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
2021-08-30郑素梅
郑素梅
摘 要:在新课改的倡导下,学校在传授书本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的德育发展。成绩的好坏体现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处理能力,思想品德的好坏则直接反映了一个人的修养。所以,在小学时期教师就必须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德育。而小学生年龄尚小,注意力不易集中,心智发育才刚刚开始,教师在这个时期对学生进行德育必须要根据不同年级孩子的性格特点,做出合理的教学方案。
关键词:学科 教学 渗透 德育 教育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8.087
德育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渗透在各门课程之中。通过对教材的研读,我们不难发现,各学科的教材都或多或少体现了德育内容,这需要我们各学科的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去发现并且对学生做出积极正确的引导。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小,性格幼稚,不方便管理,所以对德育提出了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投其所好,充分利用教材,用学生更乐于接受的方式对他们进行德育。基于实际情况,本文论述了各学科教师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
一、紧扣教材内容,自然渗透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对孩子们进行全面培养,其中德育就占有非常大的比重。德育内容渗透在各学科之中,所以各学科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教材并且挖掘教材中德育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熏陶。
例如,一年级下册有篇文章《吃水不忘挖井人》,语文教师在进行本篇课文讲解的时候,可以给学生强化感恩的观念。可以先向孩子们叙述课文的本意,比如说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革命时期,毛泽东主席曾经在一个叫沙洲坝的村子居住过。由于村里没有水井,乡亲们需要走很远的路才能挑到水。为了解决村民的困难,毛主席就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一口井。新中国成立后,村民们为了感谢毛主席,就立了一块刻着“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的石碑。这篇文章教育我们做人要懂得感恩,能够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二、根据学科特点,生动化渗透
小学生接触的课程除了有语数外主课,还有兴趣爱好发展方向的各门副课。所以我们各学科教师需要思考和总结本学科的特点,把课程与德育有效融合,在授课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对孩子们进行德育。
例如,体育课开设的根本目的,除了让孩子们拥有健康的体魄,还让他们在体育活动中懂得做人的道理。现在的孩子们都是家里的掌中宝,导致孩子们容易出现性格过于自我,缺乏团体合作意识。为了加强孩子们的协作能力,体育教师可以开展有意义的体育活动,比如拔河、乒乓球等。学生在娱乐的同时,还能明白如何与队友展开合作,共同赢得胜利。团结、合作、互帮、互助,这些都是人生路上必不可少的过程,只有从小就开始培养这些意识,才能让同学们走得更远、跳得更高。
三、組织德育活动,形象化渗透
通过各学科的教学对孩子们进行德育渗透,我们教师除了有效把握教材内容和学科特点,还可以组织丰富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比如“义务劳动”“学会感恩”“参加展览”等。
例如,如今社会依然缺乏科技创新型人才,为了培养学生们的创新精神和勇于探索的能力,我们美术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去校图书馆丰富孩子们的见识,开拓孩子们的视野。教师可以向他们展示爱迪生发明的电灯泡,然后讲述发明的过程,重点描述遇到的困难以及如何化解,并向学生们解读电灯诞生的重要意义,引导孩子们要自己动脑子,打破常规思维,敢于创新!只有敢想,敢做,才能有所收获!
总而言之,我们各学科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孩子们的德育培养。我们要发挥出该学科教材的优势,对孩子们做出正确的引导,让孩子们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德育观也能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 余婷《谈如何在小学科学学科教育中渗透德育》,《才智》2020年第6期。
[2] 黄明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研究》,《课程教育研究》2020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