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合的策略探析
2021-08-30费甜添
费甜添
摘 要:现阶段高中语文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并不理想,教师们过于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反而忽视了学生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其实这并不利于学生们的成长。本文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
关键词:高中语文 传统文化 教学方法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9.058
目前,高中教师虽已经认识到培养学生们的学习能力才是教育的根本,但是长久以来成绩的地位依旧没有动摇,分数还是学生们的“命根”。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内容非常多,过于重视成绩的教学让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表层,也没有产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这并不利于我国的长久发展。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在教学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教学内容有机融合,从根本上激发学生们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达到提高学生成绩的目的。
一、加强学生的传统文化基础
由于从小學至初中常年的口授法教学,导致高中生的传统文化基础比较薄弱,在考试内容以外一部分学生只知道一些传统文化中的故事,却没有领悟其精髓,还有一部分学生只通过新闻了解传统文化中极其浅显的知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采用教学方法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是无用的,高中教师首先要加强学生的传统文化基础。本人在教学中常使用两种方法,一是利用课间通过教学一体机播放有关我国传统文化的纪录片、宣传片等,让学生在课间休息时能够对我国的部分传统文化有所了解,同时也丰富了课间生活。二是在课堂教学开始前要求学生每人每节课5分钟时间演讲关于传统文化的知识,这种方式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上述两种方式对加强学生们传统文化基础都有明显效果,并且不会消耗大量的教学时间。
二、在教学过程中补充相关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
高中语文的教学内容与传统文化联系较为紧密,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学内容为学生补充相关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提供写作素材。本人在教学《琵琶行并序》一课时,为学生们普及了关于“琵琶”和传统音乐的知识。首先利用教学一体机播放了由奇然和沈谧仁演唱的《琵琶行》一歌,朗朗上口的曲调烘托起课堂气氛,沉闷的课堂变得灵动,然后又播放了用琵琶弹奏的音乐,并询问学生们知不知道是什么乐器弹奏的,有的学生说是二胡,也有的学生说是古筝,我告诉学生们是用琵琶弹奏的。然后又为学生们展示了琵琶的样子和一些古乐器的简介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传统文化中乐器有所了解同时也激发起自身学习《琵琶行》的兴趣。
三、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作品对比弘扬传统文化
我国古代文人墨客的作品成千上万,流传至今的不过十之一二,教师可以通过古文作品与古文作品、现代文作品与现代文作品对比教学,让学生能够多了解一些古代的文学作品,在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的同时产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继而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本人在《与妻书》一课的教学中,通过大量的古诗词,让学生理解了林觉民对妻子的不舍和革除暴政的决心。我从这两个方面找到了大量古代诗人写给妻子的诗词以及古代诗人忧国忧民的诗词,通过让学生阅读这部分诗词,帮助学生们感受《与妻书》中每一个文字蕴含的深刻情感。学生在阅读过后,感叹古文字组合在一起的魅力,不仅主动背诵诗词,同时也查询了相关资料。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教师抛下对学生成绩的执着,为学生从各方面多普及传统文化知识,才能达到教学与文化的紧密融合。
参考文献:
徐世宏《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结合探究》,《高考》2021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