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尝一口黄腊李,叫一声“好”

2021-08-30宋先周

三月三 2021年3期
关键词:李果南丹果农

不是每一种李果,都能让你情不自禁地叫好。除非你来到南丹,除非你尝到地道的罗富黄腊李。

不是每一个人都会心甘情愿为一枚李果叫好,除非你学会与一枚李果对话,除非和你对话的是南丹罗富的黄腊李。

甜,是一定的。没有甜味,黄腊李就失去了它的本色。甜得爽心,甜得自然,甜得毫无顾忌……但是只有甜,还远远不够,一枚有内涵的黄腊李,必须能读懂你的心事,必须是酸甜苦辣涩五味兼有。只有这样,它才味道协调,体感净爽。

每到黄腊李成熟的季节,总会让我由衷地振奋,一是可以犒劳一整年寡淡的肠胃,二是有机会显摆一下作为南丹人的优越感。

“天下李果到处有,南丹黄腊李独一家。”离开南丹,就种不出黄腊李了,就算种植出来,口感差异也是千差万别,和南丹黄腊李一对比,就感觉不在一个层次之上,永远吃不出南丹的味道。

难怪,这个具有“果中珍品”美誉的黄腊李会被打上厚重的地理标识,可见其生长环境的重要性,所以说,南丹与黄腊李之间鱼水情深。

记得二十年前的那个夏天,我刚从乡下调进城区不久,单位领导安排我去各地推销展示土特产,其中就有黄腊李。接到任务后,我迅速联系罗富亲友,要求果农清晨4点上树采摘,上午9点分装成礼品盒,我和一名司机把越野车后排座位放平,一共装了320盒黄腊李向邕城进发。担心天气太热,影响李子清脆的口感,我们把车内空调温度调到最低,上层礼盒盖子打开,一路不停歇,从乡间道路转到国道,然后再上高速,经过5个多小时的跋涉,下午3点终于到达。一盒盒新鲜的黄腊李在展厅被打开,负责对接的工作人员取出一个放进嘴里,用力一咬,果汁飞溅到我的脸上,他嚼了几口,向我竖起大拇指,叫了一声“好”。

我来不及抹去脸上飞溅而来的果汁,挑出一个外观半红半黄、果肉丰满的李果递给他说:“这个应该更有一番味道。”他重复第一次吃李果的动作,狠狠咬一口之后,大声说道:“更好!”

其他工作人员都暂时放下手中的工作,围拢过来享用黄腊李,一阵阵脆响夹杂着赞美之声,一声声“好”此起彼伏。

那一刻,我一整天的劳累消失殆尽……

深夜,回到南丹,一位来过南丹从事教学研究的老教师从省城打来电话:“小宋,你送来的李子我吃到了,挺好吃,可惜太少了……”

我一边嘴上道歉,一边邀约他到南丹来自己采摘。

之后,每年送黄腊李就变成常态。每到黄腊李成熟的季节,一颗颗黄腊李不断从南丹走向南宁柳州桂林,广州深圳珠海,北京上海杭州……有一次,我还为某位朋友远在香港的亲戚发过货。

黄腊李的名气越来越大,但黄腊李也是很小气的,一言不合,说绝收就绝收。无法引进大棚的黄腊李,只能看老天吃饭,能否丰收,老天说了算。进入花开挂果的季节,如果突然来一场冰雹,这一年黄腊李就会颗粒无收,那时候,你再有钱,也尝不到鲜甜的果子。

近些年,黄腊李产业发展迅速,种植面积扩大,防范冰灾有了一些预见性的办法,连年产量提升,果实与十多年前相比,算是很充裕了。果农最开心的事,就是只管把果树种下去,就等着丰收,管护成本很低,无须喷洒农药,不用培土施肥,任凭它自由生长。绿色生态环保的黄腊李,一旦提起,就让人垂涎欲滴。

当然,黄腊李的采摘还是需要一点功夫的。品相美、果汁多、口感好的常常挂在树龄大的果树上,树高几层楼,果挂树梢头,伸手摘不到,摇落就烂了。当地果农发明了一种采果神器,就是在一根长长的竹竿顶端用铁线挂一个小袋子,远远地把这个袋子伸到挂果处,套上去,一拉一个准。当然,这又得考眼力了,我几次出去采摘,脖子扭弯了,眼镜起雾了,果没采摘到几颗,又迫不及待在树上享用,自己一边吃,一边叫好,树下等待的同行人只能干咽口水。

实在是等不及了,他们干脆拿一块大大的彩条布,几个人在树下牵着,我上树用竹竿敲打,顺便摇几摇,一下子彩条布上落满黄腊李。收拢装进背篓,背着回到屋里,慢慢选,慢慢吃,慢慢品头论足,慢慢嬉闹叫好。

当然,黄腊李天生就是天、地、人的综合体,一些挂得太高的果实,我们摘不到,就留给鸟雀。一些熟透了来不及采摘的,落到地上,就回归土地。那些落入背篓的,就留给人们享用了。

据当地人说,经常出没果园的鸟雀叫声特别清脆婉转,悦耳动听。而且果园的泥土特别肥沃,树底下开出的野花,格外妖艳迷人。吃过黄腊李的人,肤色异常滋润,而且人缘特别好,生活中特别会谦让。

鸟雀的叫声和树下的野花我是听过也见过,但是真没感受到跟别的不一样,也许我还没读懂它们,所以无法考究,鸟声动听也好,野花迷人也罢,就当是一个美好的愿望吧!

吃過黄腊李的人,我见过的多了,肤色润不润我不敢说,但是整个罗富镇的男男女女,他们脸上的粉刺确实少见,罗富人说起话来语调婉转,唱出的山歌常常撩动心扉。我想,像我这种脾气暴躁说话瓮声瓮气的人,在吃过黄腊李之后,应该变得特别知性,说出的话也特别婉约了吧。

我有幸和连续两届罗富镇党委主要领导师出同门,没到罗富工作之前,我觉得他们也一般般而已。但是到了罗富工作之后才发现,他们异常谦和,举手投足之间,显得特别端庄大气。不知道是不是黄腊李吃多了,李树爬多了,看得高了,眼界宽了,他们已经学会和黄腊李对话,这些年代久远的李树是不是读懂了他们的心事,这我还真不好说。

难怪,来到南丹,去到罗富,很多人尝一口黄腊李,会情不自禁,脱口而出,叫一声“好”。

我想,这应该不仅仅是对一枚李子的赞美吧!那些在李园里忙碌的果农呢?那些为黄腊李不断走出家园,走向祖国角角落落努力的人呢?

尝一口黄腊李,真得好好地叫一声“好”!

作者简介:宋先周,广西作家协会会员,广西散文学会副会长,河池市文联副主席,河池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文学作品散见于《解放军文艺》《散文·海外版》《作品》《广西文学》《黄河文学》《红豆》《岁月》等报刊。散文《哭沙》入选《2012年中国精短美文精选》,《石记》入选《中国散文年度佳作2017》。系鲁迅文学院第四届西南六省区市青年作家培训班学员,鲁迅文学院第32期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培训班学员,第十三期广西青年文学高研班学员。

猜你喜欢

李果南丹果农
基于Miryoku工程理论的南丹白裤瑶景区公共设施设计研究
高空跳伞
樱桃红了,果农笑了
田间地头“惠”果农
专家当保姆 果农心里稳
流翔高钙为果农把脉支招
大石山区旅游精准扶贫探索
——以南丹发展旅游产业为例
李果
明代南丹土官莫祯的政治智慧初探
难忘南丹里湖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