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董希文与油画《开国大典》

2021-08-30吴继金贾向红

人民周刊 2021年14期
关键词:开国大典油画创作

吴继金 贾向红

油画《开国大典》。此幅油画是董希文创作于1953年,靳尚谊与赵域于1972年临摹、阎振铎和叶武林于1979年修改完成,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董希文(1914—1973年)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活跃在画坛上的一位杰出的油画家。他创作的油画《开国大典》,一直被誉为“共和国成立的艺术见证”,受到了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称赞。

董希文的艺术道路

董希文生于浙江绍兴,曾在苏州艺专、杭州艺专等校学习过,后又到西南、西北地区学习创作。1942年创作了油画《苗女赶场》,可以窥见他对中外艺术传统的深入研究和勇于探索艺术表现力的勇气。1943年夏,董希文去敦煌潜心研究民族传统壁画艺术,在敦煌莫高窟临摹壁画达三年之久。1948年他创作了《哈萨克牧羊女》,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创作取材于亲身经历过的生活感受,而对形式的探求完全是出于对生活诚挚的感情。

1949年1月,董希文创作了大型水粉画《北平解放》,其表现手法近于传统壁画,目的是把人民获得解放的无限欢欣的情景叙事诗般地表达出来,构图饱满、情绪热烈。这年底,董希文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美术家江丰评论董希文说:“他落笔迅速,任意纵横,气势旺盛,可是造型十分准确,每一笔触毫不含糊地贴在画面上,组成了明白清楚的形体,想要在上面找出一笔误笔,那是并不容易的。”“塑造的形象,总是情绪饱满,富有生气,虽画得很粗,而感觉却很细腻,显示了‘粗中有细的好处。”

董希文长于革命题材创作、长于人物画的本领是行内知名的,他的画作多次得到徐悲鸿等众多著名画家的好评。董希文的传世之作《开国大典》,作为现代油画的经典作品,是表现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作品,它将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历史瞬间定格在画布上。它从诞生那天起就备受关注,并被收入当时的中小学课本。

受命创作《开国大典》

1952年,中国革命博物馆决定委托中央美术学院组织完成一批表现新中国的油画,其中有巨幅油画《开国大典》。中央美院把这项艰巨的任务交给了董希文。

董希文接到任务后,通过对开国大典的电影、摄影、图片资料的研究,认为资料里领导人和广场上的群众没在一個图景中,不合乎自己的想法。在他的想象中,这幅画应该是新中国开国领导集体与广场群众同在一个画面的构图。他决定打破写实的限制,采用一种表现派和现实派相结合的大胆的艺术手法,按自己的理解选择画面构图。董希文先画了一张草图,并经常揣着这张画稿,征求美术界及文艺界人士的意见。

草图上,董希文创造性的突破有两个:一个是除毛泽东侧身站在靠近中间位置,其他领导人都站在左边三分之一的画面,而右边是广场群众,这样左实右虚相差悬殊的布局按一般构图规律来看有失平衡,但能更好地突出节日气氛;另外一个是按正常规律,在毛泽东的右前侧应有一根大红柱子,但草图中被抽掉了,广场显得更为开阔。为了稳重起见,董希文请教了几位建筑学家。梁思成这样评价:“画面右方有一个柱子没有画上去……这在建筑学上是一个大错误,但在绘画艺术上却是一个大成功。”

在《开国大典》的创作过程中,董希文呕心沥血、夜以继日地工作。为节省时间,他常在画室的椅子上过夜。由于房间太小,画幅上接房顶,下贴地板,董希文作画时,一会儿爬上房顶,一会儿躺在地上。他的女儿董一沙说:“《开国大典》动手以后,父亲常常是没日没夜地画。那时,他抽烟抽得很多,没半天工夫,烟灰缸就满满的了。在他画得入神的时候,喊他吃饭,都听不见。家里人都知道,这时候绝不能打搅他,只好先把饭收起来。”

董希文创造性地吸收了中国画的表现技巧,对各种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表现手法,在绘画语言的处理上有独到之处。正如他自己所说:“在《开国大典》的绘画语言上,有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拉斐尔的一些画法,以及中国古代工笔画的画法。这幅画的题材,需要严肃单纯的风格,用冷静精细的态度,从下面去一部分一部分画开去。同时让一切细节服从大的东西、大的要求和总的精神。碧蓝的天空,大红的柱子、宫灯,金黄色的菊花、瓦片,崭新的紫红地毯,既相融合又成对比,使人感到单纯明朗而有力量。”这体现了他一贯提倡的“远看惊心动魄,近看奥妙无穷的境界”。

《开国大典》这幅画的构图和其他绘画技巧都体现出鲜明的民族气派,而且是富有创造性的。为了艺术地反映这个有着重大历史意义的庄严庆典,董希文采取了从天安门城楼大厅朝南看的角度,使得天安门广场和一片碧蓝的天空展现在观众眼前。

毛泽东看后称赞:“是大国,是中国。”

《开国大典》作为表现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作品,作为歌颂新中国成立的世纪杰作,从它诞生那天起就备受人们的关注。它问世后,《人民日报》在头版重要位置发表了油画《开国大典》。人民美术出版社立即把它印成年画和各种美术图片,大量发行,印数达100多万张。

《开国大典》还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肯定和称赞。一天,周扬等带董希文去中南海汇报,见到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董必武等领导人。当他们一起看到《开国大典》时,几位领导人都很兴奋。毛泽东点头赞道:“是大国,是中国。”他还自豪地说:“我们的画拿到国际上去,别人是比不了我们的,因为我们有独特的民族形式。”

《开国大典》被收藏在中国革命博物馆展览厅。这幅画展出后,在艺术界和社会上都引起很大的反响。徐悲鸿作出了很高的评价。他说:“董希文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应得一百分。”艾中信说:“《开国大典》在油画艺术上的主要成就是创造了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中国油画新风貌。这是一个新型的油画,成功地继承了盛唐时期装饰壁画的风采,体现了民族绘画特色,使油画朝着民族化的方向发展。”至此,绘画界掀起了董希文一直倡导的“油画中国风”。

《开国大典》是新中国成立不久便和广大群众见面并博得广泛称誉的革命历史画。董希文精心设计的这幅新颖的油画也被艺术界人士普遍推崇,成为他生平最重要的代表作,也是他的成名之作,使他在国际上获得了声誉。自从《开国大典》问世,这幅洋溢神州风采的油画,揭开了新中国美术史册的第一篇章。

猜你喜欢

开国大典油画创作
一张油画
油画《塬下》
油画
难忘庆祝开国大典隆重演出
1949,开国大典阅兵
保卫开国大典
《一墙之隔》创作谈
《岁月长又长》(油画)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