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2021-08-30徐鑫琦
徐鑫琦
摘 要:教学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而作为夯实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小学语文教育更是被放在了很高的位置。所以,广大小学教师一定要不断尝试和创新自己的语文教学方法,以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目的,制定相对应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核心素养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8.009
一、阅读教学和语文核心素养的关系
一是阅读教学对于促进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培育具有重要的作用。阅读教学可以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升语言的组织能力,更能促使小学生人文素养不断提升。二是对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可以推动小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对语文的阅读是小学生了解社会的主要途径之一,所以通过自主阅读可以让小学生在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上逐步提升,并且促进其思维的发展,增强文化感受能力。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不足
一是阅读教学时间不够。对于广大教师固有教学理念的改变需要一个长期而系统的过程,而当前广大教师在教学中的主要着眼点仍然是应试的能力和应试的技巧,仍将目标放在提高小学生文化知识上,这样的选择导致课堂阅读时间被极大地压缩。二是阅读教学在方式上比较落后。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硬件条件,但一些经济落后,尤其是乡村地区小学由于在教学环境和设备上的落后,也使得教学效率不高。而且很多教师还沿用着集体朗读以及分段阅读的传统阅读教学方式,在有限时间的制约下,小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肯定不尽人意,更难以理解文章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三是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体现出来。传统单一的以教师唱主角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很被动,就很难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地进行思考,这样怎能做到有效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更何谈阅读学习效率的提升。
三、阅读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对策
1.以培养小学生兴趣为着力点
教师可以选用情境教学法,在情境上吸引小学生,包括对于多媒体设备进行阅读材料背景的展示,也可以利用图片或视频等加强小学生认知,启发思维,还可以将所学内容与小学生日常生活进行结合,以学生认知和生活经验进行融入。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只是提升教学兴趣的方式方法,要想提升小学生阅读学习兴趣,还是要从教师实际目的出发,明确自己的教学责任,不要将所有兴趣教学完全依赖于多媒体设备等。
2.以强化阅读训练为着力点
在以兴趣培养为前提的基础上,小学教师还要运用科学的阅读训练来不断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阅读中,小学教师要对阅读教学材料进行合理选择,尽量选取与小学生学年级匹配的阅读材料,让小学生在阅读中可以感受到作者精妙的用词和巧妙的构思,进而让小学生逐渐理解文章真正蕴含的思想情感。
3.将朗读作为阅读训练的支撑点
小学生的专注力还不够强,自控力较差,这就有必要将朗读作为阅读训练的支撑点,让小学生的注意力更为集中。对此,可以让小学生通篇朗读,也可以逐段落进行朗读,还可以分角色进行朗读等。在此基础上,还可以随机组织简单的朗读比赛,形成朗读的良性氛围。
4.對学生的发言给予引导,以此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
为了更好地理解作者在文章背后表达的思想感情,就需要教师做好阅读引导工作,对于小学生的发言给予相应指导,引导小学生理解的方向和深度,让学生更容易沉浸到文章中,并提高语言组织能力。
5.培养小学生在阅读上的自主探究
教师可以基于阅读材料而提出相对简单的问题来让小学生去阅读中找寻答案。以此引导小学生自主性的养成和提高。经过一阶段锻炼,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自己针对文章,自己提问题,自己解答问题,这都有利于学生思维的锻炼和阅读能力的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马秀萍《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试题与研究》2021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