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性分析胆结石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采取临床护理路径模式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2021-08-30巩丽颖
巩丽颖
(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铁煤总医院,辽宁 调兵山 112700)
胆结石是临床常见、多发疾病之一,其指的是由胆道系统导致的结石疾病,以发病位置为依据将其分为胆囊炎、胆管炎[1]。因为胆管内结石作用,进而对胆囊黏膜刺激,诱发胆囊慢性炎症,一旦结石停留在胆囊颈部或者胆管内部,极易导致感染,诱发胆囊产生急性炎症[2]。临床上,主要采取外科手术方式治疗胆结石,虽然治疗效果明显,但是因为治疗期间,有些患者并未全面了解疾病、治疗方法等,进而产生恐惧、焦虑及紧张等情绪,进而对手术治疗效果造成影响,在此期间,围手术期护理具有重要作用[3]。基于此,本次试验对本院接收的采取手术治疗的胆结石患者围手术期进行分组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划分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本院接收的78例采取手术治疗的胆结石患者,对照组(n=39)中,有20例男患者,19例女患者;年龄23~68岁,平均年龄(41.51±3.54)岁;研究组(n=39)中,有22例男患者,17例女患者;年龄25~67岁,平均年龄(41.38±3.59)岁;在基线治疗上,两组对比无差异,P>0.05。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①存在上腹部疼痛病症,经有关检查明确诊断为胆结石。②具备完整临床资料者。③签署知情研究同意书。④具备正常沟通、表达和理解能力。排除标准:①合并心理及精神障碍者。②存在凝血功能障碍者。③神志意识模糊者。④在心脏、肾脏及肝脏器官功能不全者。⑤并手术禁忌证者。⑥由于个人因素拒绝或者中途选择退出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常规护理:首先,于患者入院后,采取热情、友好态度迎接每一位患者,主动为患者介绍医院环境、医护人员、管理制度等;其次,为患者讲解关于胆结石结疾病知识,协助患者全面认识自身疾病,并开展关于疾病健康知识宣传,促进患者自我认知程度提高,以便患者将术前准备工作做好。术中及术后开展常规护理,具体有出院指导、饮食干预等。
1.2.2 研究组 临床护理路径模式:①入院护理。以患者的实际状况为依据,由护理人员初步制订临床护理路径方案,具体问题根据手术需求及实际状况合理调整护理路径方案,促进护理质量提高。于患者入院当日,带领患者及其家属熟悉医院环境、管理制度、基础设备及主治人员等,与此同时,为患者介绍目前疾病发展程度等,协助患者可以从多个角度了解自身疾病程度,了解患者生理及心理状况,并调整护理方法,使其更加具体,具有针对性,从而促进护理效果的提高。除此之外,总结关于胆结石知识,为患者讲解有关健康知识,促进患者疾病认知程度的提高,以便其可以主动配合医护人员工作,更加理解工作人员开展工作的目的。②术前干预。术前1 d,由护理人员为患者介绍术中患者需要注意的问题,并鼓励、安慰患者,使其保持乐观、放松心态,在良好的状态下开展手术,从而保证手术治疗效果。③术中护理。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护理人员应时刻陪伴在患者身边,通过肢体接触、眼神及语言等方式鼓励患者,使其可以勇敢的面对手术。此外,术中,密切监测每一位患者生命体征指标,包括脉搏、血压、心率等,主动配合主治医师工作,确保手术顺利开展,减少手术时间,促进手术治疗效果的提高。④术后护理。完成手术后,对患者生命体征指标密切监测,并在患者清醒后,为其及其家属讲解手术治疗效果,以便患者在第一时间掌握自身病情变化。予以伤口良好护理,告知患者术后需要注意的问题,并根据患者病情需求及变化为患者制订饮食方法,指导患者合理用药,并要求患者严格开展,以此确保良好的手术治疗效果。此外,加强对患者心理状况的关注,鼓励、安慰患者,使其保持乐观、放松心态。由护理人员演示自我护理方法,并指导患者进行,以便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提高。最后,在患者病情改善后,指导患者进行适量的康复运动,及早恢复生理功能,将出院准备工作做好。并实施健康教育宣传,为患者及其家属介绍胆结石诱发因素,并对患者患病前高危因素有效分析,协助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规划自身饮食,多食用高纤维食物,并进行适量的体育活动。⑤出院指导:告知患者出院后多休息,确保充足的睡眠,以便身体功能及早恢复,并叮嘱患者根据医嘱及时复诊。
1.3 观察指标 准确记录各组临床指标(包括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首次排气时间等)、护理满意度[4][总计分值100分,分为非常满意(80~100分)、满意(60~79分)和不满意(60分以下)3个级别]及生活质量评分(采用SF-36[5],指标包括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躯体疼痛、精神健康、活力和总体健康,分值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准确分析本次试验结果,采用t检验的计量资料表示方法为();采用χ2检验的计数资料表示方法为率(%);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临床指标 研究组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首次排气时间较对照组更短(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临床指标()
表1 对比两组临床指标()
2.2 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更高(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
2.3 对比两组生活质量评分 在精神健康、躯体疼痛、情感职能、生理职能、社会功能、生理功能、活力及总体健康评分方面,对照组分别是(68.52±2.51)分、(70.26±2.47)分、(69.68±2.54)分、(68.74±3.02)分、(71.25±3.62)分、(70.85±3.54)分、(70.23±3.41)分和(71.58±3.24)分;研究组分别是(82.31±2.54)分、(81.69±3.04)分、(82.15±3.21)分、(80.69±2.95)分、(82.05±2.65)分、(82.23±2.58)分、(81.69±2.41)分和(80.69±2.51)分。可见,研究组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116、18.233、19.025、17.677、15.034、16.224、17.139、13.881,P均=0.000)。
3 讨 论
近些年来,胆结石患病率随着人们生活质量及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高。临床上,主要通过手术方式及非手术方式开展治疗,非手术方式指的是通过西医对症治疗、中医药物治疗,但是,由于药物作用时间长,起效慢[6],所以,对于结石较大患者,通常采取手术方式将胆囊切除,其能够在短时间将病灶彻底、快速清除,且治疗效果明显。但是,手术治疗期间,如果缺乏科学、合理、专业的护理,很难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7]。
临床护理路径模式深入贯彻、落实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从患者入院开始,为患者介绍医院环境,让患者及早适应医院,避免环境陌生刺激患者,并为其引荐主治医护人员,由专业护理人员为患者讲解关于胆结石知识,使其可以正确认识自身疾病[8];术前,讲解术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主动接触患者,安慰与鼓励患者,使其保持乐观心态,进而主动配合医护人员工作,确保手术顺利开展;术中,利用肢体接触、言语等方式让患者感受到源于医护人员的关爱,进而减轻自身因为恐惧手术带来的负面情绪[9];术后,对患者各项生命指标密切监测,并为患者家属讲解患者术后需要注意的问题,指导患者根据医嘱合理用药,并合理控制自身饮食。与此同时,加强对患者情绪变化的关注,以便患者保持乐观心态加快疾病康复速度。此外,叮嘱患者术后在各项生命指标平稳后进行适量的康复活动,以此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质量[10]。
根据本次试验结果分析,研究组各项临床指标时间、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在患者病情平稳后,指导患者进行床下活动,有助于患者及早恢复健康,缩短住院时间;在护理期间,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接触、沟通、交流,并为患者讲解关于胆结石知识,有助于患者改善对医护人员的态度,从而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促进护理满意度的提高;临床护理路径模式的开展,术后患者能够及早进行床下活动,使患者及早融入到正常生活中,从而促进自身生活质量的提高。
总而言之,给予采取手术治疗胆结石患者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在及早改善患者临床病症的同时,有助于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提高,加快患者康复速度。