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语言艺术素养与能力提升的探究
2021-08-30赵鑫鑫
赵鑫鑫
摘 要: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未来所从事的行业为教师行业,因此对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较高,幼儿教师应该具备扎实的文学素养和较好的语言表达、沟通能力,才能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水平,但是作为当前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语言素养及能力方面还存在着诸多不足,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语言艺术素养与能力的综合性培养,才能有利于学生的职业发展。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 语言艺术素养 能力提升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8.068
随着国家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对幼儿教师队伍素质要求也更高。中等职业学校以就业为导向,大力培养行业中的教师或保育人员。根据2011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要求幼儿园教师具备的专业知识中不仅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掌握幼儿园各领域教育的特点与基本知识、具有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等。而将各类知识在教学或一日活动中的传授工具则是语言,教师的语言魅力在于语音的准确性、思想情感、文化素质等方面的体现。因此,教师的表达能力是学前教育学生的必备基本功之一,口语能力的强弱对从事学前教育的幼儿教师意义重大。
一、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语言能力存在的问题
在学前教育专业中,教师口语是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课程的开设是用标准的普通话,符合教育、教学要求的专业用语,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首要的职业技能,同时也是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语艺术素养与能力。然而,当前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语言素养及能力上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因此,语言艺术素养及能力的提升成为当前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一)学生的普通话语音面貌不佳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在教师口语教学中主动参与活动的较少,特别是幼儿故事讲述,许多学生表示初中时没有上过台,甚至有些学生在与教师或同学交谈的过程中都会出现害羞脸红的现象,出现表达不完整等情况,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的心理素质较弱,由于部分学生来自粤东、粤北、粤西等地,平时多用方言,对普通话的学习局限于教师课堂教学、电视、网络等,日常较少使用普通话,来到学校后出现从“不敢说”到“不愿意说”的情况,致使学生们缺乏自信心,不敢自我表现。
(二)学生的文化素养较弱
除上述学生的普通话语音面貌不佳,在文化素养上,部分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偏低,阅读量较少,没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导致知识面不宽;在语言表达上,语言空洞、常出现用词不当的情况,语言逻辑性不强,思维较为混乱,围绕话题,常出现结结巴巴、语无伦次,甚至无话可说的情况。综合来看,学生们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阅读能力等对口语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三)专业课程设置学时较少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教师口语课程的参考学时为72学时完成,其中包括掌握朗诵、讲幼儿故事、规范教学、教育用语等适用于幼儿园教学工作的技巧,而目前我校专业设置的课时为36学时,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只能调整课程内容与缩短训练时间来完成教学任务。然而,教师口语课程是一门应用语言学科,不仅注重基础知识——普通话语音面貌的提高;突出能力培养,以提高学生语言技能为主,同时还落实到幼儿教师职业口语的运用,课程实训性很强,对于中职生而言,每一个项教学内容都需要强化训练以达到教学效果。这对原来语音面貌、文化素养欠佳的学生口语素养的提升更加困难。
(四)教师的语言艺术素质有待提高
语言艺术是综合性较强的口语表达形式,口语教师应具备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心理素质要好,授课时口语表达能力和教学示范能力,无论在语音面貌、发音气息控制、轻重音的把握、态势语的运用等技巧,应让学生感受到教师语言的美。如在教学中教师的示范能力不够或羞于“表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则缺少技能传授的直观性与示范性,缺乏了课堂语言活力。
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语言艺术素养与能力提升的具体策略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3-6岁的幼儿是其语言能力发展的关系时期,语言是幼儿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之一。作为幼儿教师必须要具备较好的语言艺术素养与表达能力,才能帮助幼儿认识世界、丰富知识、陶冶情操、发展思维。因此,为提高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语言艺术素养与能力,更好地适应行业发展与要求,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注重学生文学素养与能力的培养,加强语文类课程的良性互动
语言不仅是一种技能,还表现一人的知识水平、情感体验等,因此学生的语言能力的提升与文学素养是密不可分的,如学生缺少足够的阅读积累,自然降低审美品质。在教学中,我们可通过语文、幼儿文学等课程联系,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鉴赏与创作能力,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语文类课程的整合使学生的听、说、读、写与语言思辨能力得以锻炼,可促进课程之间的良性互动。
(二)有效改进教师口语课堂教学
1.在教师口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教师要注重教学环节的巧妙设计与安排,教师在教学时不能常以讲授为主或满堂灌的现象,这种教学手段单一的形式影响学生对技能的习得,教师可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如互联网等媒介辅助教学,以激发学生自主學习的热情。教学中应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造能力,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使教与学相辅相成,让学生在学习与训练中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多种口语训练达到更好地教果。
2.教师还要注重教师口语与其他专业课程的联系,如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及幼儿五大领域等多种学科,学生在掌握幼儿心理学和教育学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对幼儿的诗歌朗诵、故事讲述、儿童剧表演及模拟幼儿园课堂教学等活动多训练、感觉和反思,进而才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创作能力。
3.教师可组织学生到幼儿园进行实践教学,如组织开展幼儿故事会或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等,通过活动学生们可将所学的理论、技能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既加深学生的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又能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体现职业教育“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与“工学结合”的要求。
4.通过各种方式营造普通话语言氛围,使学生养成听说普通话的习惯,从而提升语音面貌。除课堂教学活动外还可以開展课外延展活动,如举办朗诵、演讲、幼儿故事讲述比赛和开展社团(戏剧社、文学社)等活动,这些活动既陶冶学生的文学情操,又能提高学生听说普通话的兴趣,使其语言表达更为准确、生动、优美,促进学生文学素养与语言能力的迅速提升。
因为语言素养与能力的提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不仅改进课堂教学,开展多种活动之外,教师也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鼓励和表扬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与表达的勇气,进而让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提升并具有感染力。
(三)加强“教师口语”教师队伍的建设
建立一支素质优良、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口语”教师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根据《师范院校‘教师口语课程标准(试行)》中要求:任课教师的普通话水平应达到一级,具有必要的口语理论基础知识或从教能力,了解本地方言与普通话对应规律, 熟悉中小学和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实际。授课教师要普通话需达到一级乙等,在教学中应起到示范作用。其次,教师不仅具备“教师口语”学科的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同时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等学科也要有一定了解。另一方面,教师要积极学习,不断进取,加强校内外同学科教师间的交流与教学研讨,学校尽可能给教师提供学习平台与机会,使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基础与专业技能。同时可通过“下企业”深入到幼儿园,在实际的幼儿教学中,探索幼儿教育的规律,并将实践收获应用于教学实施当中,更有效地提升学生行业语言能力,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语言艺术素养与能力的提升是势在必行的,它直接影响到学生日后的职业发展,作为一名专业教师,笔者深知,提高学生语言艺术素养与能力不能一蹴而就,要通过多门学科理论知识的融会贯通与技能不断训练,教师要不断扎实理论知识,增强技能,创新自己的教学手段,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基础能力,在学校、教师、学生多方的配合下方能最快、最有效地达到效果,以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及实践能力,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赵晓辉《学生语文素养的现实问题与提升策略》,《教育艺术》2018年第4期。
[2] 马清平《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现状及培养策略研究》,浙江师范大学2016年。
[3] 陈朝霞《学前教育专业故事讲述训练的若干问题》,《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9年第1期。
[4] 邱菊《学前教育教学中艺术素养教学策略探究》,《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