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年科研人员要勇于探索科学“无人区”

2021-08-31

中国科技财富 2021年8期
关键词:无人区跨学科科学技术

文/本刊记者 陈 杰

人脑和机器是否能实现直接通讯?通用人工智能能否实现?如何实现量子计算实用化?暗能量和暗物质的本质是什么?

8月1日,深圳召开的首届“青年科学家502论坛”评选出的“十大科学技术问题”引发科学界广泛关注。这些问题由100位中国顶尖青年科学家提出并投票产生,涵盖学术界和社会共同关心的热点领域。

青年要耐得住“十年冷”

“青年科学家502论坛”由南方科技大学、腾讯公司共同主办。腾讯公司高级执行副总裁卢山表示,“502”的背后,代表的不仅是“科学探索奖”每年评选出50位青年科学家,也寓意着未来50年的前沿科学探索与突破,更寄托着对50人、50年交叉“相乘”所推动的科技、产业和社会深刻进步的期许。

“青年科学家是国家科技事业的中坚力量,他们为推动原始创新突破和响应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作出了可贵的贡献。”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十一表示,“十大科学技术问题”的提出,是我国优秀青年科学家对未来趋势的集体判断,以及他们对全球科学重大方向的思考与贡献。

陈十一强调,我国目前正处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互联网+、人工智能、5G网络,包括量子计算等新兴的概念层出不穷,中国科研的主力军一定是在座的青年科学家们。“当然,通往科学的巅峰,从来没有坦途。重大科研探索更是需要汇聚青年科学家力量、跨学科交流启迪创新,鼓励面向未来、积极探索科学‘无人区’,期待实现更多‘从0到1’的科学突破。”

“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正在加速融合,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就必须直面一些存在的科学难题。”南方科技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薛其坤表示,青年科学家和青年科技工作者应该脚踏实地,耐得住“十年冷”、经得起“冷板凳”,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协力攻克“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为国家科技创新、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跨界”解决创新中的痛点

原始创新能力不足和创新体系效能较低一直是我国科技创新领域面临的两个“痛点”,而解决之道唯有全体科技工作者尽己所能去探索科学高峰,依托于‘科学探索奖’的‘青年科学家502论坛’,其实就是这种探索的延续。

除了广受关注的“十大科学技术问题”,论坛的另个亮点是来自青年科学家与资深科学家的智慧分享和“群聊”对话。李培根、潘建伟、邬贺铨、汤超等知名院士与刘颖、吴华强、陈玲玲、陈宇翱、李铁风等“科学探索奖”获奖人同台,围绕“十大科学技术问题”、科技发展趋势和跨学科融合进行了跨界交叉对话。

“相比于前人已经做过的事情,探索前人没有涉足过的领域更重要。”潘建伟院士表示,这十大科学问题,其实就是“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情”,是科学“无人区”,如果能得到解决,将推动21世纪的科技向前迈进一大步。

陈十一院士认为,当前科学技术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空前深入,都使学科交叉、跨领域合作与系统集成创新成为重大科研探索必不可少的“加速器”。

“能与知名科学家交流对于青年科技工作者而言机会非常宝贵。资深科学家的常年耕耘、创新不辍,从深厚经验到开拓精神,都会对青年科学家带来榜样的力量和创新思维的启发。”2019年“科学探索奖”获奖人、北京大学教授刘颖表示,随着人类对世界认识的越来越全面深入,科学探索与创新既需要引入跨学科的思维方式,也需要保持对世界最本真、最纯粹的好奇心,在一些前沿、基础学科上还需要好几代科研人的接续努力。科学界的跨界交流和思想碰撞,将是这种努力很关键的一部分。

科学精神的内涵是求真,没有一个重要的科学问题或社会课题是一座孤岛。对于科技问题尤其是难题的解决,青年科学家不仅要有科学探索的智慧和勇气,更要有“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思路和行动力。

猜你喜欢

无人区跨学科科学技术
跨学科视野下的音乐表演体系研究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2021年CCF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名单(2)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跨学科前沿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掌声响起,为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喝彩
历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溯溪:溯源之舞
《无人区》点映 粉丝感叹4年没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