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2021-08-30张翔国

学周刊 2021年25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有效性

张翔国

摘 要: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反映了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学生的学习质量。如何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是每一个道德与法治教師长期研究和不断实践的任务。本文就如何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从明确道德与法治在全部课程中的突出位置、道德与法治教师角色定位、道德与法治课堂注重公民素质的培养、注重融洽的师生关系、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巧妙使用教学机智这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道德;法治;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25-007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5.039

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可以准确反映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学生知识获取的质量。有效研究和探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是道德与法治教师永恒的主题。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也是道德与法治教师长期研究和不断实践的任务。可以说,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作为一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如何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呢?

一、明确道德与法治课在全部课程中的突出位置

首先,自古至今很多圣贤都很重视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和澳门大学横琴新校区考察时,进一步要求广大教师要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讲到“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就是说一个人思想品质出了问题,即便他智力再好、学业再优秀,反而会成为社会的一大危险。小学道德与法治是一门集合了德育与智育而德育权重较大的学科。不论是从国家层面还是从社会及公民个人层面上来说,小学道德与法治是个人道德认识的开始,对个人道德品质的影响深远。

其次,道德与法治是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主阵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学校应当把道德与法治摆在突出位置,注重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建设:在教师层面,要加强道德与法治师资建设,通过职称改革、教师培养、教学评价、绩效考核等方面,让教师明确道德与法治在学校课程体系中的突出位置,让教师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小学道德与法治;在学生层面,要明确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形成学生道德与法治的学业水平考查和激励机制,让学生在道德与法治的学习中有获得感,从而重视道德与法治的学习。这样,道德与法治教师必定会认真钻研教材、努力挖掘可用材料、认真设计教学环节,学生也会端正学习态度,认真、主动配合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确保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二、确定道德与法治教师的角色定位

首先,要明确道德与法治教师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新课标要求教师转变“教书本”的观念,道德与法治课的综合性与实践性决定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成为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实践者。这就要求道德与法治教师要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在利用好课本资源的基础上,充分发掘生活中的教学素材,以实际的课堂教学活动组织经验为载体,不断学习、反思,立足课堂,促进自身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组织能力和学生综合素养得到提高,深入推进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有效性研究。

其次,道德与法治教师是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行为的研究者和引导者。教师研究学生的学习行为及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引导是以人为本的体现。研究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行为,是道德与法治教师的重要任务,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能力。教师对学生学习行为的研究主要体现在激发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道德与法治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学习环境。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学习的主体是学生,道德与法治教师是课堂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引导学生的学习行为,就要研究学生的生活范围、方式,了解学生学习基础及最近发展区,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顺着学生的思路展开教学,化被动为主动,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样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使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更有效。

三、在课堂上注重学生公民素质的培养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课程基本理念”第一条即是“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是课程的核心”。道德与法治素养是公民综合素质的体现,它具体体现在是否养成了学生良好的品德,是否促进了学生的社会性发展,是否让学生准确认识、参与并适应社会,是否让学生成为有爱心、责任心、良好行为习惯、坚定理想信念和个性品质的公民。由此可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公民综合素质,是提高课堂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内在要求和外在形式。一堂道德与法治课,从教学设计开始,只有紧紧围绕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与方法、知识与技能四个目标,才能让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真正成为提高公民综合素质的主要阵地,这样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才是有效的。

一方面,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明白,道德与法治课堂学习活动是道德运用能力提升的一个过程,是以学生现有知识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为起点和基础、以思想道德认知和行为能力提高为目标、以道德情感的认识和实践训练为载体的。

另一方面,教师要紧紧抓住道德与法治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中建立课堂活动的正面引导观念,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按照合乎道德规范的语言与行为,参与课堂实践活动。这样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就能使学生的公民综合素养真正得到提高,使学生坚定正确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从而实现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有效性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