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缘于气血亏
2021-08-30吴朝霞
吴朝霞
心悸是指患者自觉心中悸动,甚至不能自主的一类病证。该病证在临床多见,除可由心脏本身的病变引起,也可由其他脏腑病变波及于心而致。
心悸的病性主要有虚实两方面:虚者为气血阴阳亏损,心神失养而致;实者多由痰火扰心,水饮凌心及淤血阻脉而引起。虚实可兼有或相互转化,如实证日久,耗伤正气,可分别兼见气、血、阴、阳之亏损;而虚证也可因虚致实,而兼有实证表现,如临床上阴虚生内热者常兼火亢或夹痰热,阳虚不能蒸腾水湿而易夹水饮、痰湿,气血不足、气血运行滞涩而易出现气血淤滞,淤血与痰浊又常常互结为患。总之,本病为本虚标实证,其本还是气血不足,治当补益气血,促进脏腑功能的恢复。
下面着重介绍几种临床常见证型的治疗方法——
心脾两虚型 表现为心悸气短、头晕目眩、少寐多梦、健忘、面色无华、神疲乏力、纳呆食少、腹胀便溏、舌淡红、脉细弱。治疗应从补血养心、益气安神入手。方药可用归脾汤:白术、当归、白茯苓、炒黄芪、龙眼肉、远志、炒酸枣仁、人参各3克,木香1.5克,炙甘草1克,加生姜、大枣,水煎服。方中当归、龙眼肉补养心血;人参、白术、炙甘草益气以生血;远志、酸枣仁宁心安神;木香行气,令补而不滞。
阴虚火旺型 主要表现为心悸易惊、心烦失眠、五心烦热、口干、盗汗,思虑劳心时则症状加重,常伴耳鸣、腰酸、头晕目眩、舌红少津、苔薄黄或少苔、脉细数。治宜滋阴清火、养心安神。方药可用黄连阿胶汤:黄连12克,黄芩、芍药各6克,鸡子黄2枚,阿胶9克,先煎前三味,去渣取汁,阿胶烊化,待稍冷,再入鸡子黄搅匀,分2次服。方中黄连、黄芩清心火;阿胶、芍药滋阴养血;鸡子黄滋阴清热两相兼顾。
心阳不振型:主要表现为心悸不安、胸闷气短、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虚弱或沉细无力。治宜温补心阳、安神定悸。方药可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桂枝15克,炙甘草、龙骨、牡蛎各30克,以水1000毫升,煮取500毫升,每日分3次温服。方中桂枝、炙甘草温补心阳;龙骨、牡蛎安神定悸。
水饮凌心型:主要表现为心悸、胸闷痞满、渴不欲饮、下肢浮肿、形寒肢冷,常伴有眩晕、恶心呕吐、流涎、小便短少、舌淡苔滑或沉细而滑。治宜振奋心阳、化气利水。方药可用苓桂术甘汤:茯苓12克,桂枝(去皮)9克,白术、炙甘草各6克,以水1200毫升,煮取600毫升,每日分3次温服。方中茯苓淡渗利水;桂枝、炙甘草通阳化气;白术健脾祛湿。
心血淤阻型:症见心悸、胸闷不适、心痛时作、痛如针刺、唇甲青紫、舌质紫暗或有淤斑、脉涩或结或代。治宜活血化淤、理气通络。方药可用血府逐淤汤:桃仁12克,红花、当归、牛膝、生地黄各9克,赤芍、枳壳各6克,桔梗、川芎各5克,柴胡、甘草各3克,水煎服。方中桃仁破血行滞而润燥;红花活血化淤以止痛;赤芍、川芎活血化淤;牛膝长于祛淤通脉,引淤血下行;当归与生地黄养血润燥,祛淤不伤正;枳壳与桔梗一升一降,开胸行气,使气行血行;柴胡疏肝理气。
痰火扰心型:表现为心悸时发时止、胸闷烦躁、失眠多梦、口干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紅苔黄腻、脉弦滑。治宜清热化痰、宁心安神。方药可用黄连温胆汤:竹茹、枳实、半夏、茯苓各9克,川黄连、陈皮各6克,炙甘草3克,生姜2片,水煎服。方中半夏降逆和胃,燥湿化痰;枳实行气消痰;竹茹清热化痰,止呕除烦;陈皮理气燥湿化痰;茯苓健脾渗湿消痰;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甘草、生姜、大枣益脾和胃,以绝生痰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