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厉彦林为什么把“延安答卷”写进书名

2021-08-30王晓敏

博览群书 2021年8期
关键词:延安攻坚

王晓敏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当前全党正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百年党史,从一定意义讲,也是一部党领导中国人民摆脱贫困的历史。《延安答卷——脱贫漫记》出版恰逢其时,这是一部从扶贫角度,诠释党史新中国史的优秀读物。

饥饿与贫穷,是人类有史以来一直面临的生存困境。阅读中国历史,尤其是鸦片战争以后的近代史,外敌入侵、连绵战乱以及天灾人祸,使大多数中国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过着牛马不如的悲惨生活。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以来,始终为了人民摆脱贫困而奋斗追求。进入新时代,聚焦精准扶贫,带领人民集中力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延安作为革命老区,2019年5月宣布贫困县全部摘帽,693个贫困村、19.5万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曾经为中国革命作出重大贡献的延安人民,从此告别绝对贫困,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幸福大道。同时,中国以2020年为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如期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终结困扰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几千年的绝对贫困。这是中国奇迹,也是世界奇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文化文艺工作者要承担起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勇于回答时代课题。

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无论是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这都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脱贫攻坚的历程为广大文艺工作者提供了广阔深远的创作天地,人民群众也期待着记录、书写、讴歌脱贫攻坚的多种形式的作品。

厉彦林在沂蒙革命老区成长,长期从事党的基层党组织实务与研究,一直关注扶贫事业。2020年,他以延安脱贫为聚焦点歌颂我国脱贫攻坚成就的长篇纪实文学《延安样本》,首发在当年第七期《人民文学》上。《延安答卷——脱贫漫记》这部由党建读物出版社出版的反映延安脱贫的大型纪实文学作品,经中组部、中宣部专家专业评审,入选第五届全国党员教育培训优秀教材。文学作品入选这类教材是少见的。

厉彦林在这本书的后记里交代了写作的动机原因,就是对延安大地、延安人民的敬畏,沂蒙子弟对故乡亲人和普通百姓的平民情结,作家责任与使命的驱使。这是一部为脱贫攻坚大决战讴歌、为走出贫困的众乡亲立传的书。这也是一部凝聚了作者党员情怀、平民情结的纪实文学作品。

因为工作的机缘,我与厉彦林从青年时期就认识,开会、调研时常见面。老区优良革命传统的教育熏陶和长期的学习实践锻炼,使他从青年时期就表现出对党的事业的忠诚坚定,对本职工作的勤奋敬业,对基层人民群众的真情实感。

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一个年末,我跟他一起参加农村基层班子换届调研。有一天早饭后,我们来到沂蒙一个山区村。一进村,看见一位妇女在推碾,她背上背着一个一岁左右的娃娃。寒冬腊月,娃娃手脸冻得红里透紫,一只小手攥着一块地瓜干,边啃边好奇地看着我们。厉彦林驻足看了好一会儿,脸色凝重,陷入沉思。中午回到镇机关,食堂做了羊肉汤面火烧招待我们。彦林看着餐桌上的饭菜,别人开始吃饭了,他也没有动碗筷。后来他说有点难受不吃饭了,就起身回了房间。饭后我去房间看他,他说,上午看了那些贫困户,他们的生活还很困难,看得心里难受,没有吃饭的胃口。

我们这些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大都经历过感受过饥饿与贫穷的滋味。在农村上学时,我生活的鲁中地区,每个村庄常有沿街讨饭的人。我们村有一家兄弟三人,正是长身体的时期,春天粮食饥荒,经常上顿不接下顿,有时就着大盐粒喝水充饥。因为营养不良,先后得了肝病,先是老二病死,后来老三在十四五岁时也得病去世了。村里的青年民兵连长,一天两顿吃米蒿一类的野菜当饭,毒素积累过多,脸肿得像要裂开一样吓人。1977年底,我入伍离开农村的时候,一个高中同学的母亲还靠外出讨饭维持生活。当时村里像她那样讨饭的不是个别户。贫穷与饥饿,是我们那个年代的人,也是中国人刻骨铭心难以磨灭的记忆。

贫困是人类社會面临的共同难题。世界各国一些社会学者致力于研究认识和摆脱贫困问题。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的《贫困与饥荒》,史蒂芬·M·博杜安的《世界历史上的贫困》,亨利·乔治的《进步与贫困》等学术著作,从政治、经济、社会、人类学、人口学等不同的角度,观察探索贫困问题。我国享誉世界的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从青年时期投身人类学社会学研究,上世纪30年代,他在留学英国撰写的博士论文《江村经济》中写道:中国农村的基本问题,简单地说,就是农民的收入降低到不足以维持最低生活水平所需的程度。中国农村真正的问题是人民的饥饿问题。他一生探索中国农民的富裕之路,晚年以“脚踏实地、胸怀全局、志在富民、皓首不移”作为座右铭,围绕中国农民致富过上小康生活,行行重行行,紧紧追随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一边调查,一边记录,提出了发展乡镇企业、发展小城镇、边区开发、区域经济发展等主张,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我们党从建党之日起,就把让人民翻身过上好日子作为初心使命,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流血牺牲、奋斗拼搏,用28年时间,经过抗日战争和两次国内战争,建成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确立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党带领人民不断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世纪80年代后期,习近平同志在担任福建宁德地委书记期间,带领大家发扬愚公移山精神,多措并举,治山治水,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方面的效益,推动闽东贫困地区人民脱贫。《摆脱贫困》一书,记录了他对闽东脱贫的思考和实践。他在回顾这段历程时说:

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在有些方面落伍了。落伍原因史学家们可以慢慢探究;但对于更多的人来说,励精图治,发奋图强,以中国的繁荣昌盛为己任,尽短时间使整个国家脱贫,尽短时间使中国立于发达国家之林,才是更为紧迫、更切实际的思想和行动。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三大攻坚之一,特别是近年来,聚焦精准扶贫,在中国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举全国之力,开展扶贫脱贫攻坚,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胜利。今年2月25日,党中央在北京召开了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宣布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中国的精准扶贫成就,惠及了无数困难群众,让人们过上了衣食无虞有尊严的小康生活,让我们记忆中的贫困饥饿的历史永远不再。我有一个老年残障亲戚,她因小时得病无钱治疗落下终身残疾,今年春节我回老家走亲戚,看到她过去的陈旧老房子已经重新翻修,屋里墙上粉刷得干干净净,床上是厚实整洁的棉被,饭桌上壁橱里放着新鲜的蔬菜和食品水果,自来水和煤气进了户,安上了壁挂式暖气,屋里暖洋洋的。这位亲戚告诉我,她已经加入了“五保”,有固定的养老收入,镇上的青年党员定期来帮她看她,有了病能及时治疗。说话时脸上洋溢着知足满足和感恩感激。厉彦林的书中写道,中国的脱贫成果令人服气,这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涉及面最广、速度最快、成效最持久的反贫困斗争,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史上的辉煌篇章。世界上除了中国共产党,没有其他任何一个政党,像中国共产党这样,一心一意为人民,使近代以来饱受欺侮凌辱、饥饿贫困的中国人民过上小康生活。进入新时代,继续带领人民走向民族复兴的伟大道路。

《延安答卷》是一部记录延安大地延安人民建设绿色生态家园,摆脱贫困的纪实文学作品。这部书聚焦延安脱贫,用大量实地考察的一手材料和科学数据,若干个具体的扶贫事例,展现了延安人民建设“延安绿”,拔掉穷根,摆脱贫困,过上美好新生活的历程。同时,这部纪实作品,也是对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打赢中国脱贫攻坚大决战历程的记录。《延安答卷》既是一部文学作品,作者是以感情的笔触、温暖的文字,抒发对贫困群众过上小康生活的激动欣慰之情;也是一部中国人民摆脱贫困的信史,回顾和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向贫困作斗争,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卓绝历程。书中有大量的生动事例,介绍延安的老百姓怎样脱贫过上小康生活,还通过调研和深入思考,探索脱贫工作的特点规律。

作者以《延安答卷》作为书名,蕴含着初心使命的深刻蕴意。从延安时期毛泽东与民主人士黄炎培讨论共产党如何跳出历史周期律的问题的“窑洞对”,到老一代领导人从西柏坡“进京赶考”,再到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提出“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党的奋斗目标,提出在建党一百周年的时候,实现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目标任务,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我们党带领人民经过不懈的努力,实现了这个奋斗目标。这是感天动地的大事!我想起电影《周恩来回延安》里的一个情节,上世纪70年代,周总理陪同外宾到延安访问,看到延安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还比较落后,还有很多人吃不饱穿不暖,难过地流了淚,要求当时的延安地区领导,一定努力建设好延安,发展经济,让人民有吃有穿过上好日子。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如今延安人民摆脱贫困过上了小康生活。这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奋斗的结果,是向延安人民,向历史,向先烈先辈交上的一份合格答卷。延安答卷也是中国答卷,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初心使命的回答,对历史的回答,对人民的回答。

厉彦林在工作之余,以书为伴。阅读涵养了他的文学素养、诗人气质,业余创作成为他体验思考人生的另一种生存生活方式。年轻时他就出版了《都市庄稼人》《灼热乡情》等诗集。这些年他在工作之余,写了不少记录故乡亲情的散文,前年结集在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散文集《地气》,文集里的每一篇作品都根植沂蒙大地,讴歌亲人和沂蒙人民。前年我们一起参加人代会,晚上散步时,他说从媒体看到延安老区脱贫的报道,他认为延安脱贫具有现实和历史意义,萌生出写延安的想法。他是个干事执着的人,虽然人过耳顺之年,但说干就干,他怀着一颗对延安敬仰的心,带着一个老党员的情怀和老区普通百姓的情结,几次奔赴延安跨涧越塬,实地查看贫困村和贫困群众的脱贫情况,回顾中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历程,以延安脱贫为样本深入探究解读其中的“密码”,写出了他的作品中篇幅最长也是意义分量最大的作品,令我感动和佩服。

(作者为山东省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猜你喜欢

延安攻坚
延安的故事
吉安市脱贫攻坚图片展
Body languages in English teaching
打赢脱贫攻坚战
《延安文学》2017年总目录
攻坚脱贫
在延安
抗战时期的延安
《保卫延安》震撼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