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背景下,科幻教育应成为青少年“思想实验场”

2021-08-31文/周

中国科技财富 2021年8期
关键词:科幻科普新冠

文/周 群

(作者系北京景山学校语文正高级教师、北京市特级教师、中国科普作协常务理事、全国青少年科普与科幻教育推广人)

“灾难”是科幻小说的核心题材之一。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后,与瘟疫、病毒相关的科幻小说在一时间备受大众瞩目,部分中小学教师借科普科幻题材的文学与影视作品对学生及时展开了灾难教育。例如,笔者设计的《抗击病疫 初中语文创意读写练习方案》中专门为学生提供了一份科普科幻作品的书单和影单。书单中推荐的科幻小说作品包括王晋康的《生死平衡》《十字》,毕淑敏的《花冠病毒》,燕垒生的《瘟疫》等。在笔者看来,科幻作品的阅读能有效帮助学生了解人类在面对烈性传染病时所表现出的人性善恶,通过反思如何避免疫情灾难的发生等重要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从而成长为“会思想的苇草”。

应当说,语文教学以阅读和写作这种学科自身独有的方式介入2020年抗击病疫的斗争中,的确发挥了积极的导向作用。然而,站在今天的时间节点上思考疫情背景下的学校教育问题,笔者认为,当下中小学已经开展的科普科幻教育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也理应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冠疫情对人类的影响持续存在,甚至远超人们的想象:直至今日,全球疫情仍处于大流行状态,多个国家陆续出现疫情高峰。新冠肺炎疫情在改变世界、给人们生活带来明显影响的同时,也改变了全球教育的日常秩序。从目前形势看,这种改变和影响会长期存在,人类甚至要做好与病毒共存的准备。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面对且认真思考的问题是:疫情背景下,学校应该如何应对疫情带来的种种变化?我们以及我们的下一代应如何与新冠病毒相处?

我认为,科幻学者和作家于2020年发表的三篇文章值得关注,有助于一线教师对科幻教育意义、价值形成更加深刻的认识,开辟科幻教育的新路径。

第一篇是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孟庆枢与科幻作家韩松合作的《科幻对谈:科幻文学的警世与疗愈功能》。韩松认为科幻文学的魅力不仅在于讲了科学,预言科技发明,更在于作品中蕴含着强大的人文思想,关注人类自身的处境,对科技双刃剑进行质疑和反思;疫情背景下,科幻作品很重要的作用就是发挥预警功能,“防患于未然,包括不厌其烦地告诫人们,病毒入侵具有毁灭性,不要让科幻成真”。

第二篇是科幻作家刘慈欣的《新冠疫情与外星人》。在文中作者直言,人类对历史上大范围的传染病这类灾难并不陌生,“但即使如此,当疫情到来时,人类社会在各个方面都没有充分的准备,使得本来可以控制在局部范围的疫情演变为一场全球性的灾难。”刘慈欣的观点实际上对于科幻作品如何发挥预警功能形成了进一步的阐释:“新冠疫情提醒我们要避免对未来的直线思维,预测未来重大意外事件虽然困难,但科幻小说提供了一个有用的思维方式:我们可以进行思想实验,把各种可能性排列出来,至少能够帮助人们在思想和心理上做好准备。”

第三篇是南方科技大学教授吴岩、南方科技大学科学与人类想象力研究中心研究助理陈发祥撰写的《未来教育视野中的科幻教学》。作者甚至突破了新冠疫情的背景,将正在蓬勃开展的中小学科幻教育放置在教育和社会发展更大的格局中审视,强调必须将科幻教育“跟当前中国正在逐渐兴起的、有目的地使教育朝着未来导向而不是应试导向放置在一起考虑,也必须将它跟世界范围内的又一轮新技术革命(所谓‘奇点临近’)和国际关系面临重新改组(如新冠肺炎疫情出现之后的种种现象)放置在一起考虑,还必须将它跟人工智能等技术产生之后所导致的人类与知识关系的重新界定放在一起考虑。”作者认为,只有做这样的宏观思考,才能更好地把握科幻教学的意义和前途。

让我们沿着这三篇文章作者们的思路,围绕本文开篇提出的问题做更多的思考。

当我们在说探讨如何“面向未来做教育”的时候,是否首先应对“未来”有更切实的认识?在未来,发展的机遇与困难、甚至与人类的生存危机是并存的。而我们所说的未来,不仅是中国的未来,也是世界的未来、人类的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对科学兴趣的引导和培养要从娃娃抓起,使他们更多了解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形成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中国的未来教育需要我们在创新人才的培养上下大力气,而人类共同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不仅仅是当下的新冠疫情,还包括世界经济增长乏力、金融危机、发展鸿沟、环境问题、气候变化、冷战思维、强权政治、难民危机、恐怖主义和战争等全球治理难题。

如何治理这些全球性难题,处理好更大的发展格局中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和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是关键。实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美好而远大的目标“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跑才能实现”,让青少年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学习者、传播者、践行者,已经成为今天的教育工作者必须履行的职责。

站在这个高度上再审视科幻教育,我们就会认识到:相较其他类型文学,科幻更为关注人类未来,这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了巨大的想象与合作空间。我们可以通过科普科幻课程的建设,以优秀的科幻作品为载体,充分发挥其预警功能,将人类未来发展可能共同面临的各种可能性排列出来,以此作为学习的任务和情境,指导学生开展更多的“思想实验”。从已经开展的科普科幻教育实践来看,这条路是走得通的——既能培养青少年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又帮助他们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内化,进而积极做好思想、心理和行为上的准备,以应对未来的各种挑战。这样的课程也值得我们一线老师下大力气建设。

猜你喜欢

科幻科普新冠
Burst Your Bubble
做好防护 抵抗新冠病毒
新冠病毒的自白
珍爱生命,远离“新冠”
未来科幻城
My Heroes
科普漫画
科普漫画
科幻画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