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命教育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探微
2021-08-30黄陶娟
黄陶娟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9.033
社会在进步,教育要发展,教书育人是每一个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神圣使命,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与技能,而且要积极引导学生懂得珍惜生命、热爱生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笔者认为,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一定秉承“以生为本”的教学新理念,充分发挥生命教育的优势,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一、生命教育渗透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价值
语文具有传承中华文化、解析汉字和肩负着对生命意义诠释的重任,每一个任课教师都担负着传播生命教育的重任,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从幼稚走向成熟。诸如教材所选篇目对学生的吸引力相对于生硬的生命教育而言,那更为直接地感染到全体学生,触动学生细腻的内心,并产生呵护生命、尊重生命的共鸣。因此,从某种意义而言,小学语文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就是对生命内涵的体验和升华过程,教师除了把目光放在培养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与技能之外,还要把目光投向在真实的生活中发现生命的存在,帮助更多的学生学会发现生命的美好。
二、生命教育渗透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具体方式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方式丰富多彩,我们只有结合教学实际,才能确定采取何种具体方式,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1.借助朗读感悟生命的内涵。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大形式,教师激励学生只有通过反复朗读,才能切身感受亲情、友情、爱情,才能感悟生命的意义,这与古人提出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是生命共同体,而且懂得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的道理,有的放矢地唤醒学生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的环保意识。
2.借助实践感悟生命的真谛。俗话说:“实践出真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是为了更好地实践,实践活動的开展能更好地体会生命的价值。但语文教学中所蕴含的生命教育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一定要带领学生善于发现、分析和解决涉及生命教育的问题,让每一个学生真正感悟生命的真谛: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对社会的奉献。
三、生命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个案分析
新课程标准指出:“实施高效课堂的关键是在于教师从生命的高度、以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可见,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关注生命内涵是生命教育在教学实践中渗透的关键。
例如,笔者在执教《掌声》时,先安排学生齐声朗读全文,然后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围绕“同学们的掌声为什么让腿有残疾的小英走出了困境?”这问题进行讨论,顿时,他们畅所欲言,纷纷发表了各自的观点,最后形成共识。
生命教育能让学生荡起灵魂拷问的情感涟漪,尤其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鼓励、引导学生参与即兴表演活动,从而切身体验作品的主旨、人物的性格和作者的情感,不仅拉近学生与作品之间的时空距离,而且体验范文中大小人物的喜怒哀乐。
例如,笔者在执教《天鹅的故事》中,为了切身体验老天鹅破冰的美景,就让学生站起来高高举起拳头后迅速重重地落在桌子上,通过反复的表演,不少感到苦不堪言。于是,我让学生想象血肉之躯从高空重重地砸在极冷极硬的冰上感觉,同学们普遍认为太残忍了,而老天鹅是一位伟大的破冰勇士,值得大家膜拜。
总之,小学语文课堂上渗透生命教育是一项系统过程,我们要与时俱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千方百计地培养生命意识,提高学生生命质量,拓展学生生命的宽度,锻造学生生命的厚度,发掘学生生命的深度,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生命观,让生命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绽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