑改造利用类项目、新建地域性建筑类项目3 个子类型[17-18]。其中,文物建筑改造利用类项目主要是指对乡村历史文物建筑进行适度利用或改造的住宿类项目;传统(乡土)建筑改造利用类项目是以乡村文化遗产源作为核心吸引物,对其范围内或周边传统(乡土)建筑进行适度改造利用的住宿类项目;新建地域性建筑类项目是以乡村文化遗产资源作为核心吸引物,在其范围内或周边新建地域性建筑,在延续地方特色的基础上进行适应性创新。

2.1 文物建筑改造利用类项目

该类型代表项目有四川丹巴罕额庄园、青普文化行馆·南靖土楼、云南大理喜林苑·杨卓然院等,它们依托千年古碉群、福建客家土楼、喜洲白族民居古建等文物建筑遗产,进行酒店式的适度利用或改造,既能为游客提供一种特色的旅居空间,又赋予该类建筑遗产教育、现代旅居、文化体验等多重价值,让其重获新生,融入现代生活。

2.1.1 以千年古碉群为特色的四川丹巴罕额庄园

丹巴罕额庄园位于四川省甘孜州丹巴县中路乡呷仁依村,遗产要素为丹巴古碉群。2006 年丹巴古碉群被评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被列入《中国世界遗产预备名录》。

4 丹巴庄园(图片来源:丹巴罕额庄园)

庄园以独特的藏式房屋建筑、如画的风景和宜人的气候闻名于世。庄园致力于保护和传承嘉绒藏族传统建筑风貌和礼仪,结合传统建筑的特色及构造,保留了当地原生态风土人情,将嘉绒藏族非遗博物馆活态融在建筑里,让客人感受并体验到传统民风民俗,并为研究和爱好嘉绒文化的学者提供研究资料,为当地人提供作为传习传统文化的培训和学习基地。2018 年初被评为第二批四川省省级示范休闲农庄。

2.1.2 以客家百年土楼为特色的青普文化行馆·南靖土楼

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规划的“风水”理念和“天人合一”的理念,被誉为“神话般的山区建筑”。2008 年,福建土楼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青普文化行馆·南靖土楼改造了5 座明清民国时期的土楼建筑。为表现客家人生生不息的精神,也为再现百年土楼的风貌,青普设计师将古建的每块木头编号、拆卸、重组,经反复修改,最终得以完美呈现。秉承着回到原初的文化韵味,在建设行馆的时候,保留了土楼原有的土质样貌,也扩充了内庭院的空间,沿溪打造的文化行馆,将传统的客家文化理念与现代生活完美融合。

2.1.3 以喜洲白族民居古建为特色的大理喜林苑·杨卓然院

喜林苑·杨卓然院位于云南大理喜洲古镇,原为喜洲商帮八中家之一杨卓然先生的宅邸,是喜洲重点保护民居建筑,被称为“中国白族民居建筑史上的一朵奇葩”,并于2001 年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喜林苑团队非常重视老房子本身的文化故事,对原有建筑进行了良好修缮、设计,将建筑格局、建筑外观与装饰细节一一保留。其主要经营活动是将遗产建筑作为一处教育营地,集住宿、公共活动、教育为一体,具体开设有饺子制作课、喜洲粑粑制作课、中餐和白族菜厨艺课、白族三道茶表演等烹饪类研学活动,同时,还组织喜洲早市游、喜林苑小游、大理古城游、乘马车游喜洲、巍山一日游等主题游线,为当地提供了将遗产院落保护与发展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

5 大理喜林苑第一个院子

6 大理喜林苑露台下院子

2.2 传统(乡土)建筑改造利用类项目

该类型代表项目有北京瓦厂乡村精品酒店、安徽猪栏酒吧乡村客栈(碧山店)、阳朔秘密花园和山东荣成海草房唐乡酒店,它们分别以长城、黄山、桂林山水和古村落等为特色,分别选用了遗产范围内或周边的传统建筑进行适度改造。

2.2.1 长城脚下的北京瓦厂乡村精品酒店

北京瓦厂乡村精品酒店位于北京市怀柔区北沟村,由废弃琉璃瓦厂改造,位于世界文化遗产慕田峪长城的建设控制地带内。建筑在具体设计中,坚持与大自然、与长城景观最大限度融合,推进植树种草绿化,对周围环境进行修复,将每一间房面北开窗,以使每个客房均能看到长城景观。同时,酒店还坚持环保理念,不提供任何塑料制品,不提供塑料瓶装水,提供的用品均是本土手工制作的物品,如手工制作的草拖鞋。

2.2.2 黄山脚下的安徽猪栏酒吧乡村客栈(碧山店)

猪栏酒吧乡村客栈(碧山店)位于安徽省黄山市黟县碧山村,遗产要素为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碧山村。黄山是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国家5A 级旅游景区。猪栏酒吧乡村客栈(碧山店)同时位于黄山最美乡村旅游度假游线的碧山节点上(安徽省黄山市黟县碧山村)。

客栈至今已成功接待全世界130 多个国家的游客,被写入全球权威旅游指南《孤独星球》(Lonely Planet)。该客栈原为清末民初超过百年的传统徽派建筑,在经营过程中注重对徽州乡土文化的继承和传承,收集当地村民的老家具、老物件作为室内装饰,公共空间和客房都充满“乡土气息”;改良了当地美食作为民宿的餐饮,采购当地村民自种自产的农副产品等等。

2.2.3 位于“阳朔山水甲桂林”中的秘密花园

阳朔秘密花园原是广西阳朔旧县村清代黎氏宗祠后面的古民居,经南非建筑师伊恩·汉姆林顿(Ian Hamlinton)改造而成。旧县村位于世界自然遗产桂林山水漓江的支流遇龙河畔,即桂林山水中最为美丽的一段,享有“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的资源优势。2014 年,阳朔县接待游客1200 多万人次,实现连续3 年接待游客超过千万人次。2015 年4 月,全球最大的旅游网站之一猫途鹰网站揭晓“2015 旅行者之选——全球最佳目的地”榜单,阳朔位列前10。目前,“秘密花园”是TripAdvisor 网站上的“明星房源”,吸引着全世界的游客。“秘密花园”的成功影响了当地居民自发参与对老房子的保护和修复,也吸引着很多外国游客旅居阳朔共同参与“地球村”的建设。

7 瓦厂酒店院落景观

2.2.4 在历史文化名村里体验海草房居住的唐乡酒店

荣成海草房唐乡酒店位于东楮岛村内。东楮岛2007 年入选国家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命名的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12 年入选首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海草房具有“冬暖夏凉、居住舒适、百年不腐”的特点,是渔家生态民居的活标本。据统计,东楮岛村现有海草房144 户、630 间,其中有10余栋是明朝万历年间的。

唐乡酒店聘请了当地对传统技艺非常了解的建筑师,对废弃海草房进行了修缮,传承再现了海草房建筑技艺和传统工艺,依托当地特色乡村旅游资源,还原了传统渔民生活方式,打造“一房一世界,一院一主题”的特色居住空间,与当地渔民形成合作,共同开发渔民体验活动;结合东楮岛天然景色,打造海滨惬意生活,创造出一种新旅游模式,受到越来越多旅游达人欢迎。

2.3 新建地域性建筑类项目

该类型代表项目有组建藏族传统建筑公司的香格里拉松赞绿谷酒店、峨眉山欢喜无厌·拈花溪精品温泉民宿,非常重视对地方特色的延续,同时又引入新的创新。

2.3.1 组建藏族传统手工艺团队的松赞绿谷酒店

松赞绿谷酒店位于云南省香格里拉县松赞林寺旁。松赞林寺是一所藏传佛教寺院,为川滇一带的黄教中心,寺内珍品收藏物众多,被誉为“小布达拉宫”,又有“藏族艺术博物馆艺术博物馆”之称。

为了还原藏区最传统的藏民房屋,松赞酒店的创始人专门组建了当地手艺人的专业团队。目前,长期为松赞酒店工作的手艺人有130 人左右,涵盖铜匠、木工、石匠、陶匠、漆匠等诸多工艺。松赞绿谷酒店就由当地300 多位传统工匠共同施工改造而成。酒店采用了藏区最传统的民间造房手法,既看不到一颗钉子,也没有裸露在外的钢筋水泥,建筑材料均来自于当地。而酒店的内部陈设,如随处可见的藏式家具、饰品、铜器唐卡,以及传统的酥油茶糌粑等均由当地手艺人亲手制作。

2.3.2 峨眉山欢喜无厌·拈花溪精品温泉民宿

峨眉山(部分)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地势陡峭,风景秀丽,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称。欢喜无厌·拈花溪精品温泉民宿位于峨眉山麓,将佛教文化与峨眉山文化融入民宿布局中,是目前峨眉山麓度假区唯一的小型精品民宿。民宿遵循“峨眉山文化”和“佛教文化”的融合,民宿建筑风格和装修装饰风格体现浓厚的佛教、禅茶文化风格,邀请当地手工艺者及台湾艺术家为酒店订制各类家具及装饰物,房间以佛法禅宗理念命名。该民宿还邀请高僧修禅、讲经,开展各类禅茶、佛教文化讲座论坛以及禅茶、花艺等主题展览活动,融合当地美食元素创意养生定食。

3 展望

综上,国内外兴起和发展的以文化遗产为特色的乡村住宿类项目集遗产教育、文化交流、自然疗愈、休闲娱乐等功用于一体,对发展乡村产业、传承乡村文化、改善乡村风貌、提升村民收入等有着积极的作用,对乡村文化遗产保护和新农村建设来说是一种很好的尝试。在乡村旅居、微度假等市场驱动,以及国家乡村振兴、文化强国建设等战略加持下,以文化遗产为特色的乡村住宿类项目未来可期。

11 松赞绿谷酒店全景

12 松赞绿谷酒店工匠

关于它的理论和实践都还处在探索和起步阶段,在其未来的发展中仍然将有许多问题需要注意。第一,虽然人们逐渐认识到乡村文化遗产的价值,保护力度不断增强,然而我国乡村地区“空心化”问题仍然普遍,许多民居建筑常年失修或无人居住,特色文化缺乏有效传承,导致此类项目的开发需投入巨额的保护或修缮成本。第二,需要平衡文物建筑、传统(乡土)建筑或新建地域性建筑与厕所冲水、排污排水、照明取暖等现代化需求之间的矛盾。项目开发者既要遵循文物建筑原貌保护要求,做到对文化遗产真实性和完整性的保护,又要重视人们对旅居的舒适需求,所以对建筑改造要格外谨慎,避免因片面追求盈利而导致建筑本体的文化信息和元素受到破坏;第三,许多乡村古建产权划分不清,归家族私有,而这些家族成员之间关系复杂,且没有能力也不愿意投入资金维修,项目开发者在这种产权不明的情况下进驻开发,需投入大量资本,且风险极大;第四,文物建筑、传统(乡土)建筑或新建地域性建筑所需原材料、原工艺要求严格,而整体上,我国传统建筑工匠队伍消失迅速,大量的传统建筑修复面临困境,亟需加强传统建造技术的传承发展;第五,项目建设如何平衡与周围建筑、村落风貌保护的关系,如何引导当地村民,如何合作共赢成为未来项目运营的一个命题;第六,不同于传统的酒店或民宿,以文化遗产为特色的乡村住宿类项目需要熟悉文化遗产、文物建筑、文化旅游、乡村振兴、旅舍运营等多层面理论与实践的综合人才,特别是在旅舍后期运营过程中,这类人才非常稀缺。

猜你喜欢

民宿文化遗产特色
孪生院子民宿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东胡林民宿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Tough Nut to Crack
你是民宿达人吗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