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温百年党史 汲取奋进力量

2021-08-30邓勇

人民周刊 2021年14期
关键词:盱眙铁军黄花

邓勇

盱眙是一座有着深厚红色底蕴的光荣之城,曾经中共中央华中局暨新四军军部驻扎于此时间最长。近段时间,通过学习教育,我更加真切感受到,党的精神谱系是立党、兴党、强党的丰厚滋养,在战火中用忠诚和热血锻造的伟大铁军精神,是我们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宝贵精神财富和强大动力。作为党执政兴国的“一线总指挥”,必须带头继承和发扬铁军精神,赓续红色血脉,与全县广大干群一道,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奋力谱写好盱眙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精彩篇章。

坚持学史明理始终把对党忠诚融入血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党忠诚,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是有条件的而是无条件的。”对党忠诚是中国共产党人最重要的政治品格,也是百年来一脉相承的优良革命传统。1943年1月,在抗日战争由相持转入反攻的关键阶段,中共中央华中局暨新四军军部移驻于盱眙黄花塘,历时两年零八个月。在这里,新四军将士秉持“听党指挥、跟党举旗”的铁一般忠诚,驰骋大江南北淮河两岸、纵横华中敌后,谱写了一曲曲胜利凯歌。当前,我们党正在全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正带领全国人民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就要求全体党员干部与党同心、对党忠诚、共同奋进。强化理论武装。确保忠诚不变质,就必须始终保持理论上的清醒,深刻感悟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走好新时代新征程提供了科学指引。我们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准确把握蕴含其中的精髓要义、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真正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其所以必然。站稳政治立场。毫不动摇把“两个维护”作为根本政治要求,始终听党话、跟党走,以“一竿子插到底”的执行力,对中央和省市作出的各项工作安排,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做到上级有要求,盱眙有行动。严守纪律规矩。把守纪律、讲规矩作为对党忠诚度的重要检验,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对照“七个有之”,时刻检视自己,持续改进作风,带头维护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

坚持学史增信始终把理想信念擎在头顶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对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仰信念,是党的事业生生不息的最强精神基因。在盱眙这片红色热土上,无数英雄儿女用一生的铭记与回馈,诠释了坚定信仰不是一阵子的事,而是一辈子的事。时任新四军军部作战科科长谭知耕的女儿谭晓雯,出生时没有奶水,是黄花塘母亲“百家奶”养活了她。后来,谭晓雯把一生收集的资料、书籍全部捐赠给纪念馆,以报答老区人民的养育之恩。新四军杰出将领彭康曾在盱眙创办华中建设大学,在盱眙人民的守护下,校址依然尚在、校舍完好如初。这充分印证着,盱眙对铁军精神的坚守始终融入血脉、历久弥新。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离不开红色文化的启迪滋养,更需要持之以恒修好党史“必修课”。办好“实境课堂”。邀请外交部原部长李肇星来盱眙作“家国情怀、大国外交——讲中国故事”专题报告,举办县政协委员党史故事分享会,聆听党的十九大代表李银江上党课,整体提升黄花塘新四军军部形象。组织党员干部走进周恩来纪念馆、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李桂五铜像广场、淮南新四军后勤基地等,追忆红色足迹,聆听党的故事,砥砺初心使命。在龙虾节期间,我们在黄花塘举行“新四军铁军精神与统战思想”理论研讨会暨作家采风活动,在首都北京开展黄花塘红色文化座谈会,13位新四军后代围绕铁军精神进行了交流发言,为弘扬铁军精神注入了活力、增添了动能。办好“宣讲课堂”。以基层实际需要为导向,在全省率先舉办“温暖使者、大爱民政”主题报告会,开展“围坐八仙桌”“创演送”“大山夜校”“农船党课”等活动,实施分众化、差异化、精准化宣讲,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组建“花喜鹊”民俗表演队,通过黄梅戏、花鼓舞等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党史故事“飞入寻常百姓家”。办好“校园课堂”。组织中小学校师生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淮安市新安小学重要回信精神,开展“童心向党、放飞梦想”主题活动,组织“山爸山妈”教师带领结对“山娃”,开展“盱眙红色一日游”,引导青少年学好党史,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目前全县已举办各类宣讲近500场,参学人员4.5万余人次。

坚持学史崇德始终把为人民服务放在心上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回首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幅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初心不改、矢志不渝,为实现中国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壮美画卷。革命战争年代,新四军将士与盱眙人民生死与共、血肉相连,涌现出许多军爱民、民拥军的感人事迹。1943年严冬时节,新四军驻扎在黄花塘。张云逸副军长看到他驻地旁边一户百姓家的孩子穿着单裤,就让他的大儿子把棉裤脱下来给邻居儿子穿,而他的儿子换上了那孩子的单裤。棉裤换单裤的举动,生动回答了“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永恒命题。我们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首先,顺民意是前提。把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作为检验学习教育成效的“试金石”,通过深入一线听民声、察民情、问民意,县级层面排定重点民生实事项目20个,13个镇街共排定民生实事项目111个。实行领导挂包、一线会办等制度,节点化推进、责任化落实,确保实事项目达序时、有质量。其次,暖民心是关键。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这一全国试点,面向广大基层群众深入实施百场党史学习主题志愿宣讲、千场惠民志愿服务活动、万名党员志愿者办实事的“百千万”行动,采取结对帮扶、志愿服务等形式,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努力让爱心接续,让温暖传递。最后,聚民力是保证。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深厚基础和最大底气。在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中,我们必须更加坚定地依靠群众,对事关发展大局的重要事项,要坚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最广大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发展上来。

坚持学史力行始终把实干担当扛在肩上

一直以来,革命老区的发展牵动社会各界的心。刘少奇等老一辈革命家与盱眙人民结下了不解之缘,对盱眙的发展非常牵挂。1956年,刘少奇在百忙之中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信笺,写出“盱眙日报”四个字,这个报头一直沿用至今。刘少奇之子刘源上将曾亲自造访黄花塘,帮助新四军军部纪念馆建设,先后捐赠了一批退役的现代化军事装备。质胜于华,行胜于言。我们深知,对红色文化最好的纪念、对上级厚爱最好的回应,就是加快发展、建好老区。抢抓机遇促发展。当前,盱眙面临多重战略机遇交织叠加,特别是成为苏北唯一纳入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的县域,以及宁淮智能制造产业园获批省级南北共建园区高质量发展创新试点,给盱眙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我们准确把握形势,抓牢难得机遇,积极承接南京的智力资源、科教资源、发展资源,矢志当好淮安整体融入南京都市圈的“前哨”。解放思想增动能。坚持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积极开展“对标找差、补短强特、创新实干”解放思想大讨论,提振精气神,练就真本领,在找准比较优势中谋划特色发展路径,在比学赶超中扛起实干担当之责。实干争先开新局。大力实施项目招引、工业经济、营商环境三大攻坚行动,全面发布盱眙招商引资“十二条”,借力中国·盱眙国际龙虾节这一重要平台,创新开展雨花茶文化节、天泉湖桃花节、星空音乐节,以节会友,积极赴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开展招商活动,进一步提升项目攻坚热度,努力实现“十四五”强势开局。

猜你喜欢

盱眙铁军黄花
新昌县征订《铁军》连续五年超千份
盱眙首支应急抢险救援队伍亮相
云小萱:助大同黄花飘香
三利黄花:三代人专注59年
铁军颂
铸成消防铁军
黄花梁啊黄花香
路边种黄花“一种三得”
读《铁军颂》
盱眙生态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