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康陵,埋着一位“奇葩”皇帝

2021-08-30毛予菲

党员生活·中 2021年8期
关键词:朱棣奇葩皇帝

毛予菲

明武宗朱厚照(1491年-1521年),明朝第十位皇帝,1505年-1521年在位,年号正德。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位有名的皇帝,后世对他的评价众说纷纭,褒贬不一。

明康陵,坐落于北京昌平的天寿山,共埋葬了明朝的13位皇帝。这片气势恢宏的陵寝建筑群,被后世称为“明十三陵”。

“草率至极”的康陵

明十三陵的建立始于明朝第三位皇帝,明成祖朱棣。在1421年正式迁都北京之前,朱棣就决定要在这里营建自己的寝陵——长陵。为修建长陵,朱棣动用了无数人力财力,礼部、工部、兵部齐出动。1424年,64岁的朱棣驾崩于亲征漠北的返京途中,25天后下葬。而在朱棣死后3年,长陵的各类殿宇才全部完工。

长陵的建制也成了朱氏皇子皇孙营建寝陵的参照与典范。此后,大明王朝中后期的帝王大多都葬在了天寿山,共有13座陵墓。虽然建制与布局相似,但各陵面积大小不一。明朝第十任皇帝武宗朱厚照的康陵,则是十三陵中规模较小的一个,占地仅2.7万平方米。

一般皇帝在登基后就开始营建自己的陵寝,而朱厚照生前从未想过此事。30岁那年,他不幸落水,死于肺炎。这座康陵,在其死后才开始匆匆修建,前后历时仅一年即告建成。在皇帝陵墓的修建历史上,康陵从动工到完工,都显得草率至极。

除了当皇帝,什么都喜欢

康陵主人朱厚照是历史上出了名的“荒诞”皇帝。有人认为,他之所以没心思营建陵墓,正是因为怕这件事耽误自己玩乐。

朱厚照的故事,得从父亲朱祐樘说起。明孝宗朱祐樘登基时朝政紊乱,国力凋敝,朱祐樘在内阁重用刘健等正直大臣,用宽容与勤奋力挽狂澜,让明朝得到了一次中兴的机会。

从生活作风上看,朱祐樘更称得上“皇室典范”。在位18年,他的后宫只有张皇后一人。朱厚照是朱祐樘和张皇后的独子。没有其他兄弟的竞争,他一岁时就被立为太子,地位稳如泰山。在大臣们眼中,朱厚照生性聪敏,能骑善射,兵书一读就懂,梵语一学就会,是一块做皇帝的好料子。他却越长大越贪图享乐,越长大越离经叛道。

朱厚照14岁时,35岁的朱祐樘因病驾崩。临终前,朱祐樘握着内阁重臣刘健的手“托孤”,吩咐他好好辅佐东宫——弥留之际,朱祐樘最忧心的,还是他那贪玩的儿子。

知子莫若父。朱厚照登基后,不听顾命大臣的话,反而宠信东宫阉党“八虎”。在他执政前期,把持朝政的大宦官刘瑾被民间称为“立皇帝”,与“坐皇帝”朱厚照相对应。

刘健劝不动朱厚照,心灰意冷,请辞回乡。耳根终于清净了,朱厚照干脆把整个皇宫打造成了游乐园。据说,他在宫里摆集市、建商店,找太监宫女扮成百姓,自己则扮成富商,在集市里溜达,各种吃喝玩乐。

宫里自娱自乐不过瘾,朱厚照又找各种理由出京巡游,微服私访、骑射打仗。在北京西苑,朱厚照建了一座豹房,来饲养猛兽。不想当皇帝了,他就自封个镇国公的职,好过一把当将军的瘾。

小事很荒唐,大事不糊涂

《明史·武宗本纪》中的大部分文字,记载的都是朱厚照如何不干正事。

1516年元旦这天,皇帝一大早就要驾临奉天殿,接受百官朝贺。但朱厚照睡了个大懒觉,直到后半晌才來,典礼也因此持续到落日时分。整整一日滴水未进的大臣们,此时早已饥肠辘辘。听到“礼成”消息后,百官一哄而散,狂奔回家。结果,午门当日发生了严重的踩踏事故。慌乱中,无数簪子、笏板被踩坏,朝服被扯破,右将军赵朗被踩踏致死。如此对待朝廷重大典礼,朱厚照的荒唐无稽可见一斑。

然而,《本纪》结尾有这样一句评论:“躬御边寇,奋然欲以武功自雄。”从中能隐约窥见他刚毅果决的另一面。

1515年,蒙古国小王子伯颜率领5万铁骑入侵大明边境,朱厚照迫不及待要立军功,听到消息后大喜过望。出发之前,他封自己为“朱寿大将军”,并以此名义向驻守边疆的总兵王勋发了一个军令,让他好好守城,不要惊慌。王勋想了半天,也没明白这个大将军究竟是何人,直到朱厚照亲自抵达战场才恍然大悟。沙场上,朱厚照冲锋在前;军营里,他与士兵们同吃同住。几天激战后,伯颜西逃,明军大胜。此后十余年,明边境安享太平。

在执政中后期,“以武功自雄”的朱厚照敏锐察觉到刘瑾势力膨胀,一夜之间将其连根拔起,还成功平定了化王、宁王之乱。

在“文治”方面,这个以“贪玩”著称的皇帝也算颇有成绩。他改革赋税,减免了江南拖欠中央十年之久的赋税,减轻了当地百姓的负担,改革沿海“市舶司”增加外贸收入,扩大了政府税源。

对于明武宗朱厚照,几百年来史书上众说纷纭,褒贬不一。有人批评他荒淫暴戾,也有人称赞他追求个性解放,不被皇帝的枷锁束缚,活得潇洒,颇具人文主义色彩。

500年间的不同“待遇”

始建于1521年的康陵至今已走过500年风雨。

明朝时,皇帝的寝陵自然备受礼遇,每逢佳节祭日,朱氏皇子皇孙都要亲自前往拜祭。

明末,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在十三陵放了一把火,康陵中的部分建筑被焚毁。到了清乾隆年间,十三陵开始了长达两年的修复工程,康陵也被列入修复计划中。

民国时期,十三陵陵区基本成为“三不管”地带。

新中国成立后,康陵得到了保护和修缮。如今,在“修旧如旧”的修缮原则下,康陵基本恢复了原貌:地面上的主体建筑分为前后两个部分,虽然规模不大,却依旧很有气势。前一部分为举行祭祀仪式的院落,对应帝王生前在紫禁城举行大朝会的场所,即“前朝”。后院最核心的建筑则是方城明楼,明楼的作用类似于民间百姓墓葬的“墓碑”,康陵明楼的“圣号碑”上镌刻着“大明武宗毅皇帝之陵”的字样。方城两侧和后部,是由一圈城墙围起来的椭圆形建筑——宝城,这里则是朱厚照的坟冢与宝顶。

自朱厚照下葬至今,康陵地宫一直封存。500年来,包括丝织品、玉器、金器在内的大量珍贵陪葬品,埋藏在朱厚照的棺木四周。拂去各种版本的记载与演绎,朱厚照究竟是一位怎样的皇帝,仍是明史上的一大谜团。

猜你喜欢

朱棣奇葩皇帝
朱棣“魂牵”建文帝
皇帝需要帮忙吗
女皇帝
奇葩少年欢乐多
酷爱学习的小皇帝
『影帝』朱棣
朱棣压顶,解缙“三字拨千斤”
《奇葩说》奇葩乐趣多
奇葩百分百
史上最有骨气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