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管理中激励对策的创新与实践
2021-08-30董新城
董新城
摘 要: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对班级中的学生开展有效的德育管理是非常重要的,这对整体班级各项工作的开展,以及班级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都有着较大的影响。激励对策是一种班级管理的方式,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基于此,本文便通过研究激励对策在德育管理工作中的创新和实践,以期达到进一步促进小学班级德育管理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 德育管理 激励对策 创新 实践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8.079
一、将激励制度融合到班级管理制度中
班级德育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班主任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提前制定一套具有激励性质和特点的德育管理机制。同时,这项管理机制可以和班级的规章制度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保证其具备充分的实效性,也能让这两项制度在融合的过程中相互促进,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各个方面的指导,让学生可以认识到遵守纪律、尊重师长等美好品德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这项措施不仅可以在较大程度上提升班级德育管理的效果,更能为班级管理的顺利開展创造一个更加优质的环境。
二、在德育中渗透激励的对策
1.定期召开主题班会
在班级中进行德育的方式,最常用的便是主题班会。主题班会不仅具有班主任总结班级工作的作用,也有班主任教育和引导学生的作用。班主任在主题班会的德育中,可以巧妙地渗透激励理念,比如,在主题班会中确定德育主题,然后学生根据这一主题,以及教师事先给出的评选标准,选择班级中符合条件的德育标兵和榜样,可以自荐也可以推荐,被学生们共同选中的榜样学生,教师可给予其口头上的鼓励表扬,或者物质上的奖励。这样的方式,能够激励班级中的学生内在积极情感的出现,使其可以对自我日常的言行进行反思,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积极改正,达到德育的目的。
2.制作成长档案
学生成长档案制作的主要目的,是记录学生道德水平的变化和发展。所记录的信息来源可以是班主任自己对学生的日常观察,也可以是各科教师的意见,或者是班级中班干部或者其他学生的评价,通过多方面了解,才能保证学生成长档案的客观真实性。在成长档案不断完善的过程中,班主任可根据一定时期,将档案发给对应的学生,并要求学生带回家给家长观看。这种多方面的监督能够让学生对自我产生约束,也能让学生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中的表现以及思想变化,让学生家长可以与教师形成“联盟”,共同为孩子的道德素质提升努力。
3.联系生活实际
德育离不开生活实际,因此班主任应搜集生活中的真实案例,对学生进行德育,使其产生学习的兴趣,并根据自己的经历来对这些案例进行分析,使其认识到德育的重要作用,从而有意识地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
三、根据学生个体差异,确保激励具有针对性
班级中的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且完整的个体,班主任对待每一位学生既要一视同仁,也要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激励。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对学生进行分层,让德育管理工作更加具有效率和质量,也能帮助学生在教师创造的优质的环境中,让自身的道德修养得以显著的提升。举例来说,班级中既有尖子生,当然也有后进生,班主任可多多关注班级中的各位后进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和进步之处,当这些学生的学习或者道德品质存在明显提升的情况下,班主任可为其颁发奖品进行鼓励,在鼓励的同时也要督促他们找到自己的短处,并不断弥补,有效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
整体来说,小学班级的德育管理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需要班主任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激励对策作为一种积极有效的方式,在德育管理中的应用,也应该保证其科学性与合理性。班主任要在学生心理特点的基础上,设计和建立相关的激励机制,通过激励措施,提升其综合素质,达到德育管理的目的,为学生今后的成长奠定良好的道德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文德《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德育管理的探究》,《亚太教育》2019年第7期。
[2] 韩雪、景宏云《小学德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18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