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测度研究
2021-08-31王新芳王晓华
王新芳,王晓华
(咸阳师范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陕西 咸阳 712000)
一、引言
农业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根本,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效途径。近些年来陕西省农业农村发展呈现出新的增长点,农村基础设施、社会保障等条件大大改善,粮食产量逐年攀升,城乡差距不断缩小。但农业可持续发展也面临很大挑战,比如,主体竞争力较弱,农副产品品种单一,抗风险能力弱,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不够紧密,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等等。农业只有通过与二三产业融合、渗透,才有可能拓展产业发展空间,进行资源最优配置,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基于以上原因,本研究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切入点,深入分析陕西省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程度和融合效果。以期为有效促进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农业产业升级提供有益参考。
二、文献回顾
国内学者已开展过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的测度研究,主要有三种思路:一是冯伟[1]、王玲[2]、刘鹏凌[3]等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基本内涵出发,采用综合评价的思路,提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采用熵值法、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主成分分析法等方法对融合度进行测算。二是罗祎[4]构建模糊物元评价模型,收集了全国31省面板数据,对我国及各省市的融合发展值进行测算、时序分析和空间分析。三是李爱军[5]、魏哲[6]、于晓秋[7]等运用灰色关联法、Herfindahl指数法分析了农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情况。
国内学者关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研究,虽然在方法和实践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研究还处在表层,并且已有的研究更多的是针对某一区域展开的,无法进行有效拓展。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虽能相对全面地评估某一地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度,但以国内绝大多数地区的数据统计情况来看,其涉及的指标难以通过规范的途径获得,适用范围较小。且对陕西省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的测度研究很少。因此本研究从陕西省农业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出发,构建陕西省农业三产融合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相关统计数据,科学地测度出陕西省农业三产融合水平。
三、陕西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测度分析
(一)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在借鉴相关学者研究方法的基础上,结合陕西省的实际和农村产业融合的内涵,按照系统性、科学性、稳定性、可测性等原则,从产业融合行为和融合效果两个层面,构建了陕西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1.融合行为
对融合行为的测度指标选取了3个二级指标,分别是:农业产业链延伸、农业多功能性发挥及农业与服务业融合。基于数据可获得性,选取乡村旅游年收入、全省涉农贷款余额和化肥施用强度等9个指标作为三级指标。
2.融合效果
农业产业融合的最终目的是促使农民增收,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对融合效果的测度指标选取了2个二级指标:农业增收与就业、城乡一体化。选取了农村非农就业比例、城乡居民收入比、城镇化率等6个指标作为三级指标。
(二)数据来源和指标权重确定
1.数据来源
本研究的基础数据主要来自2010—2018年《陕西省统计年鉴》《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国农村统计年鉴》,其中就业相关数据来自《中国人口与就业统计年鉴》。相关指标一部分是基础指标,另一部分指标是对基础指标进行计算整理得出。
2.指标权重确定
目前关于权重的确定方法主要有两大类,主观赋权和客观赋权。较常用的主观赋权法有层次分析法、专家调查法和二项系数法等。客观赋权法主要有主成分分析法、熵值法、多目标规划法等。其中熵值法用得较多,和主观赋权法相比,熵值法赋值更加客观,同时具有较强的数学理论依据,因此本研究选用熵值法对评价指标赋予权重。
熵值法是指用来判断某个指标的离散程度的数学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 假设选取n年数据作为样本,选取m个评价指标,Xij表示第i年的第j个评价指标值(i=1,2,…,n;j=1,2,…,m)。
(2)指标的标准化处理。由于各指标的计量单位不统一,首先要进行标准化处理,即把指标的绝对值转化为相对值。对于正向指标,数值是越高越好,负向指标是数值越低越好,因此对于正负向指标需要用不同的算法进行数据标准化。
其中Mj为该项指标的最大值,mj为该项指标的最小值。
由于后面要进行对数运算,要求标准化的值必须大于0。如果标准化后的值有小于或等于0的问题,可以通过对标准化数值进行平移来解决。
(3)计算第j个指标下,第i年的特征比重:
(三)评价结果分析
本研究利用熵值法确定的指标权重如表2所示。通过加权求和,计算各年融合行为二级指标B1、B2、B3测度值和融合效果二级指标B4、B5测度值,然后逐步加权计算出历年的农业产业融合程度A1、融合效果A2测度值,以及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的综合评价得分P,结果如表3所示。根据表3中的数据绘制出2010—2018年陕西省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评价二级指标得分对比图(见图1)以及2010—2018年陕西省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对比图(见图2)。
表2 陕西省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各个层级权重
表3 2010—2018年陕西省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得分
图1 2010—2018年陕西省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评价二级指标得分对比
由图1可以看出,农业与二三产业的融合水平总体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特别是随着2015年和2016年国家陆续出台《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政策文件后,2016年后的相关指标也呈现出较大的上涨幅度。但纵观历年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差异性也很明显,具体情况如下:
1.农业产业链延伸
农业产业链延伸逐年上涨趋势明显。陕西从南到北纵贯三个气候带,农产品资源丰富,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对促进农民增收、缩减城乡差距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要不断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和附加值,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2.农业多功能性发挥
2015年后的各年指标值均超过均值0.0066,其增速超过农业产业链延伸的指标。
3.农业与服务业融合
虽然起点较低,但近些年呈现出迅速发展的态势。这与近10年来电子商务发展,特别是农产品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有很大关系。但由于相关统计数据不完整,本研究未直接选取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额作为指标。从图1可以看出,农业与服务业融合程度较低,应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是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的助推器、是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融合器,更是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有效路径。加快农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可通过社会化服务,使一些现有技术装备相应的成果能够落地,更好地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4.农业增收与就业
总体呈现上涨趋势,但是上涨幅度较小,其均值0.0082远超其他二级指标均值。该二级指标下三级指标里,只有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值上涨的幅度较大,其他指标变化不大。
5.城乡一体化水平
该指标在5个二级指标里,变化幅度最小,均值0.0012也是5个二级指标里的最低值,表明在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城镇化方面,发展过缓。2018年全国城乡收入比是2.69∶1,城镇化率是59.58%。陕西省城乡收入比是2.97∶1,城镇化率是58.13%,陕西省的两个指标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由图2可知,2010—2018年陕西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自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发展农村产业融合以后,陕西省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近乎直线上升。从融合程度和融合效果两个方面来说,融合程度增速远大于融合效果增速,表明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措施得当,三次产业融合程度不断加深。以农业为依托,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从效果来看,融合效果并不十分显著。
图2 2010—2018年陕西省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对比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 结论
本研究通过2个二级指标和15个三级指标对2010—2018年陕西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得出以下结论:(1)陕西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但是系统内部差异较大。农业多功能性发挥增速远高于其他二级指标增速;农业与服务业融合虽然起点较低,但发展空间较大;城乡一体化水平值最小,同时变化的幅度也最小;农业产业融合对农业增收与就业水平的促进作用高于其他子项。(2)产业融合程度高于融合效果,产业融合措施得当。但是在促进农业增收与就业和城乡一体化的融合效果方面还有待提高。
(二) 政策建议
陕西省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水平逐年上升,但想要得到进一步提升,需要解决存在的问题,政策上要与以支持,下面给出相应政策建议,以便能够更好提高陕西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深度和效果。
首先,加大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力度。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突破口,以现代产业理念和金融理念,扶持一大批技术实力强、管理先进、品牌知名度高、抗风险能力强的农业产业龙头企业,提高农产品加工的深度,促进农业产业链延伸。
其次,加快构建以公益性服务为基础、经营性服务为支撑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提高农业服务业的技术、装备水平,积极引进人才,用共享的理念、创新的机制,进行资源的最大化配置,促进农业服务业规模和现代化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最后,建立城乡融合的体制机制,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根本问题是要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