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策略探讨
2021-08-30纪宏
纪宏
摘 要:初中阶段,很多学生都存在着不成熟的状态,因此很多学生在初中时期都会表现出叛逆的心理,进而致使在学习中的自我管理能力出现阻碍。同时这种情况的出现,也给班主任的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对于班主任在对班级展开管理时,很难将管理的实质得到有效的提升。针对这样的现象,班主任就应当主动地对班级的管理方式进行提升,不断地融入自我管理的理念,以此来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目标,让他们更好地在学习中达到自律的目的。基于此,本文就以初中班主任培養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进行探究,通过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希望借此能够给初中班主任在管理中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 自我管理能力 培养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8.088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与结构也在不断地发生着改变,尤其是在传统的初中教育管理方式上,都在逐渐发生着转变,以此来适应社会的发展。从目前的教育模式来看,已经基本实现了由传统的单一知识传授,慢慢地转向了综合素质能力培养的方式,而这也对初中班主任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在自我管理能力上严重的缺乏,导致在实际的学习中无法正常的进行自我管理,所以就需要初中班主任不断地提高管理方式与能力。
一、初中班主任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简析
1.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权威性过高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在自我管理能力上严重不足,因此就需要班主任对他们进行引导;而在一定程度上,班主任也可以看作是初中班级中的一个“主心骨”,所以很多时候班主任都是在班级中有着很高的话语权,不能将学生对于管理的需求进行了解,盲目地对管理下达自己的观点;使得在班级的管理中,过度的将班级管理的权利收到自己的手中,以此实现对整个班级的管理和监督。所以在很多初中班级中,班主任就成为管理的主要责任体现,而这种权威性就很容易被学生所反感。如在班主任对班级展开管理时,学生表现出不遵从、不服从、不配合的逆反心理。而在新时期下,要想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就需要将这种权威性进行释放,由学生自己对班级展开管理,班主任在中间进行宏观的调控,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但是在现实中却恰恰相反,班主任的绝对权威性影响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形成,进而致使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无法得到良好的培养。
2.管理内容不全面
针对现阶段的学生教育情况来看,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培养的过程中应当达到“智育”的目的,而自我管理的培养就能够很好地促进“智育”的达成。而要想达到“智育”的目标,就需要初中班主任在管理过程中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管理方式,将管理体现在不同的角度,而不是仅仅限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管理,生活中、社会中都应当有管理的渗透。但是在实际的初中班级管理中,很多班主任在管理内容上都表现出不全面的情况,认为对班级进行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成绩,进而忽视了学生的自主管理。
3.班级管理理念落后
在初中班级的管理中,很多班主任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传统班级管理与教育理念的影响,于是在班级的管理中经常以严格、严厉、严肃的方式展开管理,单一地认为在“严师出高徒”理念下,能够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与学习效果的提升。长时间以这种方式对学生进行管理,会使学生服从班主任的管理,是因为自身的害怕而不是主动执行的;这种班级管理理念的落后,不仅不能起到对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还会使学生与班主任之间的关系愈发紧张,进而产生很多的抵抗心理,不利于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二、提高初中班主任管理中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策略
1.将班主任权力下放,充分利用班干部对班级展开管理
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中,班主任对于学生管理有着非常强的决定权力,很多时候对于班级的实际管理,都是有班主任自己一人进行独立的掌控。这种班级的管理方法,很难使学生接受,并且如果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表现的过于严格,很多学生就会出现畏惧心理,见到班主任就“敬而远之”,这种情况的出现将不利于班主任对班级展开有效的管理。反而会使得学生在被管理的同时,极易形成一种逆反心理;所以班主任应当将管理的权力进行释放,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同时打造出一直高效的班级干部团队,让学生实现自我管理的目的。同时也能够最大限度上减少班主任在管理时所面临的强大压力;对于班级中的情况也能及时的获得信息,一举两得。从另一个层面对学生实现自我管理进行分析,除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班主任的管理压力之外,还能实现学生对学生的管理,让他们接受这种管理的模式,不会出现逆反心理,并且也能够有效地提高班级实际的管理效果。同时为了避免在学生对班级进行管理时有的学生会出现“嫉妒”的心理,在班干部的选择上,实行“轮岗”的形式,以此来提高班级中的和谐氛围,使得班级管理工作能够更好地顺利开展。
2.增强德育的渗透,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在班级的管理中,形成一个和谐的班风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之间的凝聚力。而这就需要增强德育的渗透,使得学生之间能够形成一个和谐的状态,并且也能增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们更好地接受管理。如可以在班级中定期地举行班会,采用班会的形式对班级中所需要制定的班规进行讨论,集思广益,让班规能够符合大多数学生的需求。要切实保障班级管理的效果,班主任要积极进行思想层面的教育渗透,通过班会活动等契机,了解学生个体的心理需求,并据此组织班级活动。而德育与心理教育的整合,要求班主任关注学生个体的性格特点、情感需求,掌握学生对社会道德的认知情况。立足于初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相较于传统的“班会”管理模式,以明确的主题为核心,积极开展多形式班级活动,更有利于良好班风的形成与学生个体的管理。例如,根据班级管理的设计需要,明确班级活动的主题,在班级内组织小品表演、歌曲演唱等活动;了解班内学生对常见社会实践活动的兴趣程度,以小组为单位,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就实际效果而言,能够极大地增强学生与社会之间的情感交流。在此种情境下开展心理教育,告知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以及妥善的处理方法,有利于学生培养出正确的处理方式;从思想层面给予正确的指引,开展德育,则可切实提高学生对社会道德问题的判断能力。并且也能够通过班会,增强学生对于班级管理的认知程度,使得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更好地进行自我管理,特别是在班级纪律的管控上,促使他们实现自我的调整,提高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成效 。
3.制定柔性的班规,激发学生自我管理意识
学生的自我管理不仅仅是依靠班主任进行引导,最主要是要实现学生对自我管理意识的提升,进而更好地促使他们达到自我管理的目的,也能方便班主任对自我管理的培养。而在初中阶段的班规中,班主任在制定时,就应当充分地了解当前学生在自我管理能力上的不足之处,学生认为应当怎样才能更好地实现他们的自我管理等,集思广益,以此来制定出柔性的班规。在班规中因为融入了学生自己的想法,因此在实行过程中他们也能自觉的遵守,进而达到激发他们自我管理意识的目的,使得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够得到更好地培养。同时在柔性班规的制定中,也要提前对学生自我管理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错误进行了解;而班规的制定虽然在总体上是由学生自己讨论得出的,但是班主任在这个过程中也要起到引导的作用,也不能让他们对班规的制定掌握完全的自主权。
综上所述,在初中阶段的学生自我管理培养中,应当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同时在班主任角度,也应当将自己的管理权力进行下放,合理地使用班干部对班级展开管理。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实现培养综合素质能力的初中生目的。
参考文献:
[1] 张英福《班级管理中学生的自我管理之浅见》,《知识窗(教师版)》2021年第2期。
[2] 李文运《自我管理是学生成长不可绕过的教育》,《云南教育(中学教师)》2020年第Z2期。
[3] 孙新《班主任如何培养中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文教资料》2020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