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生命之美
2021-08-30黄惠民
黄惠民
享誉国际的沈伟曾于2008年中国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以自己编导的现代舞《画卷》作为第一个出场节目惊艳世界。2014年沈伟应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之邀,携舞蹈代表作《春之祭》《声希》等参加中国上海第十六届国际艺术节的展演,以《地图》《天梯》舞蹈作品参加中国上海第十八届国际艺术节的展演;又以《沈伟:未知的探索》参加中国上海第二十届国际艺术节的展演,他的作品每次展演皆与上海观众进行一次视觉与心灵上的交流……2021年沈伟又受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之邀,携全新制作的浸入式的整体艺术品《融》在上海西岸穹顶艺术中心进行了全球首演……首演当晚(6月11日)剧场外一票难求,剧场内云集着全国各地的舞蹈专业工作者与广大的舞蹈爱好者以及铁粉。我认为,《融》如此网红其主要因素是作品的艺术性与思想性给后疫情时期的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突破的表演与观赏形式:1.将作品三个部分(“万物有灵·展览”“一切且相
连·影像”“天地人为合·表演”)中的摄影、绘画、文字、物件、影像、舞蹈等融为整体展演。2.观赏不落窠臼,没有固定的观众席位,观众可以任意选择舞者而近距离地欣赏。如果说此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是完美地融合,那么这部作品三个部分内容的内涵与主线,便是生命的和谐,此和谐是中国美学的和谐。《中庸》中指出我国传统的和谐哲学思想是:“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因此,观众在《融》的第一部分“万物有灵·展览”中可以看到人与物的关系,在第二部分“一切且相连·影像”中可以看到人与社会(或人与人群)的关系,在第三部分“天地人为合·表演”中可以看到人与自我的关系。而作品中的这三种关系就是“天地人伦各有其位”,有“位”才有“生”,尤其是第三部分的表演清晰地诠释了“生生不息”。比如每个舞者各在其位的表演,其收縮、伸展、旋转等不断变化的具有当代性的现代舞动作,表述的是中国的生命哲学,即:人与宇宙同为一大生命体,在这生命体中,我舞者之心为万物之主人,而此主人又超越了外在的物质世界且融入了宇宙万物的生命之中,在彰显出自我性灵的同时更强调了生命的超越,这就是中国的哲学内涵。因此,当现场观众看到眼前每位舞者以身为笔在其方格里“舞动·绘画”出各具生命密码的图案时便重温了“生命与体验”的中国哲学。虽然这些散落在64个方格中的37位舞者来自全国各地,但舞技精湛的他们皆有自己擅长的舞种与风格,而且其中不乏舞蹈界的佼佼者,如获得湖南卫视第二季“舞蹈风暴”总冠军奖的谢欣及她的舞团。但是在《融》编导沈伟的“自然身体发展”的训练与“游戏式”的排练下,这些舞者在正式演出中的异曲同工之妙是:“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让眼前近距离的欣赏者自然而然地融入“四季更替、万物兴盛”中。我认为,这就是此作品的思想性与艺术魅力:超越生命之美,也是该作品创造性的本体:天道,更是编导沈伟创作的密码。此密码折射出中国哲学与美学的原创性,即:具有根源性的“天”创造和具有本源性的“人”创造。如在《融》的第三部分“天地人为合·表演”中我们可以看到艺术创造与天地和谐的境界,以及创造者的绘画天赋。当舞台方格中的舞者举头仰望穹顶剧场上空时有上和之感,低头俯视地面方格时有下和之感,平视身前观众时有平和之感,而上和之色是天之明亮,下和之色是地之深邃,平和之色是人之透彻。这三和之色既源自根源性的天创造,也取决于具有绘画透视、构图天赋的创造者沈伟本源性的人创造。
一定要吹毛求疵的话,当我看完首场演出之后对表演形式有个修改建议的想法,就是在《融》第三部分“天地人为合·表演”的开始时,先有散落在64个方格中的37位舞者表演片刻之后,才让剧场内的观众融入表演场地,犹如观众观看第一部分:“万物有灵·展览”和第二部分:“一切且相连·影像”之后才融入自己的情感与思考。因此,只有当观众观看了第三部分“天地人为合·表演”片刻之后才会选择被观赏的舞者且融入其中。没想到的是6月16日,我因摄影又去观摩《融》时发现第三部分“天地人为合·表演”的开始之后有了片刻的舞者表演,然后才让观众浸入其中。但是当演出结束进入部分演员与观众进行互动场景时,我的提问是:“五位优秀的舞者,当我被你们极具张力的舞蹈表演所吸引、感染且情不自禁地想与你们共舞时,你们的反映是?”五位舞者前后发言一致愿意与我共舞,但其中一位补充了一句:“但是我们在排练时编导没有安排这个环节。”因此,我仍然有个小小建议,如果当观众被舞者富有张力的表演所吸引且感染时,可以与被选择的舞者共舞,这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融”。
总之,这是一部名副其实的全新制作的整体艺术品,给观众带来全新的感受,比如当你观赏作品第一部“万物有灵·展览”的内容时仿佛置身于艺术画展中,观看作品第二部分“一切且相连·影像”让人感觉在影院中,而欣赏作品第三部分“天地人为合·表演”时好像在艺术博物馆近距离观看,但这三个部分的内容是整体相融性的,因此,当你在欣赏第三部分“天地人为合·表演”中的舞者不知疲倦地在方格地毯、斜坡上,或在12个装置,如玻璃方盒里舞蹈时会联想到该作品内容的第一部分:“万物有灵·展览”中的16幅绘画作品、16幅摄影作品、16件文字作品和16个由中草药制作的嗅觉装置的内涵,以及《易经》中的卦象,如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等,文字作品(编导沈伟的臆语):“你要追求阳光、你才会有阳光、你才会发出阳光。”“用你的方式去作一种精神的奉献”等,而“生命的挖掘就是去关注和热爱一切,让那些微小的东西打动你的心声”。“生命是修复已经存在的世界和创建未知的自己”。“人不断地在寻找平衡,为了平衡而生存着,最终的平衡处于生命的完全安静,为了安静而活”这些文字作品可以让你联想到该作品内容的第二部分:“一切且相连·影像”中的情景,有2010年美国纽约生态环境中的人群,也有今年2021年中国上海生态环境中的人群。这个含有中西文化与人文情怀的影像对于处在后疫情时期的人们提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现实问题,即地球村庄中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关系如何重建?当我看完《融》的演出便会想起剧场进口处,一面墙上沈伟写的前言中的一段话:“几十年来的四方游学到创建我梦想中的美好艺术与未来,不同的文化和艺术知识让我认识我们的过去,善良与大自然引领我去向我们人类的共同未来,我把这一切装入我的创作中。”
我认为,这部全新艺术形式的作品《融》,不仅让国内观众了解了“整体艺术”的概念,而且内容与形式也是编创者“以未来为导向的关于新艺术形式的创造与探索”。编导沈伟说:“艺术家需要不断去探索和实验,不能跟从,而要去引领。未来是不存在的,未来需要我们自己去建立。”因此其内容熔铸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乾坤交融而万物通融,而前卫且现代的呈现形式让舞者增大了表演的张力;给观赏者非常强烈的感官冲击。另外,启示世人构建与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时需要作品中的“超越生命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