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2021-08-30尹玲丽
尹玲丽
摘 要: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加强对中学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的教育,渗透中华传统文化,对引导青少年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且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初中 传统文化 道德与法治教学 实施应用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8.060
初中必须注重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课堂之中,以促进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而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为学生德育的主渠道,更应积极探索在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渠道,更好地发挥育人作用。
一、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我国传统文化大力弘扬仁爱、谦逊、诚实等优良品质,注重对人的品质的培养,这些与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很多理念不谋而合。
1.有助于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在初中道德法治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能够让初中生接触到更多的传统文化,从而在教师的引导下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2.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我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人文精神以及道德观念,将优秀传统文化引入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可以实现传统文化与课本传递的道德观念相融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3.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在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能够促使学生立足于本土文化,树立起家国意识,强化初中生对祖国的认识与理解,增强中学生对祖国的归宿感和认同感,无形中培养和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
1.在案例分析中渗透传统文化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丰富的历史典故、成语故事、诗词佳句。初中教师在进行道德法治教學时,可以将课本知识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相衔接,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故事案例了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学习道德与法治的相关知识。例如,以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为例,在学习第二单元《友谊的天空》时,教师可以从俞伯牙和钟子期的“知音之交”,廉颇和蔺相如的“刎颈之交”,刘备、关羽、张飞的“生死之交”来引入交友这一话题,让学生通过这些故事感受友谊的魅力和重要性,也对课本内容有更加深刻地认识和理解。
2.在情景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通过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来为课堂增加趣味。在创设具体的教学情景时,可以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其中,以取得更佳的课堂效果。例如,在学习《师长情谊》一单元时,教师让学生在“程门立雪”“张良提鞋”“秦始皇拜荆条”三个典故中任选一个,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故事的背景和经过,在课堂上模拟还原这些典故,并与其他同学分享在这些故事中的收获。
3.在课后总结中渗透传统文化
教师还可以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根据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并结合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主动寻找传统文化与课堂内容之间的关联,实现传统文化与道德法治教学的有机结合。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课本《遵守社会规则》一课后,针对课本中关于《社会生活讲道德》的相关知识点,让学生在课后收集我国有哪些关于道德品质的成语故事或者是历史典故,从这些典故中可以学到什么,在生活中又应该如何践行这些品质。
4.在实际生活中渗透传统文化
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还渗透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例如,在教室的板报制作中,可以设计中华传统文化主题板报,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在每日的广播中,可以播放《论语》等传统文化典籍,强化初中生对古代圣贤、传统美德的认识,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在道德和法治方面的素质水平。
综上所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可以实现在提升初中生道德与法治水平的同时,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 周昌梅《传统文化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有效渗透》,《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1年第5期。
[2] 文武《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谈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求知导刊》2021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