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语文要素引领整本书阅读
2021-08-30梁淑贞
梁淑贞
语文要素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核心内容,包括必需的语文知识、基本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等。自统编教材使用以来,有些教师没有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依旧停留在单篇教学的传统方式,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割裂开来,在指导课外整本书阅读的时候脱离语文要素的落实,指导缺乏精准性,不利于学生整本书阅读的开展。本文以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材为例,探讨如何运用“融”“汇”“贯”“通”的阅读教学策略,把各个单元的语文要素训练和整本书阅读有机整合在一起。
一、“融”入情节,感受人物形象
本册第四单元安排的语文要素是“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这就要求学生阅读时用心去思考情节和环境,凭借情节和环境的描写来思考人物形象。
例如《桥》一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洪水的无情和老汉的有情形成鲜明的对比。教学时,我们应引导学生去思考情节与人物的关系,以及情节关系对表现人物特点所起的作用。我们“融”入情节中去理解课文,是为了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
高尔基的《童年》是一部情节曲折生动的小说。我引导学生注意作者是如何通过曲折的情节表现阿廖沙善良、乐观、坚强的人物形象的。从父亲去世到母亲改嫁,从两个舅舅分家到外祖父和外祖母分家,从目睹外祖父毒打外祖母到自身用刀刺伤继父……只有“融”入那些层出不穷的暴行和丑事,才能理解生活的困苦并不能使阿廖沙退却,以及阿廖沙坚强地生活下去的信心。
二、“汇”聚关键句,把握主要观点
本册第六单元安排的语文阅读训练要素是“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主要观点”。关键语句或者直接表达了作者的观点,或者对表达观点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把握了关键语句,也就在一定程度上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在教学本单元《只有一个地球》时,我首先引导学生抓课题,从整体入手,关注“只有”和“一个”。接着,我引领学生走进课文,把握关键句。把目光“汇”聚在关键句后,我引导学生总结出文章的三方面内容。本节课通过“汇”聚关键句,让学生体会作者层层深入,一步步得到结论的写作特点,从而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和观点。
这种“抓住关键词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的阅读方法,同样适用于指导学生阅读《童年》这本书。外祖母是本书的灵魂人物,事实上,高尔基用了很多笔墨描写外祖母,抒发了对外祖母的热爱、崇敬之情。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外祖母的“爱”,在指导阅读时,我向学生提出一个要求:精读描写外祖母的章节,找出关键词句,说说高尔基表达了对外祖母怎样的情感。任务一出,学生们认真阅读,书中的关键句都被找出来了。通过把目光“汇”聚在关键句上,高尔基要表达的情感跃然纸上——外祖母的爱是他灵魂上的灯。
三、“贯”连资料,理解主要内容
本册第八单元主题是“走进鲁迅”,本单元语文阅读训练要素是“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由于鲁迅所生活的年代离学生较远,语言凝练,必须借助资料才能真正读懂课文。
在教学《少年闰土》中的 “四角天空”的时候,我让学生了解旧时代大户人家孩子的生活背景,因为这些与“作者对闰土的情感态度的产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学生通过“贯”连所查阅的资料,理解主要内容,侧重理解时代背景与人物的关系,从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通”达课外,迁移阅读方法
本册第三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教材安排的语文要素训练是“根据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
《竹节人》作为“有目的地阅读”的第一课,其中一个阅读目的是:“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在教学时,我让学生先采用浏览的方式,对文章做“鸟瞰式感知”,概括了解文章的大意。然后,根据阅读目的,对与阅读目的相关的内容进行精读,抓关键词句梳理信息,理清线索。最后,整合信息,有条理地表达,实现阅读目的。这就是“浏览+精读+整合”的阅读方法。
我鼓励学生把《竹节人》的这种阅读方法“通”达到课外,迁移到《童年》上来。我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全书:“外祖父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从书中找出具体情节说说。”为了完成这个阅读任务,学生在浏览整本书的基础上,精读描写外祖父的具体片段,然后对精读片段进行整合,从而更加全面、准确地理解外祖父粗野自私、脾气暴躁的性格特点。
总之,教师应以语文要素引领整本书阅读,从各个方面入手对学生开展阅读方法方面的指导,努力提高其阅读兴趣和能力,从而使阅读教学更有效、更高质。
责任编辑 黄铭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