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层理念在特殊教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2021-08-30王菊萍

学周刊 2021年25期
关键词:应用

王菊萍

摘 要: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有着不同程度的身体问题,比如听力或者智力的障碍,在教学的过程当中,通过分层教学的理念,可以有效地促进残障学生获得更多的发展。所以,教师必须要按照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使用比较有效的方式来实施分层教学。通过因材施教的方法,帮助学生增强自身的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基于此,本文主要讨论了特殊教育教学中分层理念的应用策略,以供相关工作人员参考。

关键词:分层理念;特殊教育教学;有效;应用

中图分类号:G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25-018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5.090

在进行特殊教育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要按照不同层次学生的身体情况以及学习水平,采取分层教育的方法。在教育对象以及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等各方面进行分层,不断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生活自理能力和融入社会的能力,促使学生能够学有所长。

一、对教育对象进行分层

学校的聋哑以及智力障碍的学生,无论是学习还是社会适应等各方面的差异都是很大的。教师对学生的情况了解比较少,在教学设计和实践的过程当中,很有可能会出现一刀切的情况,这和学生的个体求知需求是不相适应的。在分层理念的指导之下实施分层教学,教师必须全面了解学生残疾的种类以及程度等,根据不同学生的基本情况以及特殊性和差异性,合理地进行分层和分组[1]。

学校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当中,可以把学生分成三层。第一层是轻度智力障碍的学生,相对来说智商比较高,学习能力比较强。第二层是中度智力障碍的学生,智商相对比较低,学习能力也比较差,注意力不够集中。第三层是重度智力障碍的学生,好动性比较强。按照智障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教师就可以按照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进行更加具有针对性的培训和个别化的教学,这样教学效果会更好。

二、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

教育教学的目标设定是对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力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对以往在教学过程当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也有可能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教师都会对学生抱有成才的期望,但是如果不能充分地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最终很有可能会拔苗助长,起到相反的效果。面对一些比较高远的目标,学生往往比较缺乏信心,而且很容易受到挫折,教师也很有可能因此而质疑自己的能力。如果教学目标设定比较低,教师和学生虽然可以顺利地达到预期目标,但是因为长期沉浸在喜悦当中,就会对更高层次的追求产生懈怠心理,这样则会让课堂失去生机和活力[2]。

语文教师应该按照每一个层次学生的智力水平和学习能力等因素,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来设计和学生的水平相适应的教学目标,不但要讓学生时刻保持进步的状态,还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乐在其中。比如在给听力障碍的学生教授语文课文《家乡的桥》这一课的时候,对于第三层次的学生,只需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即可。对于第二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增加教学难度。对于第一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重点培养这些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

目前,我国的教育学普遍认为教学的过程应该包含三个不同的维度,也就是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还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为特殊学校的学生生源质量是参差不齐的,如果想全面落实这三个维度显然很有难度,所以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尽量融入分层理念,对于某一个知识点,对不同层面的学生进行个别化的设计。只有因材施教才能让学生都融入课堂,并且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完成学习任务,让自己能够在已有的基础上都有相应的提升[3]。

比如在教育学生学习《爷爷》这一课的时候,就可以针对一部分的知识点来进行分层教学。对于能力水平不同的学生可以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对能力相对比较强的学生可以要求他们模仿文章的表达技巧以及修辞手法进行表达,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对于中上游的学生,要注重学习的过程和方法,要求这个层次的学生掌握生字生词的基础用法。对于一些身体问题比较严重的学生,则要适当降低学习标准,使学生能够了解知识技能,方便其日后的生活。

四、对课堂教学进行分层

在教育教学中,课堂是最主要的阵地,而学生是最主要的教学主体,所以分层教学的有效实施是必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的。一方面,教师在课堂上需要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学有所得。在一般情况下,任课教师需要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倾注在第二层次和第三层次的学生身上,如果忽视了这两个层次的学生,这对班级整体水平的上升是非常不利的,而且也违背了公平原则。在课堂上,教师需要更加积极地和各个层次的学生进行互动。对一些课堂表现良好的学生可以给予表扬以及肯定,而对于中等生以及沉默寡言的学生也要使其拥有更多回答问题的机会,并且给予鼓励[4]。

在另外一个方面,课堂上所讲授的知识以及设计的问题都是有梯度的,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有所收获。比如在给学生讲授《曼谷的小象》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习层次相对比较高的学生来回答一些较难的问题。教师也要设置一些中等的问题,比如课文主要讲了曼谷小象的什么故事等,让一些层次一般的学生来回答。这样可以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到教学课堂活动当中去,从而使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有效提升。

五、对练习进行分层

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必须要不断进行练习,分层练习是分层理念中十分重要的环节之一。为了让学生都可以得到强化训练,不断地巩固知识,教师在课堂练习的过程当中就要按照学生的学习水平来进行合理分组,并且开展互助学习的活动。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有针对性并且行之有效的训练,从而促使教学效率以及教学质量获得全面提升。

猜你喜欢

应用
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探讨
带压堵漏技术在检修中的应用
行列式的性质及若干应用
癌症扩散和治疗研究中的微分方程模型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微课的翻转课堂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分析膜技术及其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