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Z/T 73016《针织保暖内衣絮片型》新旧标准差异分析
2021-08-31毛佳明史雨晴
毛佳明,陈 良,史雨晴
(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纤维检验所,上海,200040)
0 引言
一直以来,针织保暖内衣都是深受消费者欢迎的纺织产品。发展至今,市面上各种类型的针织保暖内衣产品层出不穷,其中絮片型针织保暖内衣也成为他们中的一种热门品类。为了更好地适应絮片型针织内衣产品市场的发展需求,我国及时制定了FZ/T 73016—2020《针织保暖内衣絮片型》标准(以下简称新版标准),且已于2021年4月1日开始实施。新版标准对比旧版FZ/T 73016—2013《针织保暖内衣絮片型》标准(以下简称旧版标准),在产品的术语和定义、产品适用范围、内在质量及外观质量等各个方面都做了完善和修改。本文主要对新旧版标准之间的差异进行比对和分析,希望研究结果可以帮助广大技术工作者直观地了解标准和应用标准。
1 适用范围、术语及号型
1.1 适用范围
新版标准修改了适用范围,明确要求保温率需达到45%及以上的絮片型针织保暖内衣才适用本标准。相比旧版标准,更加精准地定义了絮片型针织保暖内衣的保温性能。此外,新版标准明确不适用于年龄在36 个月及以下的婴幼儿服装,对适用人群的年龄范围做了更加明确的划分,相关从业者在使用该标准时需引起注意。
1.2 相关术语及定义
新版标准增加了“絮片型针织保暖内衣”的术语,并赋予了明确的定义,即:填充物是以散纤维为主要原料形成的、具有一定结合力且厚度均匀的片状物的针织保暖内衣。清晰的定义可以让标准使用者及从业人员能够更好地将絮片型针织内衣与非絮片型针织保暖内衣区分开来,有效地保证了标准使用时的精准性。
1.3 号型
新版标准号型既继续沿用了GB/T 6411 或GB/T 1335(所有部分),同时为了紧跟时代发展,满足各类不同身型人群的需求,又增加了超出标准范围的号型所能遵循的准则,即:“超出标准范围的号型标注按标准规定的跳档原则依次递增或递减”。
2 产品质量要求
2.1 内在质量
2.1.1 调整基本安全技术指标要求
甲醛、pH值、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异味这4个项目在新版标准中仍按照GB 18401—2010《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规定执行。相比旧版标准,新版标准增加了儿童产品需要符合GB 31701—2015《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相关规定的内容,也是紧跟目前标准制定的趋势,将儿童产品与成人产品的考核指标做了明确的区分。
2.1.2 更改纤维含量执行标准
新版标准要求纤维含量按GB/T 29862—2013《纺织品纤维含量的标识》执行,更改了旧版标准要求纤维含量按FZ/T 01053—2007《纺织品纤维含量的标识》执行的规定(实际上,GB/T 29862—2013是FZ/T 01053—2007 的升级版本,工信部也已于2017 年发布23 号公告废止了旧版标准FZ/T 01053—2007)。
2.1.3 色牢度指标
在色牢度方面,可以看出产品的部分色牢度指标在新版标准中要高于旧版标准,具体对比情况见表1。由表1可知:在耐水色牢度方面,优等品的沾色色牢度指标相比旧版标准提升半级,由≥3~4级调整为≥4 级;耐皂洗色牢度维持旧版标准中的考核指标不变;在耐汗渍色牢度方面,优等品的沾色色牢度指标相比旧版标准提升半级,由≥3~4级调整为≥4级;在耐摩擦色牢度方面,合格品的耐湿摩擦色牢度指标相较旧版标准要求更高,由≥2~3(深2)提升至≥3(深2~3),与一等品的耐湿摩擦色牢度要求一致。此外,新版标准不再考核本色及漂白产品的耐水、耐汗渍、耐摩擦和耐皂洗色牢度,这对于非染色产品在色牢度方面的考核上显得更为合理。
表1 FZ/T 73016—2020与FZ/T 73016-2013色牢度指标对比
纺织品色牢度是较易出现问题的考核项目,色牢度差的产品会出现沾色、掉色等情况,不仅影响产品的美观程度,掉落的染料还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因此各生产企业在新版标准实施后应注意相应指标的提升情况,及时调整技术要求,做好产品质量把控。
2.1.4 提升水洗尺寸变化率考核指标
为了更好地保障消费者日常使用时产品的耐用度,新版标准对水洗尺寸变化率项目的考核,除优等品外,一等品和合格品的水洗尺寸变化率都做了一定的提升,其中:一等品的水洗尺寸变化率,直向由原来的(-7.0~+2.0)修改为(-6.0~+2.0),横向由原来的(-8.0~+2.0)修改为(-7.0~+2.0);合格品的水洗尺寸变化率,直向由原来的(-9.0~+2.0)修改为(-8.0~+2.0);横向由原来的(-10.0~+2.0)修改为(-8.0~+2.0),具体对比情况详见表2。虽然测试方法依旧按GB/T 8878—2014《棉针织内衣》规定执行,但其中的洗涤程序相关标准GB/T 8629—2017《纺织品试验用家庭洗涤和干燥程序》已于2017 年12 月做了相应的升级和修订,因此新版标准中洗涤程序参照最新版标准是十分合理的。
表2 FZ/T 73016—2020和FZ/T 73016—2013水洗尺寸变化率指标对比
2.1.5 透湿率、保温率、起球等性能指标
透湿率、保温率、起球这3 项性能指标值在此次修订中并未做相应的变动,依然保持旧版标准的考核要求,仅对部分细节进行了修改。其中,透湿率和保温率增加了取样部位的说明。由于絮片型保暖内衣中局部加贴片的部位不能完全代表整件内衣所具备的性能,因此新版标准中明确局部加贴片织物的部位除外,也提升了取样考核时的合理性;保温率测试方法旧版要求按GB/T 11048—1989《纺织品 生理舒适性 稳态条件下热阻和湿阻的测定(蒸发热板法)》方法A 规定执行,而新版标准要求参照附录A的规定执行,主要的测试方法未做较大的变动,但对测试过程和相应测试设备做了修订,使其变得更加完整和详细;新版标准更加准确地明示了起球的考核部位,且起球仅考核外层面料的正面,对起绒、磨毛织物的起球依旧不予考核。
2.1.6 其他内容
新版标准不再考核产品的顶破强力。由于内衣类产品没有外穿的需求,因此此次标准修订时删除了对顶破强力的考核要求,也使标准在实际运用时变得更为合理。
新版标准增加了洗后外观质量的考核内容。要求按标准中水洗尺寸变化率测试方法进行洗涤,并对絮片填充物洗后是否分布均匀提出相应的要求,且不允许有明显的起皱及变形现象。显然,标准新增的这项考核内容是十分必要的,对消费者实际使用产品水洗后的耐用度做了明确的要求,因为如果填充物部分水洗后分布不均匀,也会影响到产品最终的保温性能以及穿着时的舒适度。
2.2 外观质量
2.2.1 表面疵点内容的增加
新版标准添加了缝制疵点的要求,因为这类疵点容易影响服装的美观程度和缝制牢度,也是各类针织产品常会出现的质量问题。
2.2.2 缝制规定的变化
在缝制规定方面,增加了絮片填充物需全身铺填、厚薄一致的要求,但同时也考虑到部分产品由于某些设计特点无法达到以上要求,故新版标准也对于类似特殊设计情况除外作了补充说明规定。此外,标准阐明针迹密度可根据自身产品薄厚情况自行规定的方法,提升了企业在产品设计和生产中的自由度,使企业能够更好地去执行产品标准。
2.2.3 规格尺寸偏差的要求
相比旧版标准,新版标准在规格尺寸偏差上做出较大的调整和变化。从原先分别对儿童、中童和成人进行考核,修改合并为同一种考核指标,并将其分档为长度方向(衣长、袖长、裤长、直裆)和宽度方向(1/2胸围、1/2臀围、横档),且对于长度方向又细分为≥60 cm 和<60 cm 的考核内容,对现今主流内衣产品来说,这样的划分显得更为合理。
2.2.4 原材料要求
此次标准修订还增加了对于里料、衬布以及内胆衬布等一系列原材料的规定,这也是对消费者在实际穿着和使用时的舒适程度提出了要求。
2.3 其他变化要求
2.3.1 抽样规则
标准降低了随机采样的数量要求,由原先的5件减少至4件。
2.3.2 产品使用说明
在产品的使用说明方面,新版标准明确要求儿童产品除符合GB/T 5296.4—2012《消费品使用说明 第4 部分:纺织品和服装》的要求之外,还需按GB 31701—2015《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规定执行。这是自GB 31701 安全技术规范出台后各类纺织产品针对儿童纺织产品所增加的新要求,而成人产品仍按GB/T 5296.4的要求执行。
2.3.3 判定规则
增加了“抽样时如出现检验数量少于批量判定的件数时,进行单件判定的规定”。此外,还增加了其他方面的判定规则,不允许出现严重影响服用性能的缺陷。该条款也是针对消费者的最后一重保障,当出现标准中未提及的严重质量缺陷时可避免生产企业损害消费者应有的权益。
3 结论
(1)新版标准顺应了保暖内衣产品的发展趋势,及时根据企业生产工艺的变化和消费者的切身需求进行了标准升级。
(2)在产品的内在质量方面,新版标准提高了部分项目的考核指标,删除了对于实际穿着影响较小的物理性能项目,增加了针对产品洗后外观的考核,以求更加贴近日常生活中产品的使用情况。
(3)在外观质量方面,标准对于疵点、缝制以及原材料的考核都提出了新要求,各大生产企业应引起重视,做好质量把关工作。
(4)新版标准补充并完善了相关术语定义、适用范围、号型规则、产品使用说明等内容,相比旧版标准,更加严谨和细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