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2021-08-30吕忠山王玉

安徽教育科研 2021年22期
关键词:概括内容方法

吕忠山 王玉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生在二、三学段时,要培养提炼语言的能力,对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要有具体的学习要求。如何把要求落地生根,本文作者以典型课文为例,具体阐述了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四种方法:合并法、扩充法、要素法和词句法。

关键词:概括  内容  方法

那么怎样让学生在理解的前提下,用自己的语言比较准确地说出课文的大意呢?笔者认真拜读了许多教育名家的著述,结合自己几十年的语文教学经验,粗浅地归纳出合并法、扩充法、要素法和词句法。

在教学实践中我也进行了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下面以一些课文实例来具体剖析每一种方法。

一、合并法

顾名思义,每篇课文都分为几段,总结出每一段段意,把每段的段意合并起来,这就是段意合并法。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交流平台提到“只要把每个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就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说的就是这种方法。

许地山写的《落花生》,这是一篇经典文章,虽然课文篇幅短,但有15个自然段。学生通过一、二学段的学习与训练,自己能够理清课文的层次,老师放手学生自读自悟或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交流、研讨出课文每一段的段意。教师因势利导,告诉学生,把这几段的段意用通顺的语言连成一句话,就是《落花生》的主要内容。

段意合并时每段相同的词语要删减,尽量做到精练。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十七课《松鼠》,课文四部分段意分别是松鼠的外形特征、松鼠的性格特征、松鼠的行为特征、松鼠的生活特征,用合并法归纳出《松鼠》的主要内容——本文介绍了松鼠的外形、性格、行为和生活特征。

像《搭石》《将相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可用此法。用合并法易于学生掌握每篇课文的重点。要想让学生加深对合并法的理解,就需要老师选择合适的文章,课后让学生多读,多练习此种方法,做到熟能生巧。

二、扩充法

这种方法就是抓住文本,扩展课文题目,从而凸现课文主要内容。

每篇课文的题目,都是作者经过反复思考和酝酿后,用精练的文字来加以表现的。扩充法以题目为线索,在熟读课文、充分了解内容的基础上,让叙述或描写更具体、更完整,以达到将课文的主要内容概括出来的目的。

例如《郑和远航》,从题目就可以看出这一课讲述的是什么内容。我们在教学时,可对学生进行扩展训练,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课文写了郑和几次远航?(2)重点写了郑和第几次远航?作者按顺序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这些问题理清楚后,课文的主要内容便顺理成章地呈现在同学们的眼前:本文写郑和率领船队七次出海远航。重点写了第一次远航的过程,这次远航依次写了扬帆起航、友好交往、遇到凶险。

通过以上案例,学生能初步理解扩充法的要义,让学生围绕着中心词进行扩展方面的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要素法

学生经过第二学段的学习与训练,懂得了六要素这个知识点。二、三学段的教材,无论是苏教版,还是部编人教版,虽然每册有许多不同体裁的课文,但记叙文篇目总数相对是较多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明白记人叙事离不开六要素。因此,在学习记人叙事类课文时,我们侧重用这一方法来训练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狼牙山五壮士》一文教学,就可以采用这一方法。六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初读课文后,能很快地从课文中找到时间、地点、人物,知道故事发生的原因是日寇扫荡;经过是班长马宝玉带领四位战士接受掩护任务,将敌人引到狼牙山顶峰棋盘陀;结果是五位壮士弹尽粮绝,绝不投降,跳下悬崖。指导学生找出相关要素后,用自己的语言将它们连接起来:1941年秋,日寇扫荡,五位战士为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将敌人引到狼牙山顶峰棋盘陀,弹尽粮绝,绝不投降,跳下悬崖。这样教学,也就给学生指明了学习本文的方向。适用要素法的课文较多,如《猎人海力布》《穷人》等。

运用要素法切忌教条主义,不是每篇课文六要素都会出现,我们在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时,不必每个要素都找出来,只有能体现文章主要内容的要素才采用。

四、词句法

在教材中,有些课文的题目不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但这些课文中有些关键语句,它们能够体现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将目光聚焦在这些语句上,引导他们前后延伸、适当扩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但对于不同的课文,能够体现这一功能的句子也是不同的。

(一)抓课文的中心句

课文中有些句子或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或点明了课文的中心,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找出中心句,那么课文的主要内容也就“浮出了水面”。例如苏教版四年級语文《黄河的主人》一课,笔者在完成认读生字词环节后,引导学生找出课文的中心句,学生能很快地在文中找到。进一步探讨“他……成为黄河的主人”,你为什么认为这一句是全文的中心句?它具有什么样的作用?学生们思考、交流、辩论,最后拨开云雾见太阳:这一句总结了全文,呼应课文的题目,课文中描写艄公在波涛汹涌、危机四伏的黄河里从容自如,就像在自己家的田地里,他是主人。课文叙述的内容全都浓缩在这一句话里,从而让学生明白:有课文的中心句,就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样的课文毕竟不是很多,还有些课文虽然没有概括全文内容的中心句,但它的部分自然段中有段落的中心句,它们彼此之间相互联系。教学中,我们可以将它们有机地连接起来,整合在一起,以达到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目的。

例如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中的《庐山的云雾》,这篇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写法一样。第一句话是本自然段的中心句,其他的句子都是围绕中心句来写的。三年级是第二学段起始年级,教学课文时,老师要带领学生精读第二自然段,告诉他们什么是中心句,它有什么特点和作用。第三自然段放手让学生去找中心句,体会它的特点和作用。

二、三自然段是课文的主要部分,学生找到了这两个自然段的中心句,便能顺其自然地理解了这篇课文所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二)抓文中的过渡句(段)

有些课文中还有一类句子,它和中心句有异曲同工之妙,那就是过渡句(段)。教学时,我们同样可以借助它们概括出课文的主要意思。

《秦兵马俑》第三自然段是全文的过渡段。此段连接了前后文,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它还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因而,我们在学习时,不能忽略过渡句(段)的这一作用。

不管用哪种方法,都必须先认真阅读文章,然后分析理解,在此基础上,运用合适的方法,就能正确概括出文章主要内容。文章体裁不同,我们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技巧也不同。因此,还要教给学生掌握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技巧。记叙文主要是写人记事,所以是“文章记……人”;写景的记叙文主要内容是“文章描写……景色”;说明文的主要内容是“文章介绍……特点”。我们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时,要努力做到意思准确、完整,语言通顺、简洁。

当然,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也是如此。作为教者,我们应该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思维能力等。

参考文献:

[1]应有裕.以学定教,变教为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黄河的主人》教学设计[J].语文教学通讯·C刊,2016(2):20.

[2]言慧林.巧用音频资源,提高学生朗读能力[J].小学教学研究(教学版),2018(11):3738.

[3]檀鑫超.《黄河的主人》文本解读[J].七彩语文教师论坛,2015(6):2324.

猜你喜欢

概括内容方法
为孩子种下一棵“言语”之树
例谈“一文一字尽风流”
试论历史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
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