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科学游戏区中投放材料的实践探究
2021-08-30高岺
高岺
摘要:在科学区的活动大多数都是幼儿自发开展的,而让幼儿能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科学区活动的重要载体就是向这里投放的材料。材料的投放与幼儿的活动形态息息相关,是教师引导科学游戏区活动的重要途径。本文探讨了在科学游戏区中投放材料的具体策略,提出教师投放的材料要立足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材料之间要具备性质方面的差异,可以借助辅助图册激发幼儿的自主探究,在游戏材料中融入游戏情境,并以废旧材料引导幼儿开展动手制作活动。
关键词:幼儿 科学游戏区 材料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在“科学探究”部分的内容中提出:“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和适宜的工具,支持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探索并感知常见物质、材料的特性和物体的结构特点。”科学探究是面向客观世界的探究活动,在探究过程中伴随着对各种材料的观察、操作以及由此产生的思考、分析和讨论活动。而科学游戏区是幼儿自主活动区的有机组成部分,幼儿可以在此从事各种游戏化探究活动,通过观察、操作与思考提升探究能力。材料是科学游戏区创设的关键要素,有了材料并将它们配置起来,幼儿才能够开展游戏。材料的投放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科学游戏区活动的有效性。本文结合教育实践经验,探讨在幼儿科学区中投放材料的策略。
一、投放适宜材料,创设区角环境
教师在科学游戏区中投放材料时首先要把握适宜性,保证材料的投放符合幼儿所处年龄段的能力基础。幼儿在接触科学材料时,会观察到许多科学现象,发现一些问题。材料的投放要难易适当,幼儿才能够理解这些现象,并通过自主探究来解决问题。由材料引起的活动如果太难或太容易,都会影响幼儿的积极性。在3—6岁儿童中,每个年龄段都有很大的差异,教师要在认识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有效投放材料。
例如,在小班可以投放易拉罐,将每个易拉罐都包装成不同的小动物形象。教师在其中装上豆子、沙子、水、石头、铃铛等,让幼儿利用这些材料玩“摇一摇,听一听”的游戏。这个游戏可以促进幼儿认识不同材质物品的特点,提升幼儿运用听觉观察现象的能力。在中班,教师可以利用箱子、塑料管和羽毛,让幼儿玩“扇扇乐”游戏。箱子的底部开孔,幼儿可以通过用力扇风,带动箱子里的羽毛飞进塑料管。这个游戏,可以让幼儿感知空气的流动。在大班,教师可以利用吸管将多个矿泉水瓶连接起来,让幼儿尝试往第一个瓶子中打气,使水通过吸管流到其他瓶子中。这个游戏可以让幼儿认识水的流动,并提升思维的精细度。将这些材料投放到科学游戏区中,会引起幼儿的兴趣,吸引幼儿前来一探究竟。
二、体现材料差异,激发对比探究
《指南》中提出:“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对比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幼儿的科学认知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对比。因此,教师在投放材料时要体现差异性,通过提供多种类型的材料激发幼儿的对比探究。
例如,教师在科学游戏区中投放了上端、前端、左右两端部位抠出圆洞的纸箱,一个透明圆筒以及盘子,指导幼儿将其安装成物品的下滑通道,然后分别使用圆球、圆柱、方形积木、瓶盖等物品,将其从圆筒的顶端滑落下来。教师指导幼儿观察物品下落的过程是滑动的还是滚动的,然后再对比观察不同物品的形状,探究为什么物品在下滑时有滑动和滚动之分。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幼儿通常会多次操作同样的材料。幼儿们发现材料无论以什么方式下滑,每次下滑的方式都相同,因此一定和物品自身有关。材料具有差异性,所以可以激活幼儿的思维,引导幼儿发现事物的异同和联系,并培养幼儿敏于观察、乐于思考的学习品质。
三、提供辅助图册,丰富活动支架
区角游戏活动具备很高的自主性,因此教师投放新材料时,最好不要直接将玩法告诉幼儿,而是由幼儿来发现玩法,这也是一个探究的过程。然而,科学区游戏对知识性经验有一定的要求,如果仅仅观察材料的外观,幼儿可能很难发现玩法。教师可以在区角中提供辅助图册,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说明玩法,以此为幼儿的自主探究搭建更多的支架。
例如,教师可以投放水盆、橡皮泥、小动物砝码、小块积木等材料,引导幼儿玩“橡皮泥小船”的游戏。仅凭这些材料,幼儿很难联想到游戏活动。教师可投放图册,其中以图解的方式说明捏制橡皮泥小船的方法,演示如何通过在小船上摆放砝码来测试小船的承重能力。与此同时教师提供记录表,引导幼儿将自己做的小船承载的砝码个数记下来。幼儿之间可以开展同伴竞赛,比比谁的小船承载的砝码个数多。投放这些辅助式的材料,有助于减少教师的直接干预,可以提升幼儿的自主行动能力,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融入游戏情境,提升参与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无论从事什么样的探究活动,其出发点都是为了追寻乐趣。幼儿集中注意力的方式以无意注意为主,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情境的影响。教师可以对材料的外观进行微调,在其中融入游戏的情境。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做中学,促进幼儿在内在驱动力的牵引下不断深入探究。
例如,为了引导幼儿感知杠杆的力量,可以投放游戏装置“愤怒的小鸟”。在游戏中用小鸟玩具做发射球,幼儿用勺子和弹力夹做的杠杆将球发射到背景板的小篮筐中。幼儿可以通过调整夹子张开的角度,来改变发射的初速度。与此同时,幼儿也可以选择不同大小的球,对比观察结果。在这个游戏中,融入了卡通的情境,幼儿会在其中感受到无穷的乐趣,能够体现游戏的隐性教育价值。幼儿能够在游戏中积累大量的感性经验,进而提升科学认知。
五、投放废旧材料,引导动手制作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经常涉及动手制作。《指南》中要求幼儿“常常动手动脑探索物体和材料,并乐在其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投放一些废旧材料,引导幼儿使用它们制作物品,在此过程中认知材料的性质。
例如,教师可投放纸张和纸杯,引导幼儿将其做成一个风车,然后吹动风车,感受风车转速和吹气时用力大小的关系。可投放几根吸管、纸杯和易拉罐,引导幼儿将其制成一个陀螺,将吸管中间弯折的部分剪成小段,分别接在纸杯上。利用这些材料可以玩“吹陀螺”的游戏。幼儿可能在制作时发生错误,如按不同的方向拼插吸管,造成陀螺吹不起来。动手制作活动中的成功或失败经验,都有助于幼儿通过自己创造的科学现象来感知科学原理,而且这些活动让幼儿乐在其中,可以培养幼儿热爱科学的情感态度。
总之,科学游戏区中的活动要求动手与动脑相结合,这以教师有效投放材料为前提。教师要遵循幼儿科学领域学习与发展的规律,投放适宜的材料,以材料引导幼儿有效学习,为幼儿营造快乐的游戏氛围。
参考文献:
[1]徐文.幼儿园科学区活动材料的有效投放策略[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0,39(08):7476.
[2]顾海燕.浅谈幼儿生活活动中的随机教育——幼儿生活活动中的案例浅析[J].名师在线,2020(19):9596.
[3]许琼华.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幼儿学习品质:优势、问题及对策[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6,31(03):133136+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