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小学语文德育教学中的“情”与“理”
2021-08-30陈辉
陈辉
摘 要:在新课改背景下,德育、素质教育在小学语文中占有的比重越来越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合德育教学已成为教学工作的重点,是适应现代化教育改革的主要举措。本文以小学语文德育教学为切入点,介绍了“情”“理”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要点,以期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 德育教学 情 理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8.039
随着时代发展和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德、智、体、美、劳全方位教学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也是教学工作的核心。德育作为素质教育中的首要内容,在新时期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其在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与日俱增。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德育教学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到应有的知识,感受到教学中的“情”与“理”,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成为明事理、重情义的人才。
一、小学语文德育教学的意义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是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发展和继承中华传统美德为核心的教学新方法。语文作为整个学科教学的重要基础,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有着巨大的意义。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所有课文都是精挑细选的,其中包含了寓言故事、人生哲理、名言警句、经典诗词等。
二、小学语文德育教学中“情”与“理”的应用
小学语文课程是整个教学的基础环节,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主要途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基于“情” “理”之下的德育教学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能力的关键,是促进素质教育工作的重要基础,有以下教学方法。
(一)小学语文德育教学中“情”的运用
1.课堂教学方式中的“情”
“情”就是在教学中充满感情,从教师的角度分析,在教学中对学生充满情感,以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首先,在教学中做好学生情感熏陶和培养。以德服人是当今教学工作开展的基础,也是保证课堂秩序的关键,但如何才能以德服人呢?此时情感培养就显得格外重要。比如学生犯了小错误的时候,采用温和说教的方式不仅增进了师生感情,还让学生主动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时候适当的对话要带有浓浓的情感色彩。
2.课文内容中的“情”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文章中都蘊含大量的人生哲理和丰富的情感。这些语文课文对学生而言是最好德育教材,因此在教学中要深入挖掘课文内涵,让学生认识课文中的内在情感 ,用这些内容滋润学生的心灵。
3.师生交流中的“情”
由于目前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这使得学生的逆反心理特别严重。因此,教师应该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利用信任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倾听学生内心的需求,在犯错误的时候引导学生主动承认错误并改正。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贴心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进而一步一步地影响学生,实行德育入人心的教育模式。
(二)小学语文德育教学中的“理”
1.“理”在小学语文德育教学中有着一个极为重要的前提,即教师要有明确的是非观,且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是非观念。首先,只有教师拥有明确是非观,才能在教学中明确自己的观点,明确教学方法是赞成还是反对。其次,教师明确的是非观能让学生形成是非判断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语文课堂上“理”的运用
如果说小学语文德育教学中“情”是基础,那么“理”就是保障,是开展德育教学的主要手段和必备方法。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事实让学生了解课文含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维。
总之,开展小学语文德育教学是新课程标准对小学教学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也是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途径。因此,在教学中应该立足于课文内容,以“理”“情”为要点,利用朗读感知、分组探究等方式,全面贯彻落实语文德育方针,为小学语文德育效率的有效提升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齐东风《浅谈小学语文德育教学中的“理”与“情”》,《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19年第6期。
[2] 李艺静《“理”与“情”在小学语文德育教学中的表现初探》,《文学少年》2019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