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谁说赵云使刀?

2021-08-30

阅读与作文(高中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刀法赵云三国志

《三国演义》中,赵云是个完美的武将,他武艺超群、胆略过人,可谓有勇有谋,以常胜将军闻名。历史上的赵云也是三国蜀汉集团最重要的将领之一,他稳重严谨、无私寡欲、奉公守法,是少数得以善始善终的武将,陈寿作《三国志》,将赵云与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合为一传,而且在蜀汉所有功臣传中仅居于诸葛亮传之后,后世民间谓之“五虎上将”。赵云,刘备誉之为“子龙一身都是胆也”,军中呼之为“虎威将军”,可谓虎将。

“虎威将军”在战场上虎虎生威,令人胆寒。但是,虎威将军赵云使的到底是什么兵器呢?所有的图画都指向了一个方向,那就是长枪。但是史书上有没有明确记载呢?

神枪无名

在正史(陈寿《三国志》及裴松之注、司马光《资治通鉴》等)中,对赵云使用什么兵器并无记载,所以我们无法得知历史上的赵云习惯使用什么兵器。按照《中国兵器史稿》的说法,汉代“戟制最盛,矛次之”,汉末三国时代大将多使长矛,赵云使用枪矛类兵器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成书于元代的讲史话本《全相三国志平话》中,明确写到了赵云的兵器是枪,并且给出了这条枪的名字。《三国志平话·中卷》——“赵云使一条枪名曰涯角枪,海角天涯无对。三国志除张飞,第一条枪。”从此以后,各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对赵云形象的再创作中,基本都把赵云的兵器固定为枪,估计是赵云的形象和性格与枪这种兵器的特性搭配起来非常协调,所以几百年来的各种艺术形式中,赵云大多是手持长枪的形象,赵云与他的枪已经成为了不可分割的整体。

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三国题材的文学作品,毫无疑问是元末明初罗贯中所作的《三国志通俗演义》,目前我们发现的最早的版本是明嘉靖壬午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学术界一般认为是最接近罗贯中原笔的版本。罗本三国描写赵云出场是在卷二的“赵子龙磐河大战”一节——“看看来近,草坡左侧转出一将,马上须无铠甲,拈槍直取文丑……其人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颜,相貌堂堂,威风凛凛。常山真定人也,姓赵,名云,字子龙。”

清初康熙年间,毛氏父子修订改写《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为三百余年来最流行的三国演义通行本,今天出版的《三国演义》基本都是源于这个版本(毛本三国)。毛本三国赵云出场是在第七回《袁绍磐河战公孙孙坚跨江击刘表》:“忽见草坡左侧转出个少年将军,飞马挺枪,直取文丑,公孙瓒扒上坡去,看那少年:生得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颐,威风凛凛,与文丑大战五六十合,胜负未分。……那少年欠身答曰:‘某乃常山真定人也,姓赵,名云,字子龙。……”。这两个主要版本的三国演义都描写了赵云使用的兵器是枪,但自始至终都没有对这杆枪给出名字,书中直至赵云去世,这杆枪仍然是无名之枪。

各色神枪

罗贯中创作《三国志通俗演义》,可以看到有不少地方受到了《三国志平话》的影响,但是为什么没有引用赵云“涯角枪”的名字,而是使赵云的兵器变成一条无名之枪,我们无从得之。但是正是由于《三国演义》的巨大影响力,从此以后“涯角枪”这个名字逐渐堙没,很少有人知道,这就给后世留下了很多重新演绎的空间。

后世的评书评话、戏曲影视乃至游戏,给赵云的枪起了很多名字,其中有一个名字还是和《三国演义》能看出有一点关联的,那就是“梨花枪”,毛本《三国演义》第七十一回“占对山黄忠逸待劳据汉水赵云寡胜众”中描写赵云力战张郃、徐晃时有以下一段文字——“云大喝一声,挺枪骤马,杀入重围,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那枪浑身上下,若舞梨花;遍体纷纷,如飘瑞雪。张郃、徐晃心惊胆战,不敢迎敌。”毛宗岗点评三国演义认为“浑身上下,若舞梨花;遍体纷纷,如飘瑞雪”这四句是“绝妙枪赞”,这里出现了“梨花”,所以后世有些艺术形式就将赵云的枪称作“梨花枪”。

其实按照戚继光《纪效新书》的说法“长枪之法,始于杨氏,谓之曰梨花,天下咸尚之;其妙在于熟之而已,熟则心能忘手,手能忘枪;圆精用不滞,又莫贵于静也,静而心不妄动,而处之裕如,变幻莫测,神化无穷。”梨花枪是创自南宋李全的妻子杨氏,《宋史》记载杨氏自诩“二十年梨花枪,天下无敌手”,跟赵云实在是没有什么关系。

现当代的北派评书大家:连阔如先生、袁阔成先生的评书《三国演义》中,赵云的枪叫做亮银枪,这是影响非常大的一个名称,大概是评书艺术家考虑到了赵子龙白马银枪,相得益彰,亮银枪更能凸显出赵云的英气和帅气。南派评话大家苏州张国良先生的评话三国中,赵云的枪叫做鼠白烂银枪,可能是枪缨呈老鼠皮毛那样灰白颜色的银枪之意。在京剧等戏曲艺术中,赵云的形象基本都是银甲白袍、面如傅粉、唇红齿白、手持银枪的大武生;影视剧中的赵云尽管形象各异,但使用的兵器基本都是银枪。在小说《三国英雄传》里面,赵云使的枪叫做“五岳神飞亮银枪”,这个名称貌似改编自《兴唐传》中罗成使的“五钩神飞亮银枪”。

赵云的枪到底叫什么名字,我们不得而知,但还是倾向于《三国演义》的说法,赵云的枪就是一条无名之枪,正如赵云的性格:沉稳内敛,不喜张扬。枪虽无名,但威力惊人,丝毫不逊于威震天下的青龙偃月刀和丈八点钢矛;枪虽无名,但撑起了蜀汉的一片天空。正是枪如其人,赵云无需用多高的桂冠来证明自己,他的枪也无需用多么复杂威猛的名字来证明自己,赵云的形象和他的枪,早已超越了历史和文学的记载,深印在每一代人的心底。

利剑“青釭”

谈完了枪,再来说剑。赵云的枪虽无名,剑却有名,那便是名剑“青釭”。毛本三国第四十一回《刘玄德携民渡江;赵子龙单骑救主》:“正走之间,见一将手提铁枪,背着一口剑,引十数骑跃马而来。赵云更不打话,直取那将。交马只一合,把那将一枪刺倒,从骑皆走。原来那将乃曹操随身背剑之将夏侯恩也。曹操有宝剑二口:一名‘倚天,一名‘青釭;倚天剑自佩之,青釭剑令夏侯恩佩之。那青釭剑砍铁如泥,锋利无比。当时夏侯恩自恃勇力,背着曹操,只顾引人抢夺掳掠。不想撞着赵云,被他一枪刺死,夺了那口剑,看靶上有金嵌‘青釭二字,方知是宝剑也。”这口本属于曹操的青釭宝剑,自此跟随赵云出生入死,成为赵云的贴身兵器。这个故事不见于正史,可以肯定是小说家的创造,用以凸显赵云的神勇。

南朝陶弘景作《古今刀剑录》,书中提到了著名的“蜀主八剑”,原文是“蜀主刘备,以章武元年,岁次辛丑,采金牛山铁,铸八剑,各长三尺六寸。一备自服,一与太子禅,一与梁王理,一与鲁王永,一与诸葛亮,一与关羽,一与张飞,一与赵云。”文中提到刘备铸造了八口宝剑,后世称之为“蜀主八剑”,刘备将其中一口赐予了赵云。

莫名用刀

有趣的是,在一些评话和戏曲中,赵云还有一件擅长使用的兵器——大刀。赵云耍大刀,总令人觉得很别扭,但是在京剧传统剧目《凤鸣关》(《斩五将》,汉剧、徽剧、晋剧、河北梆子均有此剧目,湘剧有《刀劈五虎》)中,老年赵云就是以大刀作为自己的兵器的。

张国良先生的苏州评话三国中赵云也是在枪、劍之外,还擅使大刀,对于赵云为什么擅使大刀,评话中有详细介绍,说的是在荆州时赵云向关羽求教刀法,关羽将二十四路春秋刀法倾囊相授,赵云练习之后刀法精妙,不在关羽之下,后来七擒孟获之后,赵云封枪不用,晚年便以大刀为兵器,刀劈韩家五虎、天水关战姜维,赵云都是使的大刀,关兴、关索的刀法也是赵云所授,使关家春秋刀法不至失传,这才有了《水浒》中大刀关胜的刀法。

其实这是评话艺术家以及戏曲艺术家,根据毛本三国第九十二回的回目“赵子龙力斩五将诸葛亮智取三城”中的这个“斩”字,而展开想象进行二次创作的。其实这里的“斩”指的是诛杀的意思,并不指具体动作,《三国演义》中赵云“力斩五将”和大战姜维仍然使的是枪。

关于传统戏曲中,老年赵云为什么使刀的问题,我们特意请教了京剧界人士。据他们的一种说法是:当年这出戏在排演时,主演不知道如何表现老年赵云的手眼身法步、念做唱打翻。于是就寻找舞台上老将的形象,有一次他看到一出表现老将黄忠的戏非常棒,尤其是老将黄忠舞刀时的身段步伐更是如行云流水,别有一种魅力,于是就开始细细学来。一来二去,黄忠舞刀的全套表演技艺真的让他学得惟妙惟肖,几乎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等到演员化好妆,扎好靠,拈起枪,全身披挂亮相舞动起来时才发现,大事不好!原来学的是舞刀技法,现在拿着长枪做出舞刀的动作,简直是滑稽可笑。但这时再改学舞枪以及来不及了,何况也没有特别好的学习目标,这该怎么办呢?主演急中生智,干脆把枪放回去,拿起大刀堂而皇之的舞弄起来,并编了几句台词介绍赵云改刀的缘由,于是就让老年赵云舞刀上阵变成此剧的别致之处,标新立异、独一无二,此后,干脆就让这出戏中赵云舞刀成为标志,流传下来。

(摘自网络)

猜你喜欢

刀法赵云三国志
以铜为纸 以刀代笔
标点符号的争吵
Jokes Today
薛景 赵云 华金涛
刀法
称象
大话三国志
武师授徒
用劲刻
叫卖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